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會計創建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筆者認為,目前高校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甚多,但對基礎會計教育的研究卻不多見。《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此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后續課程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雙軌三線制”模式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種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此模式把《基礎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階段,有效彌補了目前基礎會計教育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
《基礎會計》(亦稱《初級會計學》)是會計學專業的入門課程,其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階段。理論教學的目的在于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為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將理論見之于實踐。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諸多高校都進行了《基礎會計》課程的重建與改革,理論教學改革頗有成效,但實踐教學改革則收效欠佳,而“雙軌三線制”模式的創建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基礎會計》實踐教學中應用此模式不僅可以達到鞏固理論學習、強化技能訓練的目的,還可以起到素質教育的作用。
一、《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會計教育正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向啟發式教學轉變。為了培養更杰出的會計人員,許多高校越來越關注會計專業的實踐環節。但是在《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實踐內容不夠全面、實踐過程脫離實際等等。
(一)實踐內容缺乏全面性
《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記賬為主,而且仍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先由教師講解或演示再由學生實際操作,實踐內容所涉及的憑證、賬簿種類有限,業務范圍狹窄。此外,會計崗位設置不夠明確,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各個崗位的業務內容,也不利于強化學生對整個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理解。
(二)實踐過程缺乏仿真性
《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所引用的資料大多是虛擬的或打印的黑白樣式,尤其是原始憑證,學生很難得到填制真實憑證的機會,因此學生對部分憑證的填制較為生疏。除此之外,企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影響著經濟業務的處理,由于缺乏一種仿真的模擬環境,一旦離開教師的講解,面對大量的憑證、賬薄、報表和形形色色的經濟業務,學生將無從下手。
(三)實踐環節缺乏技能性
現實社會對會計人員的從業要求越來越高,諸多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皆希望新吸收的會計人員能立即進入工作角色,少交“學費”。但是在《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中往往忽視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點鈔、裝訂憑證、裝訂賬簿等等,使得學生畢業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崗位、勝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給”與“需求”相背離的就業狀況。
(四)鍛煉手段缺乏現代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會計電算化模擬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有些高校已經采用了會計電算化的會計模擬實踐形式,但會計電算化模擬一般都集中在中級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環節,單獨針對初級會計的模擬軟件少之又少。如果具備完全針對《基礎會計》的實驗資料、模擬軟件,將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會計意識,提早接觸會計電算化,加深對會計基礎理論的理解。
二、“雙軌三線制”模式的構建
“雙軌三線制”模式中的“雙軌”是指在《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一方面采用傳統的手工記賬模擬模式;另一方面采用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會計電算化模擬模式。而“三線”指的是:與理論教學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記賬實踐;獨立進行的集中式手工記賬實踐;融合了會計電算化的全方位式實踐。“雙軌三線制”模式的建立把《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為“第一軌第一線”即與理論教學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記賬模擬實踐;第二個階段為“第一軌第二線”即獨立進行的集中式手工記賬模擬實踐;第三個階段為“第二軌第三線”即集中進行的會計電算化式的模擬實踐。雙軌三線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一)第一階段:圍繞部分理論,緊跟實踐教學
傳統的《基礎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分離的,而在“雙軌三線制”模式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有部分交叉的。對于總論、復式記賬原理及具體應用的理論部分可繼續采用現有的教學方式,但對于憑證、賬簿的內容則可結合實際操作邊學習理論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即邊學習邊實踐。
1.填制憑證的分散式實踐
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兩大類。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種類繁多,填制要求復雜,諸多《基礎會計》教材都盡量列舉了各種類型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使理論更加形象化。“雙軌三線制”模式要求,在此基礎之上,再提供給學生各種真實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邊講解理論邊觀察實物,使學生加深對憑證的感性認識。此外,結合理論的講解,每一種憑證皆列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堂令學生動手填制,完成憑證的分散式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快速掌握憑證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賬簿的分散式實踐
賬簿的形式多種多樣,填制要求更加嚴格。“雙軌三線制”模式要求在講解賬簿理論的同時提供給學生實際的賬頁,當然只需要零散的賬頁即可,不需要提供訂本式賬簿。學生邊觀察實際賬頁邊學習賬簿的種類和填制要求,并當堂練習填制。此環節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賬簿的感性認識,并實現理論向實踐的升華。
雖然此階段的實踐教學是間斷的、零散的,但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對所練習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已在《基礎會計》的教學環節中試用了三年,學生均表現出極高的興趣,收效甚佳。
(二)第二階段:集中實踐,手工模擬
通過第一階段的訓練,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于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3-4天的時間,集中進行手工記賬的實踐教學。
1.準備完整的實踐資料
“雙軌三線制”模式對實驗教程的要求較高,教程必須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經濟業務、創造一種仿真的經濟環境。實踐內容不能只是經濟業務實例的簡單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顧到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將基本理論融會貫穿在實際的業務中;其次,實踐所涉及的經濟業務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系統的訓練;最后,經濟業務應是具體某個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這些業務的選取不能超過初級會計的范圍)。
2.集中式手工記賬的全面模擬
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場所和模擬材料(各種形式的憑證、賬簿,以及簡單的報表),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圖2的所有操作。此階段采取個人獨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學生能夠清楚了解《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熟悉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3.增加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此環節除了進行上述實踐教學之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要補充點鈔、裝訂憑證和賬簿的練習。首先,準備好練習使用的點鈔券和裝訂工具;其次,由教師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進行集中講解;最后,由學生動手實踐,教師做個別輔導。
通過此階段的實踐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熟悉各會計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內容和流程,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會計方法、會計原則的認識。
(三)第三階段:上機操作,各就各“位”
經過以上兩個階段的鍛煉,學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記賬方式下會計核算的程序和內容,但對于各崗位間相互牽制的關系并不算明了,同時對目前已經非常普遍的會計電算化也知之甚少,這也正是此環節所要完成的任務。
1.模擬會計電算化的上機操作
在此實踐環節需要集中3-4天的時間,運用針對《基礎會計》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擬軟件,使學生有機會上機操作。但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模擬軟件必須是完全針對《基礎會計》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現有的財務軟件,這就為實踐教學增加了難度。然而我們可以采用VB、VF、C語言等高級編程語言自行開發《基礎會計》的教學模擬軟件,為《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操作平臺。
2.采取“分組輪崗制”,固定崗位
“雙軌三線制”模式要求在此環節對學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組輪崗制”。即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組充當一個財務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學履行不同的崗位,并確定其基本職責。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強化學生對各崗位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加深對內部控制的認識。
三、構建“雙軌三線制”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一)理論教學環節應以充足的課時作為保障
“雙軌三線制”模式把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分成了三個部分,在這種模式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不再是分離的,而是相輔相成、齊頭并進的。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以充足的課時為前提。通過實踐摸索,理論教學一般應設置在60課時左右比較合適,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階段的順利進行;實踐教學應設置在1周左右的時間較為合適,可以保障第二、三階段的順利進行。
(二)實踐教學環節中應具備一定的硬件基礎
《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離不開軟件設施,更離不開硬件的配置。一個會計模擬實驗室和可以容納40人左右的小型機房是"雙軌三線制"模式實施的硬件條件。會計模擬實驗室不需要太復雜的配置,只需要一個寬敞的空間,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學生手工記賬練習使用;小型機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計算機,普通計算機即可,供會計電算化模擬練習使用。
(三)指導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
目前,會計學教育對教師的學歷、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實踐教育更是如此,它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同時學習型社會更要求每位教師不斷學習,吸收更多更新的業務知識,不斷提升業務素質,為實踐教學提供豐富的知識保障。在第一階段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以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應用訓練;在第二階段需要教師的輔導以加深學生對會計核算程序的理解;在第三階段更需要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以了解會計電算化的操作,為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最終達到素質培養的目的。
隨著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逐步接軌,各經濟組織對會計人員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證明,“雙軌三線制”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內容全面、技能訓練全面,而且具有針對性,運用此模式不但能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