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科技金融與發展指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于各項指標權重的設置,由于目前科技金融理論中沒有統一的意見,一些學者建議采用專家“背對背”的方式確定權重,一些學者建議用主成分分析法。但是這些方法都有主觀性大、指數難以跨期比較等不足,因此這里采用算數平均值法確定各個指數的權重,即同一級別的指標在組成上一級指數時的權重均相等,以待未來有好的方法時再做修改。
二、計算結果
通過計算得到2003-2010年我國的科技金融指數和科研投入、產出指數得分。規模指標下各項指數都呈現上升的態勢:科技金融指數比2003年增長了792%,我國科技金融的規模是2003年時的8.9倍;科研投入指數增長了288%,意味著我國科研投入的絕對數在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科研產出指數也在逐年增長中,2010年的科研產出是2003年的3.68倍。但是在水平指標下,情況大相徑庭:科技金融指數在波動中上升,其中2008年時達到高峰192,在2005、2009年出現下滑,科技金融的相對規模雖在擴大但有起伏;科研投入指數雖然在上升但是相對緩慢,2010年時僅為2003年的1.56倍,說明我國科研投入的相對規模擴張較慢;科研產出指數在振蕩中呈下降趨勢,2010年的得分為80,比基準2003年減少了19.75%,科研產出效率不容樂觀。
對比規模指標與水平指標下一級指標的計算結果,可以探究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規模指標下,科技金融指數的上升歸因于人力資源投入、研發機構投入、財政撥款力度與研發經費力度都在加大,其中財政撥款力度增長最快,2010年是2003年時的6倍;科研投入指數的上升,主要得益于股市融資力度爆發式的增長,2010年的得分為1278,比2003年翻了11番,但是股市融資的波動也較大,2005年和2008年都出現了階段性低分。而風投融資力度和科技貸款力度雖然沒有股市融資力度的增長那么快,但是上升速度較為穩定。科研產出指數的上升也是因為四項一級指標的穩步增長。水平指標下,科技金融指數與科研投入指數的各項一級指標得分雖然個別年份下降,但是總體水平是在上升的;科研產出指數中,技術市場產出率與論文產出率的持續下滑,直接影響了總體,而專利產出率和出口產出率的上下浮動,也拉低了科研產出的得分。規模指標下,科技金融指數、科研投入指數、科研產出指數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值都為正且相當高,均超過0.98,說明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與科研投入產出的增加之間是正相關的。因為科技金融領域通過手段創新,為需要科研資金的、具有高新技術與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提供支持,企業再有針對性地利用這些資金進行研發活動;反過來,那些已經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并取得良好收益的企業又會獲得金融市場的青睞,把更多的資金貸款或投資給這些企業,這樣就形成了科技金融與科技投入相輔相成的局面。
水平指標下,科技金融指數與科技投入指數之間仍呈正相關為0.74,但科技金融指數與產出指數之間、投入指數與產出指數之間,卻呈負相關。由于水平指標反映的是各指標的相對值,即金融市場對于科技活動投入資金的相對水平、科研主體用于科學研發的投入的相對水平以及科技活動的產出效率,所以從現有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科技金融對于科技活動的相對支持水平的提高,使得全社會科技投入的相對水平也在提高。
但是,科技金融指數與科技產出指數的相關性為-0.63,意味著隨著科技金融的發展,科技產出的效率卻在下降;科技投入指數與科技產出指數的相關性為-0.93,意味著科技投入水平的提升換來的是科技產出效率的降低。我國科研投入產出效率低這一現象的存在,科研底子薄、科技投入偏低固然是原因,科研項目組織、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一系列問題、科研價值導向和評價體系助長急功近利風氣也是重要原因。糾其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創新質素仍較為低下,社會整體研發能力仍較弱,未轉變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
三、總結
從指數化計算結果的分析中可以發現:
1.科技金融對于科技工作的支持度總體上在提升。從絕對值來說,資本市場、創業風投、銀行金融機構等投資者對科技活動提供了較大的支持,但是從相對水平來說,科技金融的增長速度與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相比相對緩慢。
2.科技活動的產出的效率尚待提高。雖然衡量科研產出的指標的絕對數值都在增長,但是產出效率卻一直在下滑。只有讓科研投入更有效率地產出,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資源的優勢。
3.科技金融與科研投入與產出間的絕對規模存在高度正相關,科技金融的發展能夠促進科研投入的增加,進而促進科研產出的增加。但是,從相對規模來看,科技金融相對規模的增長卻與科研產出效率之間存在負相關,科研投入相對規模的增長與科研產出效率之間也存在負相關,這意味著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帶來產出效率的提高,甚至會適得其反。科研產出效率的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從長遠看,如果產出效率一直不能提高的話,金融市場勢必會減少對科研活動的支持,倒逼科研主體提高效率。
作者:許波王鎵利單位: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