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云南省西部地區溝域經濟發展實施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對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省份的溝域地區,如何利用溝域經濟工具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雙豐收展開研究。整個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結構分析與對比分析方法展開,以北京地區成功開展溝域經濟的三地為對象。通過對其進行深入問卷調查與分析,借助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確定了成功開展溝域經濟的隱藏節點與隱藏路徑。在此基礎上,基于對云南省西部地區的深入調研,并參照對成功地區的深入分析結果,提出了對云南省西部地區有效開展溝域經濟的四位一體的實施路徑,具體為古文化旅游、紅色革命旅游、季節性景觀旅游、特色農產品種植相互結合的四位一體實施路徑。
關鍵詞:比較優勢;云南??;溝域經濟;結構方程;實施路徑
一、研究背景
溝域經濟屬于區域經濟的一個分支,從理論上來說不是一種新興業態,但是在產業具體實現中具有新穎性,尤其是在我國培育、發展區域經濟增長極中,溝域經濟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工具。對于如何有效利用溝域經濟這一工具,學者王碧波等(2012)以山西太原為例進行分析,學者穆松林等(2011)以北京密云為例進行分析。前者結合北京和太原的實例進行分析,提出了太原發展溝域經濟面臨的問題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案;后者以土地支撐能力為依托,提出了逐步縮小發展差距的可行解。學者劉春臘等(2011)以北京溝域地區的古村落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基于古村落數據庫建設,實現溝域地區古村落逐個發展、逐步完善的實施方案。學者劉春臘等(2011)對于溝域經濟發展,系統性地提出了“廊道+溝域+節點”的發展模式。通過這些文獻的研究,不僅明確了溝域經濟發展在我國有現實的成功范例,而且不存在統一且唯一的標準模式。基于此,對于位于我國西南部的云南省,重點是云南省西部地區,如何成功借鑒北京發展溝域經濟的成功經驗提升云南省西部地區宏觀經濟,將作為此次研究的重中之重。整個研究采用借鑒成功地區發展經驗,對照待提升地區的地貌、地緣及其它特征后,提出系統化的溝域經濟發展演進路徑。
二、溝域經濟相關理論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溝域經濟是指以地理空間中的溝域為對象,圍繞溝域地區開展的經濟形態。在此經濟形態中,重點將溝域中的自然、人文相結合,講歷史與現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對溝域內部的環境資源、景觀、產業等元素的統一整合,集成旅游觀光、生態涵養、歷史文化、高新技術、文化創意、科普教育等內容,形成產業融合、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的產業經濟帶,以達到促進溝域所 在山區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目標。溝域經濟屬于區域經濟的一個分支,從理論上來說不是一種新興業態,但是在產業具體實現中具有新穎性,尤其是在我國培育、發展區域經濟增長極中,溝域經濟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抓手。在我國較早提出并且成功實現溝域經濟的地區為北京懷柔區、密云縣、延慶縣。懷柔區在2006年左右,打造了兩處溝域—“雁棲不夜谷”、“夜渤海”,在2008年形成了四個溝域公園—“白樺谷”、“溪水灣”、“栗花溝”、“水長城”。密云縣以其轄區內的5個鄉為目標,通過有機融合形成了全長約80公里的“云蒙風情大道”溝域經濟帶,同時依托一系列閑置旅游資源形成了“紫海香堤”溝域風情帶。延慶縣成功推出了“四海鎮花卉產業”溝域產業。溝域經濟在北京地區的成功發展,不僅吸納了傳統農業發展冗余的勞動力,而且有效地提升了農民家庭年收入。自2006年北京成功開展溝域經濟以來,延慶、密云、懷柔地區的農村居民家庭年收入持續、快速增加,就是對溝域經濟有效發展的一個佐證。云南省與北京雖然相距較遠,但是北京作為我國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其成功發展模式具有極強的示范性與引領性作用。基于此,受到北京有效展開溝域經濟的示范性影響,云南省全省范圍內也在有效指定溝域經濟發展計劃與溝域經濟戰略規劃。云南簡稱滇,滇西地勢以峽谷高山為主,著名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都位于這里。
滇西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是廣義上的劃分,另一種則是狹義上的劃分。廣義滇西是指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麗江、迪慶、臨滄、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市州;狹義滇西則是指怒江以西的區域,具體含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本研究所指的滇西,是指廣義上的滇西。之所以選擇廣義上的滇西,一方面為確保研究的寬范圍,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明確研究的廣適用性。成功發展溝域經濟地區的內部隱藏結構特征分析北京懷柔、密云、延慶三地采取溝域經濟發展模式后,宏觀經濟發展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部分學者認為這其中有偶然性因素作祟,必然性因素主要是源自于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所致。但是筆者并不認同這一觀點,認為促進三地宏觀經濟發展必然有明確的因素所致。如果能確定這些因素,不僅對本地區經濟深入發展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對于同類地區經濟發展勢必也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對于如何確定這些可能存在的隱藏性因素,借助于統計學已有的分析方法—結構方程分析方法,有可能會破解該難題?;谶@一分析方法,研究團隊對北京懷柔、密云、延慶三地同期旅游游客和農產品采購客商進行問卷調查,以期通過問卷調查獲取隱藏變量的關鍵數據,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確定對應的隱藏結構?;谏鲜鏊悸放c想法,對三地農業、旅游業、農業旅游業融合產業發展相關進行深入分析,確定了開展問卷調查的問題及問卷結構,以及如何設置權重與因子進行問卷數字轉化,將文字類的問卷轉化為數值序列。通過反復論證分析,確定該方法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有效性。在此基礎上,以4:3:3的比例,對問卷進行分類。即懷柔地區的問卷調查比例為40%,密云地區的問卷調查比例為30%,延慶地區的問卷調查比例為30%。通過近20天的問卷調查,共計發放調查問卷13000份,三地(懷柔、密云、延慶)回收有效調查問卷數量依次為5097份、3802份、3794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率依次為98.02%、97.49%、97.28%。三地問卷調查的有效回收率均高于95%,因此認為在上述三地展開的問卷調查都是有效的。基于該問卷調查結果,對有效調查問卷進行賦權與數值轉化,將文字調查結果轉化為數值序列,得到基于有效問卷調查的調查序列數據。采用結構方程分析軟件Lisrel8.7對該數值序列進行分析,主要是反復論證各種預設結構的成立性與成立顯著性(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中,借鑒了學者郭泉(2015)等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中的成功經驗,對于有效、準確、高效確定結構方程模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較長時間的分析論證,確定了如下結構方程模型路徑(見圖1)是顯著成立的,該結構方程模型成立的相關統計性結果如表1所示。圖1的結構方程模型路徑是從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軟件Lisrel8.7分析輸出結果中截取的。由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過程不支持中文變量,因此原始的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顯示的是英文變量。為了便于分析,特將原始輸出結果中的英文變量替換為中文變量。表1中所示的統計量指標為結構方程模型中的關鍵統計量指標,從該指標集中可以看出,預設結構方程模型成立是顯著的?;诒?的分析依據,可以認為圖1中所展示的分析結果是顯著成立的。從圖1可以看出,研究之初能夠確定的發展溝域經濟的外部因素為五大類,即傳統農業、觀賞農業、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紅色景觀。這些因素位于圖1最右側。同樣,在研究之初能夠確定的發展溝域經濟的內部因素為九大類,即果蔬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糧食產品、山、水、人文、革命、其它。這些因素位于圖1最左側。這些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對溝域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大小,在研究之初并無法確定。通過此次定量分析之后,作用權重得以明確(具體見各因素外側的因子值)。從圖1展示的結果來看,果蔬產品所起到的作用在同類(最左側第一列)前4個因子(自上而下)中居于首位,取值為1.52;糧食產品所起到的作用在同類(最左側第一列)前4個因子(自上而下)中居于末位,取值為0.49。同樣,人文景觀所起到的作用在同類(最左側第一列)后5個因子(自下而上)中居于首位,取值為1.86;其它景觀所起到的作用在同類(最左側第一列)后5個因子(自下而上)中居于末位,取值為1.24。同理,傳統農業與景觀農業相比,后者所發揮的作用是顯著大于前者的(景觀農業的貢獻作用系數為1.26,傳統農業的貢獻作用系數為0.89)。紅色景觀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比,紅色景觀所發揮的作用是顯著高于后兩者(紅色景觀的貢獻作用系數為1.88,自然景觀的貢獻作用系數為1.65,人文景觀的貢獻作用系數為1.74)。這樣,從可見部分而言,內部可見因素與外部可見因素的作用差異已經明確。另外,從內部隱藏結構而言,圖1分析結果已經明確,在溝域經濟發展中,有兩級隱藏結構存在,依次為內部因素隱藏級和外部因素隱藏級。內部因素隱藏級對應為圖1中的第二列(圖1中自左向右第二列,包含農業和旅游業),外部因素隱藏級對應圖1中的第三列(圖1中自左向右第三列,包含內部優勢和外部優勢)。由此可知,對于北京懷柔、密云、延慶地區成功發展溝域經濟有了更加深入的明確。本文將基于該分析結果,主要是依托于隱藏結構分析結果,對滇西地區如何成功展開溝域經濟進行演進路徑分析。
三、云南省西部地區深入發展溝域經濟演進路徑論
證對溝域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路徑進行深入分析之后,同時結合云南省西部地區的地緣特征,經過反復論證與分析后,確定了以古文化旅游、紅色革命旅游、季節性景觀旅游、特色農產品種植為抓手,通過四位一體的方式,實現云南省西部地區經濟的深入發展。對于這種四位一體的發展方式,詳細的論證如下:
(一)古文化旅游云南省西部古鎮眾多,其中以大理、麗江等最為著名。大理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武帝時期,麗江歷史則可以追溯到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在溝域發展中,利用人文景觀進行經濟發展是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的?;诖?,建議在大理和麗江等為代表的地區大力開展古文化旅游扶持,重點是以古鎮建設為依托,以古文化重現為抓手,以傳統文化傳承為中心,進行古文化再現工程。該工程以溝域中殘存的古文化遺址、遺跡為目標,通過尋找和復原這些古文化遺址、遺跡,并在古文化遺址、遺跡地區建立古文化復原區,恢復古文化遺址、遺跡對應年代的生活與勞作場景,以此吸引國內外、海內外游客前往,由此提升地區經濟發展。
(二)紅色革命旅游以云南西部最為著名的滇西抗戰為例,其發生于1942年5月,終止于1945年1月。整個滇西抗戰有三大著名戰役,分別為松山、騰沖、龍陵,將意圖從緬甸入侵我國的日軍徹底消滅,也確保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作為溝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方式,采取紅色景觀進行溝域經濟發展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在選取紅色景觀進行溝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凸顯紅色景觀的外部優勢,才能最大化發揮其效力。對于云南省西部地區而言,紅色景觀的外部比較優勢是顯著存在的。基于此,采用紅色景觀發展溝域經濟是具有可行性的??紤]到很多富有紅色特征的景觀都散落在分散的溝域中,應以紅色革命中的重大戰役和關鍵戰役為目標(建議以滇西抗戰為例,以類似于18道拐戰役為例),以部分再現和部分重現的方式,實現對其歷史復原。由于戰役的特殊性(具有犧牲),建議以舞臺劇的形式對其再現。采用聲光電相結合的形式,以舞臺劇的形式再現??紤]到溝域內經濟現狀,應以溝域內當地居民為舞臺劇主要演員,以觀眾參與的形式重現紅色革命故事,吸引外埠游客觀賞。
(三)季節性景觀旅游云南省尤其是云南西部,一年四季如春,氣候宜人。相對于我國北方(西北、東北而言),其氣候優勢在冬季最為顯著??梢岳眠@一氣候優勢,以拓展云南與我國北方航空、鐵路線路為抓手,以候鳥性遷移為目標,吸引我國北方地區有閑暇時間、有錢人士在冬季遷徙到云南。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具有吸引大批游客前往的可能性。該地區現有的農業發展僅具有農產品種植性,不具備農產品觀賞性。在這一點上,不僅沒有很好地利用溝域地理特征,也沒有形成溝域農業特色。以溝域地理特征而言,自上而下,逐級開發,逐級養護,形成層次化的種植格局,不僅有利于充分利用降雨資源,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與開發率,從而實現農業種植的規?;瘍瀯荨T谵r業規?;N植的同時,選擇以大理菊、油菜花、薰衣草等這類具有觀賞性的農作物,采用與周邊地區農產品種植具有顯著差異性的農作物為種植重點對象,不僅能夠實現農產品價值的最大化,而且能利用溝域特質實現觀賞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一舉兩得的顯著效果。在選擇觀賞種植農作物品種時,一定要以地區稟賦、地區資源和外部比較優勢為標準,進行充分衡量后再進行種植。
(四)特色農產品種植在實現季節性農作物觀賞種植的前提下,需要補充種植一些特色農產品,實現溝域農業經濟的更進一步發展。首先,應選取種植林木類作物為重點。這樣既有助于提高林木覆蓋率,也有利于增強空氣質量和觀賞度,從而提高游客觀賞的舒適性與本地環境的可持續性提升。可以采取農家樂、自種自摘等形式,實現農產品的定向種植。這樣既實現了景觀農業的深入發展,也形成了特色農產品種植。其次,以溝底種植糧食類作物為核心,選取此類農作物種植,即可解決本地區農民生活問題,也可提供農家樂等形態旅游的生活必須品。通過這種層次化的方式,既實現了特色農產品種植,也對景觀農業進行了有益的補充。這也是符合發展溝域經濟的一個關鍵因素,采取與內部優勢決定的傳統農業發展來實現溝域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溝域地區特有的地域、地緣特征,就是對內部優勢的最大利用。
參考文獻:
1.王碧波,郭艷萍.溝域經濟發展對山西山區村域經濟發展的啟示—以太原為例[J].經濟問題,2012(8)
2.穆松林,劉彥隨,劉春臘.山區溝域經濟發展中土地支撐能力評價及其響應途徑—北京市密云縣的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1,31(11)
3.劉春臘,劉沛林.北京山區溝域經濟建設背景下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研究[J].經濟地理,2011,31(11)
4.劉春臘,張義豐,劉沛林,徐美.溝域經濟背景下的山區空間發展戰略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2)
5.何忠偉,李昀,王有年.北京溝域經濟發展的內涵與模式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0(9)
6.郭泉.基于SME模型的農村合作社績效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1)
作者:李云 單位: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