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校貿易課程開發及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課程定位
(一)課程與專業的關系,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國際貿易實務》是商務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是報關員資格考試的重要課程之一。本課程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經濟建設需要,能夠從事各相關行業對外貿易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是商務英語專業不可缺少的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
(二)課程與學生的關系,學生對該課程的了解狀況、知識儲備及所具備的能力水平。《國際貿易實務》的培養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相關職業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商務辦公,商務會議,產品與服務銷售,單證,商品檢驗,報關等基本知識與技能。理解國際貿易理論和我國對外貿易方針、政策,掌握有關國際貿易法律的基本知識,具有簽訂和履行對外貿易合同,簡單制作各種單證等的能力。
(三)本課程與其前、后續課程的銜接關系。《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屬于專業核心課程,其先修主干課程有國際貿易理論及商務英語基礎課,后續主干課程主要有商務談判等,另外還有一些相關課程,需要在實踐工作中去快速學習掌握。
二、課程能力目標
課程的能力目標以職業崗位需求來確定標準。學生通過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應該達到“二會四能”:1、會進行業務聯絡和談判;2、會熟練計算出口報價;3、能進行報關與海關管理;4、能獨立地、較熟練地完成一般的業務談判;5、能參加一些出口論談及各種國際性貿易的促進會;6、能獨立承擔公司出口業務一套程序的處理。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內容組織與安排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來展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項目。并使教學內容賦予的項目載體具有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趣味性、挑戰性。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具體是采用宏觀的任務驅動法。
(二)教學方法運用恰當,符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具體是微觀的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1、分解歸納知識點法:基礎知識。2、角色轉換法:不同的崗位。3、講授法:關鍵知識點。4、實務展示法:實務流程的單證。5、企業現場交流、答疑法:突破教學難點。
(三)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建立虛擬項目等仿真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學手段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采取現場教學來完成單證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利用校內實踐教學條件,采用真實企業流程票據的教學來進行仿真教學,前面所述宏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工作任務1-10即以企業真實或模擬企業環境為教學條件,實施現場或模擬現場教學;第三方面,利用校內電子教室和網絡多媒體實踐教學的環境,進行詢價,尋找客戶及產品等內容,借助視頻資料和動畫課件進行教學,教師演示指導、信息共享、師生互動、成果匯報、電子作業收發、網上學習等,優質、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五、教學隊伍
根據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學校與企業結合,課堂與基地結合,配置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基本實現實踐技能課由兼職教師擔任。針對我校情況,本課程的教學配備專職教師:2人,其他教師:4人。
六、實踐條件
(一)校內實訓條件:外語系的語言室,具有相應的實踐實訓條件,能保證本課程實踐實訓需要。
(二)校外實訓條件:建立相應的校外實訓基地。恩施州現有幾十家外貿出口公司,其中四家公司已接納我院學生教學實習,二家企業聘我院在校學生兼職工作。目前已有七家企業與我們合作,成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大大滿足了本課程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
七、教學評價
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與終結性考核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評價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評價考核方式合理、靈活、恰當,對以后的教學和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鼓勵學生學習完成本項目課程后報考報關員,報檢員等資格。
八、特色與創新
本課程的建設和課程教學中的突破及獨創性成果重點在于:1、將企業的實際票據和單證帶進課堂,用實證教學。2、立足恩施少數民族地區,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經過提煉、總結概括出學習的要點,再讓學生到企業體驗,現場解難釋疑。任何一個環節都可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3、教、學、練合一,實踐工學結合,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對同類課程建設具有一定實際的借鑒作用。
總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是有難度的。對學生,對老師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學生要有較好的基礎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對老師來說,這門課的教學開發與實踐,要做的事很多,要求更高,對本課程的理論要有融會貫通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外貿企業要有緊密的聯系,用理論指導實踐,把實踐內容又上升為理論,多方搜集企業的實證資料,組織資料編寫實用的校本教材,使本課程得到提升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