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3E系統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不同的分析模型,這些理論模型各有優缺點,適用性存在較大差異,經過對內蒙古地區實際情況和數據分析,本文選用李晅煜,趙濤在“復雜系統協調度評價模型研究”中建立的評價模型來計算該區3E綜合協調度。在本文第三部分中會詳細介紹該模型及運用該模型所得出的計算結果。
二研究方法
1指標的確定
評價測度的前提條件是對能源、經濟與環境各子系統發展水平的測度。能源-經濟-環境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在測度相當復雜的系統時,要根據實際要求,盡量選取較多的指標,因為僅用單個的指標很難反映其主要特征。盡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能體現出系統協調程度的指標。要注意提高可查性較強的定量指標比例,指標之間應該有比較明確的內在邏輯關系,適當選取部分逆向指標。子系統協調度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不僅要明確指標的組成,還需要有比較清晰的指標結構。在本文的研究設計中,對指標結構作了3個層次的劃分,即協調度指標、分類指標和具體指標。分類指標由5類組成:分別是總量指標、結構指標、增長指標、效益指標和地區相對指標。
2確定權重
客觀賦值法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均方差法、變異系數法等。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均要求主成分得分或因子得分函數的各個系數均為正的。采取適合本文數據分析的一種相對客觀的方法,變異系數法。變異系數法將搜集到若干區域的各指標實際數據,通過對其離散程度的歸一化處理,來確定相應的權重變異系數法中使用的數據不用做標準化處理,因為此種方法不受量綱的影響,其次利用數據說明問題不受主觀意識的影響,最后條件比較寬松,便于操作。
3指標標準化
由于本文中建立的“3E”系統協調度評價所涉及的評價指標較多,指標綱量不同,不能直接進行運算,必須首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數據標準化也就是統計數據的指數化,對其指標屬性值進行量化,經過標準化處理的值即為對應地區、對應指標的標準化值,所有標準化值都處于[0,1]區間內。本文選用了2002-2009年的相關數據,依此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4計算各子系統的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及協調度
李晅煜,趙濤對“復雜系統協調度評價模型研究”建立的評價模型作如下定義:“3E”系統發展水平的計算。設復雜系統S由若干子系統S1、S2、…、SN組成,各子系統的實際狀態或發展水平分別由E1、E2、…、EN來表示,它們分別是其各自組成要素的函數,而復雜系統的整體發展水平由E*來表示。2004年國家開始實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來,政府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控制、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鼓勵企業開展循環經濟的措施的實施,促使我區能源、經濟、社會協調度開始超過0.5,2005-2009年上升趨勢明顯,復合系統已經漸漸由比較不協調轉變為比較協調狀態。但是,從實際經濟發展過程中,還要明確,內蒙古地區在能源、經濟、環境系統三方面的總體平衡協調水平還比較低。同一些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該區經濟發展依然對資源、能源依賴性很強,需要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優化升級相關資源的開發機制,取締那些不合理的資源利用現象,從源頭上減少資源的破環和環境污染。在此基礎上,還要著力推進企業的節能降耗,加大對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以免將來出現協調度降低或經常反復的狀況。
作者:塔娜單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