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會計監督現狀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會計監督的現狀,對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一些措施,從社會、國家和企業的角度對會計監督做出展望,要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加強會計監督,必須加快制度建設步伐,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關鍵字:會計監督會計法規內部控制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指會計工作人員依據《會計法》賦予的職權,將《會計法》規定的各項內容適用于具體的人和事,對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監察、督促,落實法律規定應依法辦理的業務內容。隨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企業制度的完善,會計工作的環境和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范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規范會計行為,加強會計監督已成為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會計監督的特點
1,會計監督是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并受法律保護的
財政經濟法律、法規是經濟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會計監督涉及到各種利益關系,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監督的過程中,有責任也有義務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維護本單位和國家、社會公眾等各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對經濟活動是否正確、合法的判斷,必須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并據此做出恰當的處理。
現行《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同時指出: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同時,《會計法》還明令: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條嚴正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計法行為的會計、統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見,各單位會計人員行使監督職權絕不是個人的隨意行為,而是法律賦權并受《會計法》保護。
2,會計監督是全過程監督
會計對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
事前監督是指在經濟活動之前,從考核經濟效果出發,審查經濟活動的計劃和方案的合理性,參與經濟決策,同時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予以監督,防止發生違法、違紀的經濟活動。
事中監督是指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審查各項經濟活動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制度的規定,根據有關計劃和預算的要求,揭示存在的問題,糾正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做法,提出改進意見,保證各項內部管理制度的實施。
事后監督是指在經濟活動之后,利用系統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考核、反饋控制,加強事后的檢查、分析和評價,監督經濟活動的有效性,更多地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3,會計監督包括內部會計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
為了保證各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各單位除了對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內部會計監督外,還要接受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即接受國家財政、稅務、上級主管部門等的監督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
新《會計法》構建了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及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模式。對單位會計監督的規定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和監督,包括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和監督;二是對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監督,做到真實、合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三是對財產物資的監督,嚴格建立并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制度,保證賬實相符;四是對財務收支的監督,控制非正常費用,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我國會計監督的現狀分析
1,存在執法不嚴的情況
一般是通過法規制度的制訂、執行和監察三個環節來進行內部會計監督的。在法規制度的執行環節,法規制度靠基層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來執行。但由于會計人員具有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的監督又代表企業行使經營管理權的監督雙重責任,在國家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很可能首先考慮自己所在企業的利益,利用法規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種違規手段來維護企業利益。而在企業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也往往是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如實際工作中,面對企業管理當局違法或違規行為,會計人員如果知情不舉,就會違反會計法要負法律責任;如果向有關部門舉報,日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當局的打擊報復,從而把會計人員擺在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位置。
2,企業內部控制不夠健全
如果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會計監督的職能就難以發揮其作用。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委托經營者對企業財產進行監督是必然的,為維護企業財產的安全與完整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也是非常必要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但有些企事業單位規章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缺乏各種監督制度,甚至連起碼的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也不設置,有時連簡單的內部牽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較健全,但卻不落實、不執行、不考核,形同虛設。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廣泛運用,作業人員技術要求較高,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難以落實,違紀違規行為更易發生,會計監督難度增加。
3,企業負責人會計意識薄弱
對企業負責人的約束機制不健全,阻礙了會計的有效監督。長期以來人們存在一種錯誤觀念,認為會計就是記賬,任何人都能勝任。企業管理者會計知識甚少,沒有認識到會計本身的規律性和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未從根本上認識到虛假會計信息也是造假、制假,對國家經濟良好運行的危害是致命的。致使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做假帳,偽造會計憑證,辦理違法會計事項。造成這種局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業管理者法制觀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會計為由,將造成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一推了之或找個替罪羔羊,來推卸貨擺脫自己的責任;其二是企業管理者的短期行為,指使會計人員制假,以實現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其三是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人約束機制。比如“紅光實業”上市公司的虛報瞞報、包裝上市,坑害了廣大社會公眾股民,部分原因就是對單位負責人的約束機制不健全,阻礙了會計工作的有效監督,使會計信息質量得不到保障。
4,會計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會計人員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不學法、守法、執法,不能分析、理解。領會法律的內涵,有意無意制假,而以不知情為由,不能真正完成會計使命;
第二:會計人員缺乏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往往是根據領導的意思來辦事,沒有根據事實說話;
第三: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會計電算化日趨普及的形式下,會計人員應該與時俱進,努力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并且按照《會計法》規定持證上崗,適應新形式的需要。
三、我國會計監督的發展
1,提高會計監督地位,加強法制建設
要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使違法違紀行為遏制在會計工作初始階段。不能將不法行為放縱到發生并鑄成事實后,再寄希望于社會中介機構去審計、財政等執法部門去查辦、社會和政府去監管。將會計監督落實到基層,放在會計工作的首要位置。
加快法律法規建設,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制度貨準則,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明確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和執行力度,對違規違紀的企業及其連帶負責人予以曝光并給予處罰;同時強化相關配套法律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并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會計委派制度,強化法人會計責任
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使會計監督落實到位,發揮作用。將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制定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嚴格進行財產清查,定期進行檢查和審計等措施。并在實施電算化后及時適應新的環境、更新控制措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監督。
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會計委派制的目的是執行會計監督的會計人員與被監督企業分離,不存在人事及經濟利益關系。這樣可以消除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能真正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并且具有公正性。因此,實行會計委派制、借助企業外部會計專業力量進行財務監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實行會計委派制消除了會計人員與企業管理當局在經濟利益上的共同關系,再冠以新的會計法確定的法律責任,相信長期困擾的會計信息失真的頑疾將得到徹底根治,使會計監督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保障會計監督實施。作為單位負責人,他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這樣就加強了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的地位,為會計工作者明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了保障。
3,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途徑。首先,要通過多種形式強化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使會計人員在國家會計法律體系下真正履行其職責;第二,會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講誠信、說真話,這是會計職業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第三,會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并為之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及時更新知識,適應形式,將新政策、規定武裝到會計從業人員頭腦;最后,要提高會計人員的風險意識。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人員面臨的經濟事項將會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在保持職業的謹慎性和規范性的同時,能從整體的角度,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明確的理解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找出解決的辦法和思路。只有熟練掌握會計知識,及時了解最新法規,充分把握風險,才能做出理性判斷,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并且做好會計監督。
參考文獻:
[1]夏貴華.《會計學原理》第一版.2005.8.
[2]趙玉民.加強會計監督的措施.林業財務與會計.2002.10.
[3]湖州市財政局課題組.加強我市會計監督工作的對策建議.浙江財稅與會計.2003.2
[4]顧建平.試論完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財會研究.2001.10.
[5]喬士俊,淺談新形式下的會計監督.商業經濟.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