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政策公允性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會計政策選擇的產生有其客觀原因,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這樣就會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判斷,為了使會計信息對所有利益相關方都保持公正性,就需要會計主體公充地選擇會計政策。本文討論了會計政策產生的根本原因,影響會計政策公允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持其公允性。
關鍵詞:會計政策會計政策選擇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
會計政策是指會計主體(更具體地的說是會計主體中的經營管理者和會計人員)對發生的經濟業務和事項采取的會計處理方法[1];并且在一段時期內,對相似的交易和事項,其保持一致性和連續性。對某項經濟業務和事項有時會有不只一種會計政策可供選擇,那么這些可供選擇的會計政策,就組成了會計政策可選擇空間。例如:1、企業對其應收賬款計提壞賬的方法就有銷售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等。2、企業對其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就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等。由以上可知,會計政策選擇顧名思義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政策可選擇空間內,對會計政策進行選擇的這一行為。
一、產生會計政策選擇的根本原因。
為什么會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呢?筆者認為,究其根本原因有兩點。一:經濟業務和事項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特別是當其中因素需要在未來才可證實時,就需要對其做出必需的判斷。比如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殘值、合并會計報表問題等。二:會計理論的不同步性和不確定性。當今經濟發展速度異常之快,產生了大量新的和復雜的經濟業務和事項。由于理論來源于實踐,是在實踐基礎上對經濟業務的總結,這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故而使會計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不同步性。比如,對金融洐生工具的確認和計量的研究;同時又由于的復雜性和人們對其的不同認識,這會造成會計理論的不確定性。比如,對研究和開發費用應當計入成本還是費用,各國的會計準則就有不同的規定。當然,會計政策選擇還有其他的形式的產生原因,但究其根本,都可歸結于上述兩種。
二、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及其影響因素。
根據上述,對同一類(項)經濟業務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會計政策,那么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究竟選擇哪種會計政策是合理的呢?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對會計目標的分析中得出。會計目標就是要向企業的外部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有用的會計信息從其質量上說,至少應當是公允的。而會計信息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最終產品,其特征受到這一系統處理信息方法的影響,所以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就應公允地選擇會計政策。只有這樣,選擇出來的會計政策才是合理。在這一過程,會計政策選擇體現出公允性,即指會計主體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既不存在主觀偏向任何一方利益相關者,也不應存在嚴重的經濟后果。
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由于各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因素,使得會計政策選擇不能保持其公允性,會有一定的偏差,可稱之為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偏差。影響因素歸納起來,筆者認為主要分成兩類。第一類可以稱之為“不可控因素”。即一些經濟業務比較復雜,對其經濟實質不好把握,加之理論的落后,使得在進行會計處理時,要依靠大量主觀判斷和實踐經驗。由于這樣的客觀原因,就會讓會計政策選擇偏離公允性標準。第二類可以稱之為“可控制因素”。主要包括:1、企業管理當局操縱“會計系統”。企業的管理者往往出于自身的利益和獲取短期利益,而利用自己對會計人員的管轄權,操縱“會計系統”,使其為自己服務。這種情況使得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基本上得不到保證。2、會計規范的不完善和不協調。我國對會計法規和相關準則起步比較晚,時間較短。一些會計規范和其他相關法規還存在相抵觸的地方;相關的會計規范(主要指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還有不少漏洞和不嚴密的地方。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這些都會使得會計人員感到無所適從,將會帶來選擇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進而損害公允性。3、會計人員的自身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操行。目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人數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有很多人的技術水平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其工作要求;還有一些會計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徇私舞弊,做假賬等。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會計信息的公充性,會給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造成決策失誤,甚至很大的經濟損失。
三、如何盡可能地更好地保持公允性。
通過上述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知道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使得會計政策選擇很難保持其公允性。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可控制因素”的干預,盡可能使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偏差減少。對癥下藥,可從以下幾種具體措施入手。
1、加強和完善企業管理當局監管制度。建立適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管理者的責任心增強,減少其道德風險,使其從企業目標出發,根據會計理論指導會計實務的基本原理,尋找或者創立合理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并對可供選擇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形成最優化的會計政策組合。
2、加緊對會計理論和規范的研究和制定。現階段我們既要對會計理論進行研究,因為理論可以更好地指導實踐;同時又要盡快制定相應的會計規范,而且這一點可以說更加重要,這是由于會計規范是在實踐中直接指導會計人員工作的;它對會計政策選擇的作用更大,也更有效。
3、提高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和職業道德。目前,在會計理論不完善和會計規范不建全的情況下,提高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和職業道德,是必需和現實的。會計人員素質越高,對經濟業務的判斷就越準確,其處理業務的能力越強,其處理加工而得到的會計信息[2]就越能滿足使用者的需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信息質量的直接保障,能夠規范、指導會計人員的行為。在外部約束機制不建全和其他不利因素存在的情況下,如果會計人員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就能堅持會計立場,公正公充地處理業務,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可靠。
[1]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具體會計原則,另一個是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潘煜雙.2004.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現狀•選擇原則•影響因素.會計研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