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聯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目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計劃經濟轉軌到市場經濟后,企業自主權逐步擴大,約束機制相應減少,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安全生產現象時有發生,企業安全管理出現滑坡現象。其具體表現為:
1.1重生產、重效益、輕視安全的思想嚴重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已實行多年,但是堅持得不太好,關鍵是企業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出了事故就抓一陣子,安全生產的弦就緊一陣子,當生產任務忙的時候,安全生產工作又放到了一邊,認為經濟效益是企業第一位的任務,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關系不大。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企業安全生產的觀念淡化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動搖了,安全專門機構和安全技術人員的作用被忽視了,安全例會和安全檢查也很少組織和參加了,安全生產的投入也大量削減,安全生產成為空架子。
1.2合并和撤消安全機構,安全技術人員大量縮減
由于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企業用工分配制度的改變,部分企業采取壓縮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辦法,力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一些企業領導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合并和撤消安全機構、過分削減安全技術人員,使大批安全技術人員轉崗或下崗。一些企業的安全技術人員身兼二職或多職,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引發工傷事故。
2正確認識和理解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在新的形勢下,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在正確認識和理解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之前,首先必須掌握安全經濟效益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謂安全經濟效益就是指企業通過安全投資實現的安全條件,在生產和生活中保障技術、環境及人員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潛能,為企業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安全經濟效益是揭示安全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衡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質理的好壞,以及衡量安全設計、安全規劃和安全目標的合理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它具有間接性、滯后性、長效性、多效性等特征。
鄒家華副總理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電話會議上曾強調指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是黨和國家的重要經濟政策,安全生產在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次序,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安全生產是經濟效益的前提和首要條件,沒有安全生產作保障,經濟效益就不能實現。安全生產對經濟效益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通過改善勞動生產場所、消除事故隱患、增強職工的安全行為,從而保護職工的安全與健康,保護生產力,促進生產的順利進行,避免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減少事故費用支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如:某汽車運輸公司幾年前,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搞得不好,連續多年不斷發生各類事故,其中一起因汽車駕駛員技術不熟練、雨天超速行駛發生的惡性交通事故,致使5死11傷和車輛報廢,企業直接經濟損失十幾萬元,使經濟效益本來就不好的企業雪上加霜,經濟效益又怎能提高呢?所以說安全生產出效益,安全就是妊益。
經濟效益是安全生產的物質基礎和目的,沒有經濟效益作依托,安全生產就不能正常開展。如果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好、安全技術措施等方面所需的資金無法落實,一些事故隱患就釋不到整改,物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消除,安全生產就要受到影響。而企業通過安全生產保障了生產者,提高人員的勞能生產率。通過減少事故損失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如:日本鐵路客運公司,自1987年逐年增加經濟投入,消除事故隱患,使列車每百萬公里的行車事故數從1987年的6.6次下降到1990年的1.2次,即下降了25%,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從而保證了安全生產。
所以,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片面強調安全生產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必須把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在一起,既要實現安全生產,又要提高經濟效益。
3大力加強安全生產,努力提高經濟效益
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大力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當前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3.1堅持企業法人是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原則
國發(1993)50號文件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實行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和群眾監督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要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國務院明確規定的企業法人在安全生產中的地位、作用和責任,為更好地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搞好生產經營活動,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3.2加強安全技術隊伍建設,發揮安全機構和安全技術人員的積極作用
安全機構是本企業安全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安全生產的日常工作。要明確安全機構的職權,發揮專門機構和安全技術人員的積極作用,關心和支持他們的工作,給他們創造和提供學習專業知識的條件,使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通過他們的科學系統管理,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3.3繼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指安全生產實行責任制度,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分管領導負重要責任,其他領導負綜合治理責任,同時各部門、各崗位都要層層落實責任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措施,通過安全責任制的調整,完善和落實,形成安全重擔大家挑,人人講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促進職工安全責任制意識的提高,強化安全生產。
3.4認真組織事故隱患的整改
事故隱患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只有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對事故隱患的整改要在人員、物資、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給予保證和投入,還要明確隱患整改的措施、時間和責任人,使隱患及時根除,避免職工傷亡事故確保國家財產不受損失。
3.5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不斷提高安全科技水平
要在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經濟學、安全人機工程學、事故控制與預防事故等方面廣泛進行研究,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安全技術及管理經驗,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方法,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加強安全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管理的永恒主題。在新的形勢下,只有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認真執行《勞動法》、《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面對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端正思想、克服困難,大力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才能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