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宿迂市村鎮銀行發展之路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沭陽東關村鎮銀行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并結合沭陽村鎮銀行運營的相關數據,得到沭陽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沭陽;村鎮銀行;對策
一、宿遷市村鎮銀行發展概況
村鎮銀行是農村金融領域的新生力量,其發展關系到農村經濟的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的力度。2006年12月,中國銀監會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著重扶持和培育村鎮銀行等3類新型農村金融組織,以有效緩解當前農民貸款難,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江蘇沭陽東吳村鎮銀行是江蘇省第一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由江蘇東吳農村商業銀行發起設立,于2008年2月28日在沭陽縣扎下鎮正式掛牌營業。截至2008年末,該行存款余額為15347萬元,貸款余額10244萬元。從貸款利率看,最高利率為10.46%,最低利率為5.81%。掛牌營業后3個月內,便向42位客戶投放了1412.2萬元信貸資金,其中種養殖戶貸款18戶225.2萬元、個體工商戶貸款16戶877萬元、中小企業貸款8戶310萬元,客戶信貸需求滿足率約為50%,有效地支持了農民的創業增收和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助于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貸款難”問題。
2009年7月,扎下、馬廠兩家鄉鎮支行開業,初步形成跨鄉鎮發展、服務全縣農村經濟的新格局,有效增強在縣域金融中的競爭力。成立以來,累計投放貸款4.55億元。2009年末,各項存款余額3.2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15億元,存款、貸款在全縣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2%和2.8%,成為一支迅速成長、不可忽視的新生金融力量。憑借高效率的運作機制和簡便快捷的服務,帶動農村地區銀行業適度競爭,使當地原有金融機構感到競爭壓力,求變革新的內在動力明顯加大。在沭陽縣,村鎮銀行的網點設到哪里。哪里的農村合作銀行鄉鎮支行貸款利率就少上浮10%左右,當地農村經濟成為村鎮銀行與農村合作銀行競爭的直接受益者。
二、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宿遷地處江蘇省北部,經濟發展速度遠不如蘇南和蘇北地區。村鎮銀行的發展給當地經濟的發展起了輔助作用,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
1.未充分考慮村鎮銀行所處發展階段。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銀發[2008]137號)規定,“村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比照當地農村信用社執行”。這一規定雖然考慮了各地實際,但沒有考慮到村鎮銀行所處發展階段與當地農村信用社不同。
2.村鎮銀行支農再貸款的專項利率政策。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于完善支農再貸款管理支持春耕備耕擴大“三農”信貸投放的通知》(銀發[2009]38號)文件,東吳村鎮銀行以此為契機,獲得支農再貸款0.3億元,執行利率是比照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再貸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信用社不再使用支農再貸款,資金緊張時更傾向系統內拆借,究其原因,固然很多,如系統內拆借更便利、辦理時間更短、資金規模限制更少,但央行支農再貸款利率偏高也是原因之一。
3.吸收存款難影響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按照有關規定,村鎮銀行發放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存款余額的75%,如果沒有資金來源,村鎮銀行的貸款業務無從做起。村鎮銀行沒有加入銀聯,服務對象大多分散在農村和小城鎮,客戶必須到網點來辦理存款、取款業務,金融服務不夠便捷。組織存款、營銷貸款成本較高。
4.監管力量薄弱,金融監管難以到位。一是各地縣級銀監辦普遍存在人員少、監管任務重的問題。村鎮銀行成立后。伴隨其業務開展的合規性和風險性監管,將面臨更復雜的監管形勢。二是村鎮銀行監管半徑大,越過縣鄉兩級,監管成本高。三是經營管理模式多樣增加監管難度。因各村鎮銀行經營規模及業務復雜程度不同,經營管理模式各異,要根據各村鎮銀行經營特點制定不同的監管措施,有效監管難。
5.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本土化經營不足,農村地區群眾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認同度還不高。一是沭陽東吳村鎮銀行的信貸營銷和管理人員主要來自主發起人東吳農村商業銀行,在當地缺乏人緣、地緣,與農民溝通也有障礙,在當地人心中一直是“外地人”,影響了業務的開拓。二是沭陽東吳村鎮銀行尚未將主發起行的相關服務和產品與當地實際結合,進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滿足當地農戶的需求。如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東吳農商行地處蘇南發達地區,客戶相對比較富裕,有效抵押資產較多,因此對當地的信貸投放基本上是抵押貸款形式,而在蘇北沭陽農村地區,農民大多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堅持抵押貸款的力試在當地行不通。
三、村鎮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
在村鎮銀行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發展初期,面臨的問題是多樣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希望在發展的過程中,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措施,使得村鎮銀行的發展道路越走越遠。
(一)加快配套扶持政策措施的出臺和落實步伐。一是將近期出臺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付清算、存貸款利率、征信管理等政策,盡快落實到位,使村鎮銀行早日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賬戶系統和征信系統,保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二是適當提高村鎮銀行最大單戶貸款比例。考慮村鎮銀行發展初期人員少、網點少、信貸產品單一。以及縣域農村金融競爭、發起行多是全國性的大銀行或來自發達地區等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村鎮銀行最大單戶貸款比例,使其能充分借鑒和發揮發起行的先進經驗。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引導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加大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宣傳力度。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自身均應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了解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性質、經營原則和目的,提高社會特別是農村地區廣大農戶、中小企業對村鎮銀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
(三)加強發展規劃和金融創新。靈活進行風險管控。在支農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一是要認真分析研究自身特點,既要善于借助主發起行提供的業務系統支持、專業人員配備和經營管理經驗,又要充分發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靈活、決策鏈條短、沒有任何歷史包袱等特殊優勢,立足服務“三農”,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因地制宜,加強金融創新。開發出適合當地實際的金融產品。滿足“三農”的各項金融需求。同時,應積極開展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拓寬業務范圍,增加盈利渠道。
(四)減免村鎮銀行營業稅,努力拓展資金來源,壯大村鎮銀行發展實力。村鎮銀行作為新設銀行機構,在成立初期,面臨經營成本高、競爭壓力大的客觀環境,更應該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的支持。按照優惠幅度不低于農村信用社的設想,考慮基層實際,建議減免村鎮銀行營業稅。在規定年限內免征其營業稅;在規定年限以外降低到3%或2.5%(建議降低到3%是考慮到至少與農村信用社承擔同等的稅率,建議降低到2.5%是考慮到江蘇等省份財政獎勵實際,使村鎮銀行營業稅實際負擔水平不上升)。努力降低村鎮銀行操作成本,減輕風險損失等政策支持外。村鎮銀行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向公眾宣傳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和目的,介紹村鎮銀行開展的相關業務。正面引導公眾充分了解并認可村鎮銀行。二是設立村鎮銀行分支機構或延伸金融服務。擴大服務半徑。三是村鎮銀行職工應深入“三農”的各個觸角,及時了解農民、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引導他們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四是加快村鎮銀行基礎設施建設,以現代化的手段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