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證會計方法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實證會計研究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并在80年代成為主流,是當代會計學研究領域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研究方法。本文總結探討了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標準范式以及在我國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實證會計研究;規范會計研究;研究規范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是指在會計研究中,以事實和證據為基礎,以數學模型為工具,盡量用嚴密、科學的模型定量描述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與規范會計研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研究方法。規范會計研究回答會計“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其目的是對會計實務進行指導和規范;而實證會計研究則回答會計“是什么”的問題,重點在于對會計實務進行描述和分析,解釋和預測會計現象。
一、實證會計研究的起源及發展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淵源于哲學中的實證主義。哲學中的實證主義認為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認識事物的本質,科學只是主觀經驗的描寫,不反映任何客觀規律。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將實證主義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經濟領域,首創了新的經濟學科———實證經濟學。凱恩斯也曾把科學分為實證科學和規范科學,前者是說明“是什么”的系統化知識體系,而后者則是探討“應該是什么”的系統化知識體系。20世紀60年代,在實證經濟學的影響下,西方會計學者在研究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時,開始倡導借鑒實證主義和實證經濟學的成果,采用實證的方法。由此,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在西方會計學界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成為當代會計學研究領域中一個發展迅速、相當活躍的分支。
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會計政策選擇、資本市場有效性、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中,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采用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為我國資本市場和會計準則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標準范式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大樣本數據分析的檔案研究和單一(或幾個)樣本的案例研究。無論是檔案研究還是案例研究,都要通過問題抽離、問題推演和結論闡釋三個程序,研究的思路一般是從問題入手,提出一個理論假說來解釋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樣本數據來檢驗所提出的假說。因此,實證研究方法通常都有一個標準的研究范式,包括下面六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研究問題;
第二步,發展出研究假設;
第三步,設計研究程序;
第四步,選取研究樣本和收集數據;
第五步,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第六步,解釋分析結果并得出結論。
其中第一、二步是建立理論的過程,執行這個過程的依據主要是現有的與股票價格和回報有關的理
論框架和實務;第三至第六步則是證明理論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運用一些統計學的計量工具,包括使用簡單的統計方法進行描述和使用統計模型進行復雜的估計、預測和檢驗等。
在規范的實證會計研究中,這些步驟依次進行,先有理論再有檢驗,不可先研究數據的模式再發展出研究,也不可為了得出結論而篡改數據。
1.確定研究的問題。這是實證研究的第一步,主要是確定研究的選題,然后把選題具體化為可檢驗的命題。研究選題要滿足兩點:一是有意義,二是有趣。所謂有意義,是指能對現實中的經濟現象提供理論解釋,要解釋的經濟現象越重要,研究的意義就越大。所謂有趣,是指研究選題要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篇好論文類似于講述一個好故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實證會計研究形成的論文也是一種產品,讀者就是消費者,研究選題激不起讀者的興趣,也就是沒有市場,沒有人引用,這篇論文就沒有生命力。研究選題確定后,還要找到具體實證分析的切入點。切入點的選擇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通過分析把選題抽象為研究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的關系,從而具體化為可檢驗的命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往往不那么明顯,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因此,挖掘研究選題的切入點,一個主要的思路是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力求有所創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發展出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對從選題中抽象出來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的推測性陳述。也就是把研究問題轉化為假設,進一步進行經驗研究。好的假設要符合以下標準:一是假設要基于理論或者邏輯推理。理論是發展假說的基礎,比如對于管理層持股與企業市場價值兩種對立的假說,其理論基礎是Jensen和Meck2ling(1976)提出的委托理論:因為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作為人的管理層,其本能傾向是按照自己的利益來分配企業的資源,這就有可能與委托人的利益相沖突。二是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要便于統計意義上的經驗檢驗,比如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是正相關或者負相關關系。三是研究變量能被衡量,因為無法衡量就意味著無法進行統計分析檢驗。
3.設計研究程序。提出理論假說后,需要設計研究程序來對假說進行經驗檢驗。設計研究程序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設計研究模型。在實證會計研究中,研究模型往往采用多元回歸模型的形式,多元回歸模型中放進去哪些變量,需要有理論根據或者借鑒前人研究的成果。對于因變量Y,除了自變量X這一因素之外,可能還有其它A,B,C,D等因素對Y變量產生影響。設計研究程序的目的是為了確認是自變量X導致了Y的產生,而不是其它A,B,C,D等因素。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采取下列三種方法:(1)最大化自變量X的方差。(2)控制住外生變量的影響,主要方法有兩種,一是采用樣本配對的方法;二是在多元回歸模型中包括外生變量。(3)最小化因變量Y的隨機誤差。減少變量的隨機誤差,主要的方法:一是增強變量衡量的準確性;二是在成本效益的約束下,盡量增加樣本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