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經濟發展現狀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山東省民營經濟存在的問題;加快山東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在發展環境上,某些政策性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融資難、土地供應緊張對企業擴大再生產影響較大、民營企業自身整體素質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優化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目前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已成為推動該省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但是與民營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在發展環境、整體素質及核心競爭力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應該采取優化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增強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縮小地區民營經濟差距等措施來促進該省民營經濟的發展,提高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山東?。幻駹I經濟;問題;對策
近幾年來山東省民營經濟的發展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進入民營經濟發展最快、最好、成效最突出的時期,成為推動該省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之一。截至2006年底,全省中小企業個數超過55.5萬家,其中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2500多家。在200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1000家最具成長性制造業中小企業中,山東省以272家位居全國第一位。目前,山東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提供了全省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安排了80%的農村轉移勞動力,中小企業完成了全省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山東民營經濟雖然取得較大成績,但是與廣東、江蘇和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在發展環境、整體素質及核心競爭力方面都存在差距。
一、山東省民營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在發展環境上,某些政策性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
盡管與前些年相比,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已大為改觀,對民營經濟除了在認識上不斷破除清規戒律外,還通過一些政策措施給予鼓勵和扶持。但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市場主體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對待的事例。在某些行業和領域,或者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或者進入的門檻比較高。在民營企業的創辦和經營過程中,審批過于復雜、攤派過多,對民營經濟的某些政策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有的地方“三亂”現象屢禁不止,“吃拿卡要”時有發生;有些扶持民營經濟的措施落實力度也不夠。這說明,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還有很大的潛力,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二)融資難、土地供應緊張對企業擴大再生產影響較大
融資困難、資金短缺是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民營企業大多通過自我積累發展起來的,做大以后很難依靠自身積累繼續發展。就現實情況看,民營企業很難獲得政府的專項財政資金;商業銀行受體制、管理和觀念的影響,對民營企業心存戒備,貸款門檻較高;資本市場的融資更是難上加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據金融機構統計,全省金融機構各項短期貸款余額中,個體私營和三資企業貸款僅占1%左右,與其創造的增加值比率極不相稱。另一方面規范建設用地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企業發展影響凸現,土地供應緊張使部分重點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受到嚴重影響,部分項目被迫調整投資計劃,出現大量項目停建、緩建和遷建現象,使企業發展空間受限并進而影響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民營企業自身整體素質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
1、民營企業起點低、規模小、整體實力不強,且自身素質不高、視野不開闊、短期化經營行為較為普通。
2、產品檔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民營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多,技術密集型行業少,特別是鄉鎮民營企業發展基本限于本地資源性產業和傳統產業,新上項目起點較低,能擠進國家高新技術的項目少之又少。
3、人才缺乏。大多數私營業主和個體戶都具有頭腦靈活、能吃苦敢闖的精神,但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個體私營業主普遍存在文化層次偏低、視野狹窄,不能及時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訓人才,造成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的缺乏。
4、管理落后,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相當普遍,企業內部缺乏民主與約束機制,決策隨意化,企業缺少創新。此外,民營企業在政策法律觀念、資信、勞資狀況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使得山東省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較差。
(四)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整個山東從經濟發展上看,可劃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沿海地市最為發達,西部地區最為落后,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在民營經濟發展方面也是如此,主要表現在:
1、民營經濟總量差距拉大。青島、煙臺、威海三市民營經濟總量占據了全省的47.1%,民營增加值最高的青島是最低的菏澤的65倍,差距比2004年擴大24%。
2、東部半島地區發展快,西部偏遠地區發展慢。凡是在東部沿?;蛴需F路或高速公路的縣(市、區),其民營經濟單位數量多、從業人數多、營業收入高。
3、民營經濟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部分市、縣單純追求增長速度,不注重質量、效益的同步提高,造成增長動力不足,發展水平低下,不能實現持續的增長和“真正的發展”。
二、加快山東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優化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決定因素,是一種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因此快速發展民營經濟,必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要將國務院文件《關于鼓勵支持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3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文件《關于加快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魯辦發[2004]24號)落到實處,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從創新機制入手,營造公開、公正、方便、快捷、高效的優質服務環境。各行政執法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各種辦事制度,對辦事內容、辦事程序、辦事權限、辦事結果、收費標準確實做到政務公開;在不斷完善“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可實行“一票式”收費,真正使投資者進一個門就能夠辦完證、交好費、辦成事。
2、要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行為,堅決杜絕執法行為與部門利益掛鉤的現象,實行檢查、收費、罰款報請制度。
3、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快由行政審批制向登記備案制過渡的進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二)拓寬融資渠道,健全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
要解決貸款難、融資難問題,需要政府、銀行和民營企業的共同努力。目前,山東省為民營企業融資服務的擔保機構較少,滿足不了融資的需求。今后,應設立不同種類的擔保機構,有條件的市、縣都應設立一個為民營經濟服務的擔保機構。一方面,各級政府出資組建公益性和政策性擔保機構,對這樣的擔保機構建設參照先進國家的管理經驗,實施特殊法人制度管理,擔保機構可以盈利,但不分紅,并執行特定的財務和稅收政策。另一方面鼓勵成立各種所有制擔保公司,經政府認證資格后,對民營企業進行信用擔保。同時,政府要對這類中介評估機構的經濟行為進行規范,分期分批將各種中介機構進入政府服務中心,公開服務程序和收費標準,為民營企業融資擔保評估提供優質服務。
(三)增強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要擴張規模,提升檔次,最根本的是要增強創新能力,提高民營企業的整體素質。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和高校、科研機構相結合的開放型的創新體系,采用先進技術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的技術層次和科技創新能力,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加大民營企業人才培養力度,根據民營企業的需要,適時組織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的人才招聘會、見面會。大力實施人才租賃和人才辦法,為民營企業拓寬用人渠道。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制定實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辦法,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市場機制。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單位和組織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民營企業培訓班,讓民營企業業主學習和了解市場經濟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等。
(四)發揮優勢,縮小地區民營經濟差距
造成地區發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自然地理條件和環境的差別。這既是地區發展差距形成的基礎性因素,也是地區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各地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和省上的各項有利政策,積極參與資源配置,發揮各地優勢資源,努力擴大民營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做大做強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