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北產業趨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高新才周一欣作者單位: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一、引言
在國內已有的關于產業結構趨同的實證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為相似性系數、區位熵以及產業分工指數等方法。陳耀基于我國30個省區近40個工業行業的數據,計算出各省區與全國平均水平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系數[1],指出我國1998年以前我國地區產業結構總體上并未出現嚴重趨同化,1984至1994間各省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平均值顯著下降。蔣金荷通過產業分工指數以及區位熵分析,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結構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從1995年至2002年高新技術產業總體來看產業結構的同構性是減弱趨勢,且專業化趨勢明顯[2]。No-cole則將α趨同和β趨同引入到產業結構趨同的檢驗當中,通過分析過去30年歐洲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勞動力數據,分析了整體產業結構尤其是制造業以及服務業,結果顯示趨同在技術密集型產業表現并不明顯,反而在非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成熟產業表現明顯[3]。本文擬通過α趨同和β趨同兩種檢驗方式,選取西北五省(區)即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將其25個行業為研究對象,基于中國工業經濟年鑒的面板數據,從具體的工業行業角度出發,測度2000年以來西北五省區產業結構的趨同效應,具體判斷西北五省區各行業的產業結構關系。α趨同和β趨同最早是被運用在檢驗收入趨同的分析研究當中,由Barron和Salai-Martin(1992,1995)提出,Barron和Salai-Martin將趨同從嚴格的計量經濟學的角度分為α趨同和β趨同。眾多學者在進行有關趨同的各類經驗研究當中,普遍采用α趨同和β趨同來檢驗趨同性并且測度趨同速度。
(一)α趨同
α趨同是指各國或各區域之間人均收入差距隨時間推移而逐步縮小的趨勢,通常衡量α趨同的一個指標是變異系數,變異系數等于D槡t/μt。Dt為樣本方差。如公式(1)所示,其中μt是yit的樣本均值,i表示國家,t表示時間,N為樣本數目,yit表示國家i在時期t的人均收入。
(二)β趨同
β趨同是指落后地區經濟增長比發達地區經濟增長更快的趨勢。β趨同又被分為絕對β趨同和條件β趨同。絕對趨同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都將最終變成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檢驗絕對收斂一般采用方程式(2),其中,i代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t代表樣本的期初時間,T代表樣本的期末時間,yit代表期初的人均產出,yiT代表期末的人均產出,A為常數項,μit為誤差。條件收斂認為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取決于初期人均產出,而且還要受到資源稟賦、要素流動以及產業結構等其他因素的影響[4]。通常的檢驗模型如公式(3)所示。
二、西北五省工業產業結構趨同σ檢驗
為了進行產業結構的實證研究,在收入趨同研究中所采用的α趨同檢驗的基礎之上,我們建立一個指數SHEN(IndexofStructuralHeterogeneity),用以測度不同省份之間產業結構發展的異質性。我們通過不同省某產業的工業產值份額以及總體平均某產業的工業產值份額兩個參數來進行計算[5],公式如下:公式(4)是用來判斷某國具體某行業的趨同效應,我們通過將各行業的趨同效應加以綜合分析,也可以以此判斷該省份的整體趨同效應。由此公式我們也可以推導出一個指數用以測度N個省份所有S產業的整體趨同效應,公式如下:運用這個指數,我們可以通過測度每個省份不同行業的產業結構關系與總體平均產業結構之間的差異度變化,來分析西北五省產業結構的趨同效應。
如果SHEN指標的數值呈增長趨勢,則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發散趨勢;如果SHEN指標的數值是降低的,則說明是收斂狀態。為了進行西北五省產業結構α趨同檢驗,我們采用2000年至2009年十年間的25個工業行業數據,通過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檢驗結果見表1.1。從西北五省區產業結構α趨同檢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SHENs指標的數值總體呈下降趨勢的行業為B07、C13、C14、C17、C25、C26、C27、C31、C32、C34、C35、C39、C40、C41、C44,即呈現收斂趨勢的行業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紡織業、石油加工和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即這些行業在2000年至2009年十年間的地區間結構差異是逐漸縮小的,也就是存在趨同的變化。
SHENs指標的數值總體呈增長趨勢的行業為B09、C16、C21、C28、C33、C37,即呈現發散趨勢的行業主要有: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煙草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這說明了產業在五個省份之間的發展速度存在差異,發展不平衡狀況加劇。
我們通過表1計算出的數據,分析各行業SHEN指標的數值均值,以此來判斷所有省份總體平均產業結構的變化關系,可知各行業SHEN指標的數值均值由高到低排序結果。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在地區間的結構差異度最大,其次為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這與西北五省每個省份的資源稟賦有著極大的關系,石油和天然氣主要要產地為新疆省和陜西省,而青海、甘肅則所占比例較少,寧夏的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陜西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的工業產值占西北五省總產值的份額由2000年的27.7%上升到2009年的44.7%,新疆省的份額在40%到50%之間變化,而甘肅省與青海省則保持在5%到10%之間小范圍波動,寧夏省除了2000、2001年達到3%以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在0.1%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各省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工業產值占西北五省區石油與天然氣總產值的比例如表2所示。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石油與天然氣開采行業的SHENs指標數值總體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各省份在石油與天然氣開采行業的結構關系呈現出先分散再收斂的變化狀態,在最近的幾年里是表現為趨同趨勢的。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又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發展關系密切,有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因此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看出該檢驗與實際情況是非常符合的。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發展關系密切,受原材料產地以及運輸方式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也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著一定的必然聯系,因此同樣呈現出類似的變化趨勢,即SHENs指標的數值總體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可以看到,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主要集中在新疆、陜西與甘肅。其中陜西的份額由不足20%增長到33.96%,而新疆與甘肅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分別從45.40%和33.95%下降到31.38%和27.80。而青海和寧夏的份額雖然極少,但是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出,盡管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的產業差異度很大,但是五個省份之間仍然呈現出差異縮小的趨勢,總體來看還是呈現出趨同的趨勢。
三、西北五省工業產業結構趨同β檢驗
那么我們嘗試將收入趨同檢驗中的β趨同檢驗方法引入到對產業結構趨同的檢驗當中,可以以此分析得出西北五省區工業各行業的水平分布和結構份額在區域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趨同的趨勢。絕對收斂雖然有著嚴格的假定條件,比如相同的生產函數、投資率、資本折舊率以及人口增長率等,不過由于技術和偏好等結構特征,一國內的區域要比不同的國家更為近似,因此該假定對于一國內部區域間是合理且可以采用的。并且,在中國內部來看,西北五省區由于其固有的資源稟賦、地理位置等共同特性,則更為相似,可以認為符合絕對收斂的假定條件,因此本文采用絕對收斂檢驗。絕對趨同的計量檢驗方程是通過增長率對常數項和初始收入水平進行回歸,初始收入水平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就表明地區之間收入水平存在絕對β趨同。
本文具體選取的衡量指標為西北五省區工業各行業產值oit和各行業工業產值在整個地區工業中的份額rit。待檢驗方程如下:其中,i為行業,t為時間,oit為行業i在第t年的產值,rit為t年份i行業工業產值在整個地區工業中的份額。檢驗結果見表5。
首先我們分析公式(6)的檢驗結果,西北五省區之間在各行業的水平分布角度來看是否存在產業結構的絕對趨同可以從β1的結果來判斷。從西北五省區的工業各行業的水平分布來看,趨同系數β1為正的行業按照趨同系數從大到小排列為C21、B09、C16、C28、C37、C33;趨同系數β1為負的行業按照趨同系數絕對值從小到大排列為C15、C32、C41、C36、C13、C27、C44、C31、C35、C14、B08、B06、C25、C34、B07、C17、C26、C40、C39。從表4.4的西北五省工業區域產業結構β收斂性的檢驗結果來看,趨同系數β1顯著為正的行業為: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煙草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說明這些行業呈現出異化的趨勢,即地區之間產業分布的差異度在逐漸擴大,發展速度不平衡。趨同系數β1顯著為負的行業為: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金屬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也就是說這些行業在地區間的分布呈現趨同的趨勢。
分析公式(7)的檢驗結果,從西北五省之間結構份額的角度來看,其產業結構的絕對趨同β2通過的結果加以體現。趨同系數β2為正的行業按照趨同系數從大到小排列為:C21、B09、C37;趨同系數β2為負的行業按照趨同系數絕對值從小到大排列為:C28、C33、C16、C27、C41、C36、B08、C44、C15、C35、C13、C14、B06、C32、C31、C25、C26、B07、C17、C40、C34、C39。從表4.4的西北五省工業區域產業結構β收斂性的檢驗結果來看,趨同系數β2顯著為正的行業為: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說明這些行業從西北五省區之間結構份額的角度來看呈現出異化的趨勢,即地區之間產業分布的差異度在逐漸擴大,個別地區成為中心而其他地方發展較慢。趨同系數β2顯著為負的行業為: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這些行業從西北五省區之間結構份額的角度來看在地區間的分布呈現趨同的趨勢。
四、結論
從σ趨同以及β趨同檢驗中我們可以發現,整體來看無論從行業的水平角度抑或從結構份額的角度,基于西北五省區中本文所選取的工業中的26個行業來看,紡織業、金屬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七個行業都存在著明顯的趨同,而且在所有不同層面不同視角的檢驗中都具有相同收斂表現,這就說明這七個行業在2000至2009年之間的產業結構發展呈現于差異化縮小的變化趨勢,彼此之間變得更為相似。而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三個行業則明顯表現為異化趨勢,在各種檢驗中均顯示出差異度擴大的變化態勢,發展速度不均衡,顯現出個別地方成為集聚中心,而其他省區發展則相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