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逐漸興盛,并且發展速度極快。但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金融行業的風險,我國互聯網金融仍存在著較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受到金融行業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加強重視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科學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方法,以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降低風險。本文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必要性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式和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中眾籌融資、移動支付、網絡貸款等金融模式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ヂ摼W金融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金融業務,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模式,拓寬了金融業務的服務范圍。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正處于起步階段,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及時解決。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加強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工作,并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策略。研究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不僅有利于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質量,而且對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1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1.1市場風險的存在
雖然我國金融市場有著嚴格的市場秩序和市場紀律,但是,僅僅依靠市場秩序和市場紀律不能完全抵制金融行業風險。如果金融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金融擔保,會導致金融風險定價機制失效。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會趁機推出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來掩蓋金融風險,但是,卻不能降低金融風險。而市場風險的存在要求我國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1.2市場變革的需求
當前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失靈主要是因為市場中存在著壟斷、惡意競爭、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現象。這就要求我國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加快市場變革,以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由于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一家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癱瘓會對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造成金融市場危機。因此,我國開展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是市場變革的需要。
1.3互聯網金融本身存在缺陷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的結合,是金融行業的創新。但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與金融行業風險的存在,互聯網金融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網絡貸款中,很容易出現負責人跑路現象。同時,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為了獲取收益而退出利益高、風險大的金融產品,并推銷給一些不了解金融風險的投資者,導致金融行業陷入危機,嚴重威脅到客戶的資金安全。
2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式
2.1移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
移動支付是通過移動設備和無線通信技術來進行支付的行為。移動支付經常用手機和電腦作為通信設備。當前,我國移動支付發展十分迅速。移動支付具體包括手機銀行業務、電信移動支付和支付公司一定支付這三種類型。第三方支付主要指客戶、支付公司和銀行之間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連接,進而實現資金結算功能。并且,第三方支付能夠為客戶提供技術保障,方便客戶交易。另外,隨著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網絡理財逐漸興起,逐漸改變了傳統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手段。
2.2P2P平臺
P2P平臺是互聯網金融投資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網絡借貸。P2P平臺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方向,打破了傳統融資媒介的束縛。當前,我國的P2P平臺具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建立業務隊伍來尋找借款客戶,一種是與貸款公司合作。P2P平臺促進了民間融資的發展并解決了網絡微小企業的貸款問題。
2.3眾籌平臺
眾籌平臺是互聯網金融新的融資渠道,主要是在互聯網中籌款項目來籌集資金。當前,我國的眾籌平臺主要有捐贈式眾籌、回報獎勵式眾籌、債券式眾籌、股權眾籌這四種。我國互聯網眾籌平臺的發展十分迅速,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著一定差距。同時,互聯網眾籌平臺的創業者年齡普遍偏低,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3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
3.1缺乏監管機構
首先,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缺乏明確的監管機構,互聯網金融監管存在著很大的空白。現階段,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以中國證監會、中國銀監會等監管機構為主,采用分業監管的方式。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傳統的分業監管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金融行業的發展;其次,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缺乏監管機構,導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執法不到位。很多監管機構在監管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違法違規的行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效率不高。
3.2缺乏相關法律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都是針對傳統金融行業制定的,沒有完善的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雖然,我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了一定的規定,但是,這些法律規定主要用于鼓勵和扶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或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或是確?;ヂ摼W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缺乏對互聯網金融具體操作和具體過程中的法律法規。法律體系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工作。
3.3監管手段不科學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手段大多是針對傳統金融業發展的監管手段,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手段仍不夠科學。雖然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相結合的產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互聯網金融具有跨區域、跨市場和跨業務的特點,打破了傳統金融業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對監管方法和監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一味采用傳統的監管手段,會嚴重阻礙互聯網金融監管效率的提高。
3.4準入許可制度不嚴格
嚴格的準入許可制度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我國并沒有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準入許可制度作出嚴格規定,互聯網金融市場門檻較低,很多企業都開始涉足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互聯網金融市場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部分企業沒有互聯網金融的資格與風險防范能力,導致互聯網金融市場風險增加,從而嚴重影響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
4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的策略
4.1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體系
為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我國政府應積極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體系,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深入調查了解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根據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實際狀況和市場需求來完善現有的金融法律體系,對金融監管法律做出一定的調整和修訂,增加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內容,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其次,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專門規定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以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實際狀況為依據來制定監管法律法規,增強法律體系的針對性;最后,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技術標準制度,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4.2構建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首先,互聯網金融監管應積極明確監管主體,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監管人員,負責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同時,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應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和金融監管法律,并協調各監管部門的工作,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責任,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另外,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互聯網金融網絡監管平臺,采用信息化的監管手段,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效率。其次,互聯網金融監管應確定監管范圍,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程序進行監管,增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最后,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應加強行業自律,輔助行政監管,緩解互聯網金融機構與監管部門之間的矛盾,增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靈活性和自覺性。
4.3建設社會信用體系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完善我國的征信體系,積極創新征信方法,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社會信用數據庫,增強社會信用數據的真實性;其次,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完善互聯網金融評價機制,注重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的評價,并將互聯網金融信用評價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確?;ヂ摼W金融信用信息的真實性;最后,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企業信用體系,使企業信用體系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中,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4.4改進互聯網金融監管方法
首先,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應積極建立檢測指標體系,運用現代化的檢測分析方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科學性。其次,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增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效率。最后,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應加強質量監管,確?;ヂ摼W金融機構業務和產品質量,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5結語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結果,具有較高的信息化程度?;ヂ摼W金融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相結合,改變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務質量。但是,由于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互聯網金融存在著較大風險。同時,市場風險、市場變革都需要我國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形式主要包括移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P2P平臺、眾籌平臺。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發展時間較短,缺乏充足經驗,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中存在著缺乏監管機構、缺乏相關法律、監管手段不科學、準入許可制度不嚴格等問題。為完善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我國應積極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體系和監管體系,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改進互聯網金融監管方法,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效率。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對金融行業的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課題組,王寶剛,荊偉.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規制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4(10).
[2]張克.P2P行業的異化與監管挑戰互聯網金融時代,金融監管機構該怎么做?[J].華東科技,2013(09).
[3]李有星,陳飛,金幼芳.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探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4).
[4]王念,王海軍,趙立昌.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基礎與模式之辨——基于中國的實踐[J].南方金融,2014(04).
作者:李鵬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