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析會計實驗教學的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會計崗位模擬實驗室
財務部門分崗設置,對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的若干學生就組成一個財務部門,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分工,劃分不同的財務工作崗位。可分為財務主管、現金出納、銀行出納、固定資產核算、總賬會計、存貨核算、成本賬核算、利潤核算、往來核算等不同的會計崗位。按崗位配備桌子,另配備電腦一臺、會計科目章、財務專用章、印鑒、直尺、計算器、大頭針、回形針以及裝訂記賬憑證所需的裝訂機、線若等物品。另外還需準備好各種業務單據、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等財務所需的單據。實驗室墻壁上懸掛相應的業務流程圖以及各崗位職責,各崗位之間彼此牽制,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各職責要求。講臺上配備高科展臺,能夠展示各種紙質的實驗單據、賬簿等,同時配備多媒體設備,以便播放各種與會計有關的影像資料。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生動形象,能夠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不同財務崗位的工作內容,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認知效果,對財務工作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還要不斷更新模擬實驗內容,讓師生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會計電算化實驗室
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硬件、軟件、人員。硬件是實驗室的物質基礎,是實驗室的外在表現形式,應包括場地、專用服務器、終端學生機、交換機、電源以及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建設初期要對實驗室的電子設備進行調試,并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統一規劃設計,選擇合理的硬件配置,優化實驗室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軟件是實驗室的內涵,是實驗室的靈魂。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會計電算化軟件、實驗數據、習題庫和企業案例。實驗室形成局域網并同校園網連接,滿足軟件的更新升級。實驗室的人員主要是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指導教師,他們是實驗室的管理者和實驗的組織者,是實驗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他們的職責主要是實驗室設備、儀器的維護、等實驗室的日常運行管理。以及在實驗中為學生的實務操作作出正確的指導。他們和理論課教師相輔相成,達到實踐與理論的完美結合。
財會綜合實驗室
財會綜合實驗室要求模擬一個企業,在仿真企業環境中,以企業業務流程為連接線,不僅僅是設置財務部門,還要設置生產、倉儲、供銷以及管理部門。在實驗中這些部門都會彼此之間發生一定的業務往來,實驗可以將各個業務部門、各個職能崗位有機地連接在一起,針對一個特定系統的業務,由學生模擬企業不同部門、不同的工作崗位,獨立完成業務處理,目的是熟悉系統的功能,明晰不同類型業務的處理流程。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真實模擬系統在企業中的實際運行過程,在局域網完備的環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學員模擬企業中的不同崗位,每個崗位都具有相應的責、權、利,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相應的“職業角色”的感覺。以系統性的經濟業務深化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結合,使每個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體會到自己在流程中所處的位置和應負責的工作,體會到企業基于流程的運作模式。學生不僅僅能將所學的財務知識付諸實踐,更能從財務的角度看待企業管理的全局。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與科研的重要基地,為最大效率的發揮實驗室的使用功效,延長使用壽命。同時為保證實驗室安全運行,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讓師生能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可制定一套完善的實驗室使用制度,凡在實驗室實驗的師生都必須遵守實驗室管理制度。
提高教師隊伍的自身素質
培養高技能人才必須有“雙師型”教師隊伍作支撐,“雙師型”教師是指那些能夠把專業理論與生產實訓有機地結合起來,高效率地教會學生的教師。現在大多數理論教師是從大學課堂走上講臺的,沒有實際經驗,不能很好指導學生實訓。實訓教師沒有實際會計工作經歷,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操作技能,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在教學中照本宣科、紙上談兵,使得學生不能適應就業的需要。學校可以讓教師參加實訓室建設,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前提下,定期分期分批地選送專業課教師到有辦學特色的高職院校參觀學習,開闊思路,激發創新思維。學校應該支持和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提高自己的會計業務水平,去進修有關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等,或者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崗位、會計師事務所中擔任一定工作。另外,要給教師壓力,使他們自覺學習新知識,自覺掌握先進工具及軟件;教師本身也可以多向外面有豐富經驗的老會計學習。這樣不單能使得教師整體會計業務素質提高,還可以節省學校開支,聘用既能“說”又能“做”的教師。
建設配套的實訓教材
實訓教材是實踐教學的物質保證,會計實訓教材的質量是影響會計校內實訓教學質量的關鍵,它是實踐教學內容的承載主體,也是施行實踐性教學的重要依據。實訓教材的選取應遵循職業性、合理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原則,根據實踐能力培養的總體目標,制定專業教學大綱和計劃,以及適用于一體化教學的實用性的專業技術教材。教材涵蓋本專業各項核心技能的基本內容,實現層次性、整體性和有效性的和諧統一,以滿足會計實踐教學的需要。我國會計準則、制度不斷推新或修訂,實訓資料也應及時更新,否則會計實訓就失去意義。從編寫教材到出版教材是需要時間的,更新的內容在教材中不一定能反映出來,而講義可以隨時改動,學校應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及企業會計人員編寫實訓講義。比如在講授有關票據、發票的課程當中可以才插入提供一些逼真的發票樣本、本票、匯票、支票的樣本展示給學生看,并且教授學生應該如何填寫這些票據、發票,補充相應的仿真資料;在學習會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該與《會計綜合實訓》相結合,分成資金、存貨、固定資產、往來賬款、貸款等模塊,每講授一個模塊都相應地配有會計實訓操作,供工學生操作練習,讓學生體驗會計工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不斷創新會計實訓教材,堅持會計實訓教材職業特色鮮明、貼近生產—線、與時俱進、循序漸進等原則,才能切實滿足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率,促進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
創建校外實習基地加強校企合作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對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會計專業校外實訓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線,通過與企事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建立盡可能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參加校外各個實習基地會計專業崗位實習,了解企業的經濟活動,掌握真實的會計業務,熟練運用各種會計處理、分析方法,將理論和實踐相互交融為一體,并在完成任務的活動過程中將二者自然、和諧地結合起來。同時,在此過程中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總之,構建一個完善、有效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完成必將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有助于實現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不斷促進會計專業教育的蓬勃發展。
本文作者:魯俊霞作者單位: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