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糧食安全保障問題發展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從糧食安全作詳細分析。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全球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提高農民種糧效益和積極性,避免由糧食造成的困擾和影響:提高對糧食安全的認識程度,重視科技投入,提高糧食單產,發展物理農業,實行環保補貼,提高水資源利用,構建節水戰略,政府調整政策,提高農民積極性等方面都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對策。
摘要:糧食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當前,糧食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糧食形勢不容樂觀。黑龍江省是糧食主產區和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我省糧食安全生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充分發揮其優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的對策。
關鍵詞: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對策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全球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特別是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形勢下,糧食安全是全世界各國政府與機構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1-2]。我國應盡快扶持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種糧效益和積極性,以避免世界糧食危機的困擾和影響。
1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現狀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自然資源稟賦較好,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全省耕地1151.6萬公頃,農民人均耕地10畝;水資源總量810億立方米,平均畝耕地水量468立方米;天然草原面積約433.3萬公頃[3-6]。
其中,主要耕作土壤為黑土,典型的黑土面積約為7萬平方公里[7],屬世界性的稀有資源,土壤結構好,有機質含量高,微量元素全;地勢平坦,并且耕地連片,水源充足,具有發展農業生產的良好優勢。2007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92.5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長16.3%,再創歷史新高。
1.1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我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享有“北大倉”的美譽。2007年,糧食總產量為396.55億公斤,奪得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7]。
我省2007年糧食生產具有五個突出特點:
一是面積擴大。
二是高產作物增加。
三是投入增多。
四是標準提升。
五是品質提高[8]。
1.2糧食人均占有量提高
我省的糧食人均占有量提高,2007年達到1037公斤[8-10]。黑龍江省的部分農業區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分布見表1[9]。
1.3農業種植結構優化
省級各部門以擴大糧食種植規模、發展高效作物為重點,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實現糧食播種面積1099萬公頃。
2黑龍江省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
2.1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困擾糧食安全
氣候變化以溫度上升為主要特征,與氣候變暖相伴發生的氣候變率的增大,則明顯增加了干旱、洪澇、低溫冷害及病蟲害和雜草等災害的發生幾率,致使我省成為我國糧食單產波動最大的區域之一。
2.2水資源缺乏,威脅糧食安全
據權威氣候變化專家警告,水資源缺乏將成為本世紀我國農業的最大威脅。民政部最新統計,截至5月27日,黑龍江省受旱面積已達到9254萬畝,為耕地面積的53%。干旱將嚴重影響我省糧食產量。
2.3土壤退化加劇,影響糧食安全
我省土地開發過度,耕地擴大過多侵占了濕地、林地與草地。另外,開發方式不合理,如順坡承包、順坡耕種等加速土壤侵蝕。此外,有機肥施用量普遍減少,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土壤養分虧缺嚴重。
2.4龍頭企業缺乏,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主體,我省龍頭企業少,數量只是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的稻米質量優良,除“五常大米”“方正綠寶石優質米業”已形成品牌外,其他水稻加工企業小而分散,經濟效益差。
2.5城鄉收入差距拉大,是糧食安全的隱患
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24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132元,絕對差距達到6113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擴大到了2.48:1。
2.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制約糧食安全
目前,生產資料上漲和相關利潤被流通環節攫取,這種狀況倘若持續下去,勢必會影響到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來源于/
據統計,黑龍江部分地區種一畝大豆的成本已漲到143元,按畝產150公斤,每公斤售價2.4元計算,毛利只有360元,除去人工費幾乎無錢可賺。
3保障糧食安全的對策
3.1提高對糧食安全的認識程度
近年來不少干部認為中國的糧食問題早已過關,“糧荒”是很久遠的事。從國際經驗觀察,日本政府寧愿讓農田拋荒,給農民補貼,也不愿將土地挪作他用。從國際上進口糧食,就相當于進口一部分稀缺的土地資源,還可緩解國內耕地和房地產開發之間的矛盾。
3.2重視科技投入,提高糧食單產
我省要繼續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糧食作物良種繁育體系,建立土壤培肥技術體系,促進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大力發展農民科技和農機合作社。還應引入循環農業的發展理念。3.3發展物理農業,實行環保補貼
發展物理農業是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即以物理的技術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進植物生長,減少化肥使用量,達到保持作物穩產、增產,恢復耕地質量,阻止環境惡化,實現農業的長久、持續發展的目的,實現糧食增產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3.4提高水資源利用,構建節水戰略
我省首先應制定防治水土流失政策。宣傳貫徹《水土保持法》;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政策體系。其次,增加水利建設資金的投入。另外,加強水污染治理,推廣中水灌溉。
3.5政府調整政策,提高農民積極性
為了適應農村新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應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另外,應完善對農業的財政補貼政策,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同時,還應調整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3.6鼓勵龍頭企業,加快物流建設
政府應對糧食生產、流通、儲備等各環節的產業鏈進行規劃,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建立國際產銷加工儲運體系,最終構建面向全球的糧食市場競爭體系。
3.7建立預警系統,關注市場動態
糧食安全預警是指跟蹤監控糧食運行態勢,在發現糧食不安全運行狀態下,政府能根據預先預案,采取相應干預糧食運行的手段和措施。據預測,東北地區提供的糧食可滿足中國50%新增人口的糧食需求[11],因此有必要對黑龍江省的耕地進行預警研究。
總之,糧食安全——后危機時代,黑龍江省應提高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確保我省糧食安全生產和加工,促進我省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明建,葉文琴.發達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對策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農業經濟問題,2005,26(6):74-78.
[2]寧哲,王蘭,韓微.糧食安全背景下黑龍江省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9,37(4).
[3]黑龍江省統計局.2005黑龍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4]內蒙古統計局.2005內蒙古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5]吉林省統計局.2005吉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6]遼寧省統計局.2004遼寧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7]劉興土,閻百興.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與糧食安全[J].中國水土保持,2009,1:17-19.
[8]黑龍江省統計局.黑龍江統計年鑒[M].2008:168.
[9]黑龍江省統計局.黑龍江統計年鑒[M].哈爾濱:黑龍江省統計局,2005.
[10]黑龍江省統計局.黑龍江農村經濟社會統計概要[M].哈爾濱:黑龍江省統計局,2005.
[11]劉興土,武志杰,梁文舉.東北地區糧食生產潛力的分析與預測[J].地理科學,1998,18(6):5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