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北京市低碳經濟發展路徑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總結了北京市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北京市發展低碳經濟支撐的必要性。結合北京市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戰略,提出了北京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方向和基本路徑。
關鍵詞:北京;低碳經濟;發展路徑
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經濟”這一概念。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的雙重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國家也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一、北京市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率先提出了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積極探索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1.單位CO2放量和萬元GDP能耗呈下降趨勢(圖1),提前超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據測算,2001年至2007年,北京共計節能3020.2萬噸標煤,合計減排二氧化碳7853萬噸,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46.5%。“十一五”前四年,北京萬元GDP能耗下降率連續四年超過5%,累計下降23.34%,提前超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其中,2008年,北京市萬元GDP能耗累計降低度和“十一五”節能目標完成進度兩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2.建立和完善低碳發展機制,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十一五”期間,北京先后制定出臺了《北京市振興新能源產業實施方案》及《綠色北京行動計劃》等措施,實施低碳出行獎勵制度和財政補貼政策,大大促進了北京市低碳經濟的發展。
3.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發展。統計數據顯示。北京煤炭消費量由2005年的3069萬噸減少至2009年的2665萬噸;天然氣消費總量由2005年的31億立方米增至2009年的65億立方米,所占比重由7%提高至12.6%。截至2009年底。北京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僅為32%,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升至68%,天然氣應用也領先全國。
4.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低碳產業。近年來,北京淘汰了“三高”企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率先在國內構建起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2008年,北京市服務業比重已超過71%,第三產業占CDP的比重上升至73.2%,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同時。重點發展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新能源汽車、低熱、核電等新能源產業,有效推動了北京市經濟向低碳化轉型。
5.實施植樹造林工程,提高碳匯水平。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通道綠化等重點工程,北京市實現了碳匯突破性進展。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森林資源總碳儲量為1.1億噸,森林資源年固定二氧化碳量約為972萬噸(碳匯量)。
二、北京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盡管北京市通過各種舉措使節目減排工作和低碳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實現北京市經濟的低碳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從總量上看,未來十年是北京城市化、國際化快速推進時期,盡管北京市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速度放緩,但總的碳排放量仍將繼續增加。北京作為高耗能城市,能源消耗從1998年的3808萬噸標煤增長到2008年的6327萬噸標煤(圖2),且能源自給率基本為零。在能源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實現北京經濟的“高碳化”向“低碳化”轉型尤為重要。
2.從制度層面看,只有消除低碳經濟建設的制度壁壘,破除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的體制弊端,才能形成經濟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不斷優化的雙贏局面。目前,北京市管理體制尚不完全適應建設低碳經濟的要求,如行政機構設置不到位、制度能力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財政制度中環保成分不足等。
3.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目前,北京正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主要方向就是在堅持第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前提下,大力提高現代服務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著力發展金融、文化創意、物流等低能耗產業。北京市所確定的這一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本質上代表著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的要求。
4.從技術層面看,一方面,我國低碳技術,特別是低碳核心技術儲備,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很容易在未來碳交易市場上處于被動地位。另一方面。北京科技資源高度密集,科技優勢得天獨厚,具備低碳技術研發條件。因此,北京市要促進低碳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必須積極完善低碳自主創新體系,促進低碳技術。尤其是低碳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三、北京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路徑
1.完善法規制度
北京市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需制定合理、正確的制度和政策,確定北京今后一定時期內低碳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為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方向保障。首先,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引下,北京市應強化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在貫徹落實好國家和北京地區現有的低碳政策制度的同時,擬定周密的低碳發展規劃;其次,要加強環境立法和能源立法,不斷完善北京市低碳發展法律體系;再次,應采用多樣化、彈性化的環境管制方式,設置合理的碳排放監督程序和責任機制,同時推動建立公民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建立有利于經濟社會低碳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2.建立低碳產業體系
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的低碳化和減碳化,其主要載體是低碳經濟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工業節能和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和節能材料等。目前,北京已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金融業等低碳產業。
3.加強金融對低碳經濟的支撐
要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高碳”向“低碳”轉變。必須在金融創新上作出戰略安排。首先。北京要利用北京環境交易所積極參與碳排放交易市場這一全球金融市場,建設綠色資本市場,積極研究開發環境風險投資基金等金融產品,加快環境金融產品創新;其次,北京要積極發展碳金融,構建碳金融支撐體系,促進低碳融資業務的發展;再次,在銀行等金融部門成立專門的綠色機構,消除低碳發展的融資障礙;第四。除了開展低碳經濟的委托貸款、擔保業務之外,還應逐步發展低碳期貨、低碳證券、低碳保理等低碳金融衍生品。
4.加強低碳技術研究
低碳技術是實現北京低碳發展的核心,發展低碳產業必須以核心技術為支撐。北京市能否實現低碳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主創新能力。
5.完善基礎設施配套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物質載體,基礎設施設計、規劃和建設過程從規模上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北京市低碳經濟的發展要堅持基礎設施先行。首先,突出規劃的先導作用,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功能、產業定位,對綜合交通體系、給排水等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予以重點安排;其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快速通道建設及智能交通網絡建設,建立和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再次,樹立“多市一盤棋”的理念。在發展智能電網及優化輸電和配電網絡等重大項目建設上同京津冀經濟圈形成共建合力,提高基礎設施的經濟性和共享性。
四、結論
發展低碳經濟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必然選擇。積極探索北京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路徑,不僅可以促進北京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低碳城市的建設,還有利于實現北京市建設“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遠景目標。北京市低碳經濟支撐體系的建設應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出發點,通過有針對性地加強制度體系、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積極發揮區內有利條件,推動北京市經濟發展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高碳”向“低碳”模式轉變,從而促進北京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