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產業開發途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發展綠色產業是商洛經濟實現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商洛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勢條件;商洛發展綠色產業的主要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商洛有發展綠色產業的資源優勢、商洛有發展綠色產業的自然環境優勢、商洛有發展綠色產業的政策優勢、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業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綠色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綜合產業,是適應世界發展的主潮流,發展綠色產業是商洛經濟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商洛應從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農業、生態旅游業、加大綠色產業的投入及綠色產品的認證、培養公眾綠色意識和倡導綠色消費、強化政府的監督管理、加大對綠色“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等方面來發展綠色產業,進而實現商洛經濟的突破發展。
關鍵詞:商洛;綠色產業;優勢
商洛地處我國南北氣候交匯處,氣候宜人,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這塊寶地成為天然綠色產品的生長基地。同時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商洛綠色產業的開發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由于商洛綠色產業起步較晚,開發規模小,市場導向性差,資金投入不足,區域特色不鮮明。為此,加強開發對策研究。對商洛綠色產業的開發與發展尤為重要。
一、發展綠色產業是商洛經濟實現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
商洛地處陜西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西鄰古城西安,東瞰南陽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帶漢江平原,總面積1.92平方千米,山地占80%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地面積大,氣候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52.4%),生態旅游資源各具特色,也是我國南水北調中線的主要水源地。但由于歷史、自然、交通、災害等因素導致經濟發展速度十分緩慢,在全省經濟發展中處于劣勢。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力水平落后,以傳統的生產方式為主;工業基礎薄弱,投資大,社會制約因素多,效益低。無法成為商洛經濟發展的支撐點,也無法成為商洛經濟發展的特色。特別是從“十一五”規劃以來,陜北、關中經濟的快速發展,陜南經濟更顯落后,尤其是商洛經濟發展尤為滯后。據統計,2005年商洛財政收入僅5.15億元,不到榆林的1/10。面對這種情況,為了突出特色,實現經濟突破發展,商洛依托其山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是有利于商洛的可持續發展。商洛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制約因素多,只能揚長避短從實際出發,做好山水文章,彌補經濟發展劣勢,使效益最大化。二是有利于應對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從目前市場需求來看,綠色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近些年商洛開發的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綠色產品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三是有利于保護環境,特別是水源保護。因此,發展綠色產業是商洛經濟實現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
二、商洛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勢條件
1.商洛有發展綠色產業的資源優勢
商洛地處我國南北氣候交匯地帶,秦嶺的“心臟”部位,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商洛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據統計,全市有林地1800萬畝,水資源57.7億立方米,山清水秀,氣候溫和,空氣清新,發展生態旅游潛力巨大。境內有生物2300多種,是秦嶺的“天然藥庫”,《全國中草藥資源匯編》收錄的2002種藥中,商洛有1192種。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等林土特產1500多種,具有很高的開發和利用價值。近些年獲國家、省、市認定和認證的生態植物基地、生態動物基地以及現代中藥生產基地等相繼建成,這些都充分說明商洛具有發展綠色產業的資源優勢。
2.商洛有發展綠色產業的自然環境優勢
商洛地處秦嶺峽谷之中,工業發展滯后,農業生產主要以傳統的生產方式為主,向土地投入較少,化肥、農藥等施用量明顯低于發達地區,環境污染相對較輕。地形獨特,絕大部分區域除了城鎮有部分污染外,廣大的農村幾乎無污染。與發達地區相比,商洛有清新的空氣和潔凈的土地,為生物的生長和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優勢。
3.商洛有發展綠色產業的政策優勢
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給綠色產業的優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國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綠色產業的開發和發展。在《國務院關于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批復》中,明確把綠色產業作為國家今后優先發展的產業,并把綠色產業定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目標。環保部門倡議和推行的“三綠工程”即綠色通道、綠色市場、綠色消費,為綠色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綠色產業的發展。商洛市委、市政府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十一五”重點突破的產業之一,堅持打造綠色品牌、走特色路,做強現代中藥,做特綠色食品,做精生態旅游,并確立了生態立市,產業興市等發展戰略。這無疑為商洛綠色產業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商洛發展綠色產業的主要對策
(一)重點發展有區域特色優勢的綠色農業
特色就是獨一無二,只要有特色,才能贏得市場,產品就會有競爭優勢,才能有利于經濟突破發展。發展有區域特色的綠色農業,就是謀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結合商洛實際情況,應重點發展有地方特色的中醫藥產業和綠色食品業。
商洛氣候獨特,適宜中藥材生長,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素有秦嶺“天然藥庫”之稱。據悉,在第九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商洛現代中醫藥也吸引了大批客商,成為本屆西洽會的亮點。為了進一步突出特色,做強做大商洛中醫藥產業,促進商洛經濟突破發展,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有利條件,依托商洛GAP科研工程中心和秦巴中藥良種繁育中心,充分發揮商洛現有的中藥材基地和醫藥企業的平臺作用,逐步健全和完善中藥材良種繁育體系、規范種植體系、新藥研發體系和藥品營銷體系,把商洛建成秦巴地道的現代中藥材研究基地、優質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中藥材規范化栽培和技術管理基地、現代中藥生產基地。
同時,商洛境內有豐富的林土特產資源(林土特產1500多種),使商洛具有開發和發展綠色食品的巨大潛力。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商洛市無公害綠色產品開發面積已累計71.55萬畝,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2個,認定面積16萬畝;認證綠色食品10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3個,在區內外設立商洛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專營店346個,其中西安22個;帶動農民收入2.1億元。目前已成為壯大區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綠色食品業,還必須大力開拓市場,建立綠色食品營銷網絡,不斷培育壯大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重點擴大沿312國道和丹江具有區域特色綠色食品業的生產規模,開發核桃、板栗、柿餅、木耳、豆制品、茶葉等農產品,把商洛建成綠色食品的集散地。
(二)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業
商洛是秦楚大道,又是革命老區,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有秦之雄,有楚之秀,青山綠水,奇花異草,土特名產,其秀其韻引人入勝。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的山、洞、水等自然風光;鮮明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許多溶洞群,已開發的“柞水溶洞”被稱為“北國奇光,西北一絕”;特別是近些年開發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商南金絲大峽谷”、丹鳳的丹江漂流、洛南老君生態旅游、商州牧護關生態度假旅游區等項目,已成為商洛旅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商洛文物古跡也甚多,比較著名的有距今一萬年的洛南梁土坪舊石器時代的河口遺址和商州三賢紫金城遺址;西漢時丹鳳商鎮四皓墓和棣花二郎廟;建于明代的船幫會館和商州東龍山雙塔等石建筑群等,都是人們休閑度假旅游的理想境地。因此,商洛應依托資源優勢,重點開發原生態度假旅游和綠色文化旅游。
(三)加大綠色產業的投入及綠色產品的認證
商洛由于歷史、自然、交通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其本身經濟處于落后的狀態,缺乏資金投入,使發展綠色產業的基礎設施條件差,不能很好地發揮資源的優勢,極大地影響了綠色產業的開發和發展。因此,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投入,乃是商洛綠色產業開發和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以財政和信貸投入為導向,吸納資金,逐步健全綠色開發機制。二是通過加強生態、環保、綠色意識的宣傳教育和政策誘導,調動投資的主動性。三是制定優惠的政策,吸引社會投資,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還應積極參與國際綠色產品的資格認證,實踐證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消費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市場上綠色無公害認證產品備受消費者歡迎。因此,要加大在綠色產業上的資金投入力度,積極參與國際綠色產品的資格認證對商洛綠色產業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培養公眾綠色意識,倡導綠色消費
首先,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媒介體系和信息網絡技術等途徑,大力宣傳綠色觀念,逐步強化公眾的綠色意識,使綠色觀念深入人心。其次,倡導公眾進行綠色消費,誘導公眾形成健康的、對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努力改變公眾的消費觀念,培養綠色消費的綠色風尚,促進綠色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五)強化政府的監督管理
綠色產業能否持續、快速的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監督管理。首先,要完善環境的標準制度,使其與國際標準接軌,將有利于阻止國外污染項目向國內的轉移;其次,成立專門機構,研究國內外市場綠色產品的動態,各國環境標準的變化,督促企業推行潔凈生產。第三,完善環保法規,加強環保部門的監督職能,賦予其在環保管理方面更大的權限,大力促進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六)加大對綠色“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龍頭企業對產業的拉動作用不可低估,如商洛鑫龍綠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各類綠色基地,帶動了1.1萬多農戶投入農產品的開發,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目前,商洛有10戶涉農企業被省、市認定為農產品開發的龍頭企業。因此,應建議政府制定綠色龍頭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幫助扶持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使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的作用,帶動中、小綠色企業發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對新龍頭企業的培育,不斷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