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防范金融風險確保園區健康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南京六合經濟開發區(簡稱“園區”)作為南京市六合區的經濟前沿陣地,對外是集聚特色產業的“新高地”,對內是引領經濟發展的“排頭兵”。2020年以來,園區內金融環境總體良好,風險總體可控,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新舊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我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把防控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確保園區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發展現狀;制約因素;應對舉措
一、園區發展現狀及整體債務情況
南京六合經濟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托管龍池街道,園區帶街道范圍總面積約90平方公里,范圍以江北大道為軸,東至雍六高速,西至寧啟鐵路,北接六合城,南至馬叉河。北、中、南部分別為商住、商貿物流、工業區。其中園區近期建設用地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2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園區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開發區財力已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園區通過下屬公司融資達到整體資金平衡,截止2020年5月末,園區10家融資平臺共有存量債務122.1億元,其中:銀行類貸款(間接融資)95.7億元,其他非金融機構貸款(直接融資)26.4億元;納入隱債管理94.65億元,占比77.52%,隱債置換率達近80%。
二、制約和影響園區發展的因素
(一)政策風險。近兩年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且著重解決的問題,中央政府對地方舉債融資行為采取了多層次、多方位措施確保平穩有序化解,從財政部34號文要求2018年堅決制止和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行為,到23號文對金融企業為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融資行為進行規范。上述政策規定均對政府為主導的基建類項目產生了較大影響,園區雖然目前整體向好,但在更加嚴格的監管政策下,一些政策調整效應可能將會逐步顯現。
(二)監管風險近年來,非法金融案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正常金融管理秩序。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經濟尚處于關鍵轉換期,經濟體制、法律制度、管理條件在經濟快速發展期難免會出現“滯后”情形,相對較為薄弱的金融監管力量有時候難免捉襟見肘。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新業態下背景下,交易對手實現了時間、區域等物理限制的突破,金融風險的漏洞可能在互聯網上呈現“蝴蝶”效應,這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金融監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金融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和糾紛,往往社會影響惡劣,容易造成區域性風險和群體性事件。
三、當前園區主要風險應對舉措
(一)令行禁止,嚴控風險。近年來,針對地方舉債融資行為持續高壓態勢的情況,為了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貫徹落實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增加的指示,園區迅速出臺相關政府性債務風險化解方案。一是找標對差,全盤摸底。2018年6月末審計確認的我園區下屬融資平臺政府隱性債務共計98.59億元,占債務總額的83.97%;二是穩步推進,先急后緩。園區按照區政府統一部署對現有隱性債務進行十年化債,確保現有隱性債務規模不增加、逐年減少直至全部化解,對不合規項目進行甄別分類處理,嚴格監管審核下屬平臺公司的融資行為,確保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排查全覆蓋。糾正政府投資基金、PPP、政府購買服務中的不規范行為。控制宏觀杠桿率、降低企業負債率,嚴格控制對負債率高企業融資;三是預防為主,治防結合。完善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隱性債務監測機制和應急處置預案,做到風險早發現、早處置、早化解;四是齊頭并進,查漏補缺。全面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審定監控指標,加強管理,深入研究潛在風險問題,進行有效的事前預測,進行及時的事前核查,遏制風險累積,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和蔓延。
(二)有的放矢,筑牢防線。金融行業的不斷創新,在帶來金融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信息科技技術的不斷迭代容易摻混其他風險,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尤為突出。當傳統的金融監管已越來越難以適用當前監管要求時,我們也要不斷總結和適應這種新常態。為此,園區迅速制定相關金融風險防范管理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通過網格化管理,對各個階段實施目標和部門職責制定了章程。按照地方金融局要求對下發江蘇省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系統中涉及我開發區范圍共計6家存量風險企業進行有序處置;同時按照六合區處非辦要求自4月起聯合相關部門對轄區內投資類192家企業進行排查。
為確保園區健康發展,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具體從以下五個方面為園區發展助力:
(一)加快土地出讓,釋放發展動力。園區未來三到五年經營性(居住)可出讓土地1500畝,上述出讓土地位于江北大道兩側,輕軌沿線,地理位置優越,園區未來三年可支配現金收益凈增加95.18億元,具體由二方面組成:一是土地出讓形成可支配現金收益凈增加75億元,1500畝經營用地按1000萬元每畝測算即150億(園區留成50%即75億);二是商品房銷售稅費收入形成可支配現金收益20.18億元。容積率按2.0測算,則建筑面積可增加商品房銷售面積200萬平方米,稅收收入留成17.5億元,規費收入留成2.68億元。上述資金回籠將極大支持園區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加速資產盤活,回收低效土地。為認真落實中央和地方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加快盤活閑置低效工業用地,實現市場出清,盤活存量資產,促進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當前我園區經濟發展態勢和實際情況,2019年以來,園區陸續盤活原冠城大通漆包線用地、原中大金陵項目用地、開發區標準廠房用地及原豐遠米業項目用地、南京云海汽車玻璃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項目用地等1270畝;另中石化二建、菲時特管業、晶品食品、丸仁電子等一批項目正在加速洽談。積極穩妥推進閑置低效工業用地盤活,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動力,提升各類市場主體生產活力,為進一步全面促進我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加強稅收征管,挖掘培植稅源。園區管委會一是利用好2019年5月投資設立的政府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在“六合產業發展基金”基礎上,再根據開發區產業不同類型分別設立子基金;二是開發區擬以國資平臺出資設立擔保公司或者借助于資產公司和省內擔保公司相關的平臺,可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三是強化組織,成立開發區財稅工作領導小組,涵蓋開發區工程、經發、科創、稅源辦、財務等部門,每季召開一次專門會議,邀請區稅務、財政部門負責人分析財稅形勢及時采取措施;四是進一步加強園區建筑項目稅收管控,做好建筑業源頭控管、政府性項目資金支付監控以及非政府性投資項目規范管理,特別是房地產企業項目建設和園區企業項目建設方面,按項目立檔,防止稅收外流等情況發生。高度關注市內區外建筑企業成立分公司后,分公司發票領用、調票、稅務申報、納稅等,確保在園區完稅;五是進一步加大園區異常企業監控力度,對企業稅收變動較大或出現異常情況,增加走訪頻率,全面摸清原因,堵塞稅收漏洞,進一步挖掘稅源,做到應收盡收。同時,對發現的稅收金庫異常戶,做好跟蹤、督促,協調區稅務、財政局,幫助企業及時遷移稅庫;六是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借助這兩年國地稅合并的契機,做好與稅務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日常工作對接機制和涉稅信息定期交換機制,加強對重點企業和稅種的監控,增強收入預期管理水平。
(四)構建多元融資,不斷創新融資。強化與證監會、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國家發改委等金融審批機構溝通,理順“一個基礎—管委會財政、五個平臺—開發總公司、投資發展公司、創耀發展公司、科技創業公司、棠盛置業公司”的功能和地位,有針對性地包裝項目,力爭在政府引導基金、PPP、企業債(雙創債)方面尋求突破,結合《預算法》、《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合同法》,建議“開發區水環境整治”項目采用政府引導基金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為支持園區高質量發展,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速推進一批質量高、見效快的融資項目,主要包括:①七里五期安置房建設項目;②龍袍新城片區安置房建設項目;③企業清退、工業舊廠房改造、產業新空間建設項目;④六合新城雨花庭一號地塊(中燃合作商業、辦公、酒店式公寓)建設項目;⑤新材料產業園整體并購項目,嘗試開展并購票據、股權收購等業務;二是圍繞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運作開展工作,引導社會各類資本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深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園區產業升級和創業創新。
(五)加強制度建設,防范債務風險。切實做好國有公司債務的預研預判工作,繼續統籌協調好國有公司債務工作,持續提升政府債務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優化開發區債務結構,研究制定舉債和償債方案,努力實現債務運行良好機制。同時繼續發揮好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督作用,有效開展績效評價體系,確保融資效益最大化。積極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控制隱性債務規模,確保2020-2025年逐步有序化解適量的隱性債務,全面實現整體可控,局部合理的債務管理目標,打造健康平穩的財政金融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威如,王詩一.平臺轉型:企業再創巔峰的自我革命.中信出版社,2016年.
[2]羅伯遜(美).重新定義管理.中信出版社,2015年.
[3]吳思,李大巍.中國經濟的未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4]何帆.大局觀:真實世界中的經濟學思維.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8年.
[5]中國人民銀行西山區支行課題組.西山區海口工業園區發展前景與金融服務問題初探.時代金融(中旬),2011年.
[6]董仕軍.中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改革與債務風險防控).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年.
[7]魏加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與新型城市化融資.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作者:王委 單位:南京六合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