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外交重要性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地位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濟外交”包含兩個實質性的內容:一是由一國政府或代表本國政府的機構或官員以本國經濟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二是一國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機構或官員以經濟力量為手段或依托、為實現和維護本國國家戰略目標而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
自去年中國正式加入WTO至今不到一年時間,在這短短的10多個月里,中國對外經貿關系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今年1至8月中國進出口總額累計38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中國同最大的貿易伙伴日本之間的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今年前8個月雙邊貿易總額達到629.06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同期中美雙邊進出口貿易額達到6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6%,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今年全年中美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9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與第三大貿易伙伴歐盟的貿易額為543.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
在目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的大環境下,中國對外貿易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與中國近年來大力推行的經濟外交是分不開的。
內涵與實質
所謂“經濟外交”,就是指一個國家通過大力發展本國經濟與對外經濟貿易關系,運用經濟、貿易手段來實現其對外戰略的外交活動。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運用經濟手段來處理對外關系就叫經濟外交。“經濟外交”包含兩個實質性的內容:一是由一國政府或代表本國政府的機構或官員以本國經濟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二是一國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機構或官員以經濟力量為手段或依托、為實現和維護本國國家戰略目標而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在目前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經濟外交正日益成為各國外交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在當今國際交往中,經濟利益成為國家利益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經濟上的聯系和交往,已經越來越成為各國之間最主要的交往和聯系,因此經濟外交愈來愈受到各國的重視。作為經濟外交重要形式的金融外交、能源外交、武器外交在各國外交中的地位也得以很快的提升。
成功實踐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以市場利益為基礎,發展同各種類型國家的關系,促使中國與他國的經濟利益形成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的關系。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為了中國的發展,中國必須對外推行經濟外交,必須對外開放。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總書記也深刻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誰也回避不了,都得參與進去。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參與這種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并學會趨利避害。”這些論述成為中國開展對外經濟外交的重要理論基礎和重要指導思想。
正是在上述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經濟外交成果喜人,其中主要有:
首先,中國加入WTO是新時期中國開展對外經濟外交的最重大舉措。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卻被長期排除在“經濟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之外嚴重影響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黨中央的果斷決策下,1986年7月10日中國正式向關貿總協定各締約國(地區)提出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從此展開了長達15年的馬拉松式的談判,直到1999年11月15日中美簽署關于中國加入WTO雙邊協議,中國的“復關夢”、“入世夢”才變為“現實夢”。2001年11月,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標志著中國的經濟外交政策取得極大成功。中國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將與占世界經濟貿易額9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發展經濟貿易關系,意味著中國GDP的增長速度將由此每年提高2-3個百分點,對全球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其次,APEC成為中國開展經濟外交的重要舞臺。APEC作為一個跨區域的經濟合作論壇,在推動不同層次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與協調、尋求利益交匯點從而共同促進全球化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獨特的紐帶作用。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APEC地區一直占有3/4左右的比重,從1993年到2000年,中國從全世界引進的直接投資總計為3205.41億美元,其中來自APEC成員的為2632.61億美元,占82%,可見APEC成員是中國引進外資的主要來源,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APEC成員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并把APEC作為中國開展高層次經濟外交的重要舞臺,為維護和改善中國與本地區各經濟體的關系提供了有效渠道。2001年中國成功主辦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通過了“上海共識”等綱領性文件,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開展經濟外交的能力。
最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開展經濟外交的最新嘗試。2001年11月朱镕基總理在第五屆東盟10+3首腦會議上提出十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倡議,這個倡議獲得東盟十國的一致同意。倡議并積極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政府主動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開展對外經濟外交的一個最新嘗試。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旦建立,將創造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也是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組成的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將加強雙方業已存在的經濟合作,也將有助于擴大雙方的貿易和投資,意義十分重大。
未來走向
盡管經濟外交在中國外交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仍然沒有被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中國的經濟外交仍然局限于一些具體的經濟實務方面。所以,我們一方面有必要樹立廣義的經濟外交觀念,更加積極的參與國際與地區多邊經濟、金融事務的對話與各項“國際規則”的決策過程,真正把經濟外交提高到中國國際戰略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政府交涉力度,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市場空間。在國際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中國應當加強開展反傾銷、反補貼方面的經濟外交,為中國企業產品走入國際市場創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同時,也要加強中國產品的完美國際形象,“推銷”中國著名的企業和馳名產品走向世界。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的經濟安全,而且可以借此開創中國對外關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