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戶需求收入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模型及數據處理;農戶需求收入彈性估計結果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這些政策能否有效地刺激農村消費需求,不僅取決于農戶收入的增長,還取決于農戶的需求收入彈性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我國出臺了刺激農村消費需求來拉動內需的政策,這些政策能否有效不僅取決于農戶收入的增長,還取決于農戶需求收入彈性的大小。本文使用線性AIDS模型測算了農戶的需求收入彈性,結果顯示,農村醫療服務、農村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訊的收入彈性均大于1,且前兩項的收入彈性大于后者。本文建議要刺激農村消費應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基礎上優先增加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資才對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資。
【關鍵詞】需求收入彈性拉動內需AIDS模型
一、引言
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我國政府在2008年11月出臺了十項經濟措施,以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十條經濟措施中有三條都涉及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包括“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各種惠農補貼標準,增加農民收入”。隨后在2008年12月,國家又擴大了“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試點范圍,來促進農戶對家電的消費。由此可見,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國家將拉動內需的重點放在了刺激農村消費需求上。這些政策能否有效地刺激農村消費需求,不僅取決于農戶收入的增長,還取決于農戶的需求收入彈性,即農戶收入的增長所能引起的消費支出增長的狀況。農戶對不同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可能會存在差異,有效的政策干預應盡量針對那些農戶需求收入彈性大的商品和服務,這樣有助于確定政策的優先順序,確保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因此,對農戶需求收入彈性的測算就顯得很有意義。本文擬利用線性AIDS模型,根據農村固定觀察點2006年的農戶調查數據來測算農戶對各項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進而針對政府農戶收入支持政策的優順先序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模型及數據處理
AIDS模型由Deaton和Muellbauer提出,它不僅滿足選擇偏好公理,考慮了消費品之間的替代關系,并且能夠由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等,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消費行為模型,被廣泛應用于居民消費行為的研究中。
這里的P由下式給出:
由于我國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因此本文分別從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選取3個樣本省,各地區樣本省的選擇兼顧了南北地域平均分布,在樣本省內按照各縣經濟水平高低選擇不同經濟水平的樣本縣的樣本農戶,最終使用的樣本總數為3133戶。
由于缺少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數據,農戶生活消費支出項目的價格分別以各年的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替代。根據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戶消費支出項目的內容,本文將農戶生活消費支出項目歸并為食品、衣著、居住(含住房和燃料)、耐用品及用品、農村醫療服務、農村文化教育、交通通訊、其他共8項。各項支出的價格分別以食品類、衣著類、居住類、家庭設備及用品類、醫療保健類、娛樂教育文化類、交通和通訊類價格指數以及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代替,并都轉換為以2003年為基期的價格指數。
農戶對某項商品或服務的支出比重除受到自身價格和其他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影響外,還受到農戶家庭特征等需求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模型中加入了需求控制變量。另外對于農村醫療服務和農村文化教育等農村公共服務類消費項目來說,農戶的支出也會受到這些服務的供給水平的限制,因此本文在農村醫療服務和農村文化教育支出方程中分別加入了這些服務的供給水平控制變量。
受可獲得數據所限,本文選取的需求控制變量包括“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口數”;在農村醫療服務支出方程中應加入“家庭3歲以下兒童數”和“家庭60歲以上老人數”兩個需求控制變量;在農村文化教育支出方程中加入“家庭處于義務教育階段(6歲以上15歲以下)的子女數”控制變量。在農村醫療服務支出方程中加入的供給控制變量包括“村預防保健費投入”、“村支持農村合作醫療投入”、“村全年舉辦健康教育的次數”、“縣級財政支出”。有研究表明,一些私人性質的診所沒有被統計在村級醫療機構總數中,為避免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本文沒有加入“村醫務室和診所數”變量。在農村文化教育方程中加入的供給控制變量包括“村辦小學的投資”、“縣級財政支出”。另外,全部方程中都加入“村莊距離公路干線距離”以及地區虛變量,而以上控制變量中涉及到支出金額的控制變量均取對數。
三、農戶需求收入彈性估計結果
根據模型估計結果,各消費支出項目的需求收入彈性有較大差異(見表1)。一是食品和衣著這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均小于1,說明農戶對這類消費品的支出受收入變化的影響較小。二是居住、耐用品及用品、農村醫療服務和農村文化教育的需求收入彈性均大于1,說明農戶對這四種消費項目的支出受收入變化的影響較大。其中農村醫療服務和農村文化教育兩項農村公共服務消費項目的需求收入彈性分別居于第一位和第三位。三是交通通訊的需求收入彈性稍大于1,高于食品和衣著的收入彈性,但是明顯低于居住、耐用品及用品、農村醫療服務和農村文化教育的收入彈性。
四、結論及建議
根據農戶消費項目需求收入彈性的估計結果,除食品和衣著外,農戶的各項消費支出的需求收入彈性均大于1。因此,從農戶的角度來看,政府通過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投入來刺激內需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農村醫療服務和農村文化教育的需求收入彈性明顯高于交通通訊的需求收入彈性,因此,在制定投資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對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服務的投入,而對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可相對靠后考慮。然而中央為配合刺激內需的十項經濟措施所制定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為3700億元,占9%;用于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達到了18000億元,占45%;而用于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的投資只有400億元,僅占1%。投資計劃一半以上的投資被安排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上。
綜合以上分析,從農戶需求彈性的角度來考慮,可適當調整當前刺激內需的投資結構,即可適當降低需求收入彈性相對低的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比重,提高需求收入彈性較大的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事業等公共服務的投資比重,配合收入支持政策以實現公共支出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