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鎮化建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是21世紀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據有關資料顯示,到2016年年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將超過54%。而約瑟姆曲線表明,當城鎮化率處于30%到70%之間時,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然而,快速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務必會釋放更大的資金需求,這就需要一個更加多元化、多層次、高效率的金融體系的支持。文章主要從金融支持的角度分析了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鄭州市相關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鄭州市;金融支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鄭州市的城鎮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鄭州市的城鎮化水平每年以平均2.44%的速度增長;在2001年到2012年這段期間,鄭州市的城鎮化水平每年平均上漲1.56%,比同期全國范圍內的城鎮化增長率多0.36%個百分點。然而在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還是面臨著許多障礙,例如農村人口市民化進程緩慢、環境污染、失業率上升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支持不足的問題。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加強金融支持力度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內涵
新型城鎮化是相對于傳統的城鎮化而言的,是對傳統城鎮化的優化。傳統城鎮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等,社會由之前的以農業為主的鄉村型轉變為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三個方面的轉變:人口職業的轉變,即農村人口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土地和地域空間的轉變,即農村地域向城鎮地域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即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向城鎮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而新型城鎮化是在傳統城鎮化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原則,走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二)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促進經濟增長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出口、消費和投資。目前,我國經濟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結構轉型的時期,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十八大報告指出,城鎮化將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也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把加快城鎮化建設列為2013年度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可見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目前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城鎮化建設包括多個方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公共服務供給、農村人口轉移等。為了保障城鎮化建設能夠順利開展,無疑需要后勤體系的大力支持,包括金融支持體系、宏觀調控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產業支持體系等。其中,金融支持對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金融發展與城鎮化建設水平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實證研究還是理論研究,都得出了城鎮化建設與金融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金融發展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城鎮化的發展又可以深化金融發展。可見,新型城鎮化建設離不開金融方面的強大的資金支持。然而在金融支持方面,鄭州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二、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單一
我市的金融支持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多樣性。在金融對新型城鎮化的支持上,主要采用銀行信貸融資為主,相對資本市場如股票、中長期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則利用較少。目前,鄭州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即以傳統的商業銀行貸款為主,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所占比重比較低。這種單一的以商業銀行為主的融資模式所能提供的資金比較有限,并不能完全滿足城鎮化進程的需求。另外,單純依靠商業銀行進行融資也會出現許多問題,不僅會降低金融資源的配置的效率,導致經濟低效,而且還會增加金融風險,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經濟危機。同時,單純依靠貨幣市場必定會引起資金缺口,而這個缺口一般則由政府承擔,政府一般有兩種方式進行融資,一是授權央行發行貨幣,這就容易造成貨幣發行過多引起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通過增加稅收或者發行政府債券來彌補資金缺口,但這種方式又會造成政府的財政風險較高,也有可能造成政府破產。因此,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就會因為資金缺乏難以順利開展。
(二)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不足
近年來,鄭州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廣泛采用了不同的融資模式以及融資工具,但是新型融資模式和工具所占的比重依然較低,金融支持仍然主要還是以向商業銀行貸款為主。然而新型城鎮化建設牽扯到不同的參與主體和不同的產業結構,如“三農”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集群的發展等等,這些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會存在差別。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工具還有債權融資、企業直接投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出資等方式;城市功能的完善、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等領域也要通過專業的金融工具來實現。因此,為了加快城鎮化建設,創新適合不同主體、不同層次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是至關重要的。
(三)金融機構支持城鎮化建設動力不強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除了商業銀行的融資作用之外,其他金融機構并未發揮出應有的功能,金融機構在支持城鎮化建設方面總體動力不強。例如商業銀行在服務農村城鎮化建設方面,尤其是針對農業工具開發、農作物科研、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仍然一片空白。另外,伴隨著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進程,農戶對信貸資金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但是由于商業銀行在農村的惜貸現象,以及農存比較高的不良貸款率、以及可用的抵押物擔保等,使農戶出現貸款難,貸款金額受限等現象。
(四)金融生態環境存在著很多問題
信用是衡量金融生態環境優劣的重要指標,就目前而言,我市信用的生態環境并不好。據有關資料顯示,雖然近年來我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逐年降低,但是相比之下,我市的不良貸款率仍然很高。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的亂象,這主要是因為懲戒力度不夠和相關制度缺失造成的。法律的懲戒力度不夠,相關機構執法效率低等問題,雖然可以使部分金融機構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往往增加了隱形成本甚至是影響商業銀行的聲譽,這無疑會打消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性。
三、完善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機制
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機制,首先政府應該發揮好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主導作用。在那些公共事業和服務方面,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通過發行市政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為城鎮化建設募集資金。其次,應該引導金融機構形成以政策性銀行為引導,商業銀行為主力,地方銀行類或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的金融組織體系。另外,政府可以積極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探索公私合營的模式參與到城鎮化建設領域,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各類資本支持城鎮化建設。同時,政府應該完善相關的配套機制和法律環境,加強協調和溝通,消除民間資本投資顧慮,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目標。
(二)加強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
金融機構應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自身的經營特點,積極探索并開發適應城鎮化建設的多樣化的金融創新產品。可適當借鑒國外經驗,設立專門針對城鎮化建設的專項貸款,同時給予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根據農村的中小微企業、以及農戶的資金需求狀況,可以創建相適應的融資模式,如浙江、四川等省份的農村信用互助合作社等,除此之外,也可開發供應鏈融資、網絡聯保、小企業債權集合信托、信貸工廠等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及抵押、綠色信貸等金融支持,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應該分別從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兩個方面出發。在貨幣市場上,商業銀行應該充分發揮在經濟社會中的的主體地位,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該主動承擔起建設城鎮化的社會效益。在政策性銀行的引導下,創新信貸模式和金融產品,積極支持地區城鎮化建設。在資本市場上,加快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合理利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等,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債券融資等,拓展企業的融資渠道,緩解貨幣市場資金供給的壓力。
(四)優化金融支持生態環境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首先應該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良好有序的法制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判斷金融生態環境優劣的最直接的手段。健全的法制環境能約束經濟主體的行為,從而保障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金融機構才能比較積極的開展有關業務。其次,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應該加強相關風險的防范。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可能出現各類金融風險,所以應該加強監管以及開展相應的監測預警以及風險評估等工作,從而防范于未然。最后,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應該加大政府政策引導。通過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與城鎮化建設相關的金融業務,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向城鎮化建設。例如中央銀行可以對那些在城鎮化建設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銀行類金融機構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如再貼現、再貸款、存款準備金方面適當放寬限制,在新業務申請準入方面也可以開通綠色通道等。
參考文獻:
[1]趙紅麗(主持).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金融支持問題研究,市級課題,2016,(10)(項目編號:ZSLX2016944).
[2]王芳.河南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5,(5):194-196.
[3]李艷芳.阿拉善盟新型城鎮化建設金融支持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
[4]王濤.新型城鎮化導向下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4.
[5]凌海波.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支持體系創新[J].武漢金融,2015,(12):30-33.
[6]凌禎蔚.鄭州市城鎮化進程與房地產業協調發展研究[D].鄭州大學,2015.
[7]王芳.河南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5,(5):194-196.
作者:趙紅麗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