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學下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語言經濟學透過經濟研究語言,其把語言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工具。究其本質,語言經濟學是一種經濟行為,是“經世致用”理念的深刻體現。本文在概述了語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后,分別從兩個角度對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現狀進行了簡要解析,并最后結合語言經濟學的內容探討了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語言經濟學;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文化元素
我國的語言經濟學這一概念是從國外引入的,其作為一種“舶來品”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掀起,全球經濟大融合進程的加劇,語言的交際優勢越發凸顯。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其開始從傳統單一的英語專業向英語復合型學科轉變,英語漸而呈現出一種融合發展之態。茶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猶如一輪皎潔的月亮在浩瀚的夜空閃閃發光。茶文化與英語相結合是與語言經濟學這一理論相契合的,其對于茶文化的弘揚與社會的發展具有難以言喻的重要意義。
1語言經濟學的理論概述
語言經濟學是經濟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是利用經濟學理論把語言作為一個變量元素加以分析,探討其對于經濟的反作用。語言經濟學是語言與經濟相結合而成的一門學科,其融合了語言學的相關概念,又集聚了經濟學的理論,對于語言與經濟的雙向發展都具有鮮明的促進意義。其實,語言經濟學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1965年美國的經濟學家雅各布•馬爾沙克教授提出了語言經濟學概念,將語言與經濟、信息、科技以及教育相結合。而后,語言經濟學科體系也由此而建立,并發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框架體系結構,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語言經濟學作為一種交叉性學科體系,其既具有語言學的特征,又蘊藏著經濟屬性。目前,語言經濟學這一概念被廣泛地應用到社會實踐中,高校也相繼設立了語言經濟學專業,英語與商務結合誕生了商務英語,語言與法律相結合誕生了國際法,語言與貿易相結合誕生了對外貿易。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語言的經濟屬性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語言從一種溝通工具轉變為一種經濟化元素。
1.1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語言經濟學的產生較晚,其研究領域主要是以經濟學為主,其是理論經濟學模式下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語言的產生、發展以及演變與其本質問題。具體來說,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極為系統的,其通常會以某個地區或者國家的語言為立足點,從其源頭開始深入研究其發展規律以及其與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然后,根據語言的形式特點,對其語言政策進行深究,并從語言政策的制定上剖析其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聯性,進而通過觀察經濟活動的利害性來調整語言政策,將語言的經濟價值發揮到極致。再者,語言經濟學研究者會根據一個國家與地區的方言文化對其當地經濟活動的影響進行規則化分析,以不同語言之間的互通性,來實現方言之間的互相融通,逐步擴大語言文化的經濟影響。繼而,研究者也會從與語言自身的演變規律著手,結合其潛在的經濟價值,重新構建其語言經濟學價值理論的思想內涵,從而實現語言與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另外,所有的問題最后都活上升到哲學層面,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哲學領域里的物質,其研究成果即為方法論。因而,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相當廣泛的,其幾乎還涉及到了語言與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1.2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價值
語言雖然只是個文字符號,其卻承載著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信仰,其同時也是民族價值觀的展現。而從經濟學這一層面來看,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價值也是不容小覷的。語言是我們日常生活交際的基礎,其是我們交流溝通的必要工具。人們可以利用其語言天賦從事語言工作或者參加某項特殊戶的活動,進而獲得報酬與收益,那么語言經濟學的價值也就顯而易見了。當然,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價值遠不止于此,從國家的角度而言,語言與經濟學的相關因子相融合生發出一個新的經濟學概念。例如,英語與茶文化相結合生發出了茶文化英語,既推動了茶文化的傳播又提高了大眾的英語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英語這一媒介,世界人民了解了茶文化,進而透過高深的茶文化內涵,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萌發敬仰之情,從而在無形中提升了我們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加強對語言經濟學的研究,那么語言經濟學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將會愈加深刻。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英語與科技相結合催生了科技英語,企業可以通過英語引入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也可以把英語作為技術輸出的載體,將其先進的科學理念以英語的形式呈現在大眾眼前,進而全面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提高其綜合實力。
2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現狀
2.1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
茶文化是從傳統文化中分離出來的,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髓于一身,是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內涵卻一直停留在國人的世界里,甚少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日本的茶文化是在我們中華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其世界地位卻明顯高于中國茶文化。究其原因,我們的茶文化英語人才稀少,其不能以專業化的方式將茶文化翻譯成地道的英語。而再進一步細究,則是因為我國高校的茶文化英語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崇尚的是分數論,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進而使得學生都沉溺于拿高分的旋渦中,其無暇也無精力再投入到茶文化的學習中。更為不幸的是,茶文化沒有被納入到教學體系的框架之中,所以甚少有人會主動學習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知識。由于茶文化知識的匱乏,茶文化英語的翻譯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作為中國人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識就極為貧乏,更遑論其茶文化翻譯作品的質量了。所以,不科學的茶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加速了我國茶文化的衰落。
2.2茶文化內涵融入不足
飲茶之風的再度盛行,使得茶文化也為人所知悉。從古老的歷史中走出來的茶文化所散發出的人文藝術之光,深深地折服了國人。同時,茶文化的德育教化功能以及其為人處世之哲學也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于是,茶文化以傳統文化代表的姿態步入了高校教育系統的框架中。但是,高校在進行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時,茶文化的內涵并沒有得到充分闡釋。一方面,從教師到學生,高校對于茶文化的重視程度遠不如經濟、信息以及醫學等專業。所以,高校并沒有根據教育部的號召,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而只是簡單地將茶文化英語設置為一門選修課,所以茶文化英語在校園的普及率并不高。另一方面,高校茶文化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也不高,其大多是從英語專業轉變而來的,其教學模式依舊沿用英語教學模式,并沒有以茶文化的歷史底蘊為切入點,對茶文化英語進行生動形象化教學。而且,由于教師基本茶文化英語知識的缺乏,使得其教學只是停留在表面階段,茶文化的獨特氣韻也沒有傳達給學生。
3語言經濟學視角下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3.1透過語言經濟學,融入茶文化的深層內涵
眾所周知,茶文化知識博大精深,茶文化內涵雋永含蓄。茶文化作為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其應該盛名遠揚而不是僅囿于我們一國之境。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優秀的茶文化英語人才來推動茶文化的傳播。首先,高校應該以語言經濟學為立足點,結合其研究對象對茶文化英語的經濟屬性進行深入挖掘。高校的茶文化英語教師應該從英語的語言效益理念著手,透過跨文化交際這一視角,將茶文化的深邃內涵以相得益彰的方式融入到其教學體系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茶文化的認知水平,不斷擴充茶文化英語內容。其次,高校教師也可以立足于語言經濟學的特點,從經濟投資的角度對茶文化英語課程進行創新性構建。在語言經濟學的指導下,以茶文化英語對外傳播的現狀為基石,開拓茶文化英語人才的培養新模式。
3.2優化課程設置,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
從宏觀層面而言,語言經濟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實質是專業與專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是與當前多元化的時代潮流相符合的。因而,茶文化英語作為一種復合性學科體系,其必須與時俱進循著歷史的軌跡,充分發揮語言經濟學的優勢,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以促進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高校必須以語言經濟學的宏觀經濟價值為指導,創新茶文化英語知識結構,以培養茶文化英語人才的創新意識。而后,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高校也應該從語言經濟學的微觀收益為出發點,對茶文化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合理設置。從當前的茶文化英語市場的人才需求出發,根據崗位的需求,培養專門化的茶文化英語專業人才。同時,教師作為茶文化英語創新人才培養的一線人員,其應該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其茶文化專業知識的水平,也強化其茶文化英語的實踐運用能力,進而使其以言傳身教的形式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琤,徐曉晴.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與區域經濟發展———以蘇州科技學院為例[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29(5):104-107.
[2]張闊.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基于語言經濟學分析[J].科技視界,2013(4):83.
[3]馬嫣,劉宇.語言經濟學視角下地方高校商務英語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9):144-147.
[4]許南,劉穎.基于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商務英語課程優化設置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2):119-123.
[5]杜海紫.語言經濟學視角下商務英語課程改革研究———以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為例[J].語文學刊,2016(6):117-118.
作者:張德學 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