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經濟發展思維初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科技時代是一個綜合為主導的新時代,知識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旋律。重大的科學發現、劃時代的科學觀念的更替及技術發明,不僅對時代經濟發展有決定性影響,也對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和導向有著根本性意義。
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首先深刻地反映在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方面,從根本上說,尤其是對基本觀念的影響。劃時代的新科學觀念的誕生,將通過人的思維方式而影響全球社會一切組織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內核就是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
由于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以及耗散結構論、協同論、超循環論、突變論,特別是混沌理論等系統科學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的綜合發展,已形成關于復雜系統思維方式。或稱之為現代系統思維方式,這是l9世紀形成的辯證思維方式的繼承、綜合和創新的發展。這種思維方式已開始滲透到幾乎所有的學科領域。
現代系統思維方式也即現代科學思維方式,是辯證系統思維方式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結合的新形式。與機械思維方式相比,現代科學思維方式表現了大系統思維、大開放思維、大目標思維、大科學思維等重要特征。
一、大系統思維
大系統思維是指突破簡單性的復雜系統整體思維。大系統思維是現代系統思維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隨著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日益走向一體化,自動控制理論和管理科學等許多學科部引入了大系統觀念,認為大系統是因素眾多、結構龐大、層次復雜、目標多樣的對象系統,也是一類自組織化程度極高的復雜系統。所謂系統自組織,從組織控制角度來說,是指一類復雜系統,在沒有任何外部信息輸入、輸出的內外交換前提下,系統自身通過內部機制的相互作用,也能實現系統自反饋、自協調、自修復、自繁殖、自創新的運行。
大系統思維的主要特征是關聯思維。當系統發生關聯綜合整體效應,出現新質、新結構功能、新規律性時,也就體現了創新性。現在各國的發展戰略重點均在考慮如何提高綜合國力。一個大型企業可持續的整體技術創新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為此,從國家到企業,如何改善體制結構,制定關聯綜合的發展戰略極為重要。而提高國民素質和企業每個成員的素質,叉成為國家企業發展中關聯思維的基礎性環節。
代表計算機領域第三次浪潮的互聯網絡,是技術發展上關聯思維的典型。當代計算機的發展經歷著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絡計算機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中.為了進行快速復雜計算.處理信息是關鍵。但許多終端共同使用大型主機的數據及運算,其前提是必須會說這種系統的電子語言,規模有限,十分昂貴,且由大型機集中分析處理信息在商用上更是諸多不便:
小型的桌上個人計算機的發明,提供了及時獲得計算機分析結果的方便,推動了計算機發展的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則是把所有計算機都連接在一起而獲得信息共享的互聯網絡的出現,最初是1969年產生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研制了用于支持軍事研究的計算機實驗網絡。1988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五大超級計算機中心共享巨型機資源,進而投入了全國組網工程,全美上百萬臺計算機及幾百萬個用戶開始進入國家科學基金會網絡,隨后各國的計算機網絡也紛紛加入這個互聯網絡,成為全球范圍的公共網。1994年,計算機最重要的創新是“環球網”的形成。現在,進入互聯網絡的任何計算機,都能夠實現交換電子郵件及其他文件,從圖書檢索到電子報刊、電子游戲等,互聯網絡將運送所有“多媒體”信息隨時供用,互聯網絡成為全球最大的圖書館和信息數據庫。
互聯網絡技術原理的思維方式其實質是關聯思維方式。
計算機互聯網絡與人的神經網絡有相似之處。本世紀下半葉來,腦科學的進展,從腦神經解剖中發現,人的大腦神經網狀結構的特點是,每個腦神經都同許多其它的神經發生關聯,一批神經對某一神經作輸入時,該神經又通過輸出同另一批神經關聯,大腦約有140億個神經元,其關聯網絡比現在計算機全球互聯網絡不知復雜多少倍,而且大腦細胞即使損傷了還能自修復、自生長、互相連接,輸出和輸入的關系是非線性的。如能進一步揭開大腦智力功能的關聯發生之謎,使計算機的信息傳遞、計算、加工、儲存都像大腦一樣在原子、分子量級上進行,則計算機科學又將發生新的重大飛躍。
大系統思維注重從整體的綜合論、透視論、自組織性角度去研究系統的動態變化,側重研究復雜系統的性質和關聯關系,這種思維方式體現著現代科學技術思維的新變化,即從簡單性轉向復雜性,從線性轉向非線性,從嚴格決定論轉向非嚴格決定論,如統計性、模糊性、隨意性、可行性、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可逆性,以及轉向微觀分析與長程關聯的結合等問題,這些已愈來愈成為當代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而混沌研究更是重點,展現著廣闊的前景。
二、大開放思維
我們強調大開放思維,就是強調不僅限于物理系統和生命系統,同樣要貫徹到社會系統的思維過程中去,突破因循守舊的舊傳統思維方式。
各國在糾正負面效應的過程中,也逐漸省悟到更重要的是全面觀念更新,包括全球觀、發展觀、戰爭觀、科技觀、國際合作觀、倫理道德觀、法制觀、未來教育觀等觀念及思維方式的根本更替多么重要,否則仍然難免死灰復燃。大開放思維正是提出這樣一種角度,即面對社會與環境錯綜復雜的問題,著力于去把握一些基本關聯。
在社會發展與生存環境關聯上,開放思維方式的重新定向主要是:第一,著眼現在,反思過去,總結經驗,立足未來。第二,在分清主次、全局與局部、正面與負面、慢變參量與快變參量的區別前提下,應當看到對立面的轉化,即在一定條件下,對立面還會向相反方向轉變。局部破壞到整體質變,局部好轉到全局好轉,變廢為寶更是常有的事。人類從機械時代以來,在人與自然關系的觀念中,存在許多盲目性、近視、無知,追求局部利益,陶醉于短期效應。
2l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世紀,新知識的開發比什么都重要,要創造新產品,就要有新的設計原理或新設計方案,要敢于突破已有的設計模式,要有真正的思維開放性來導向,關鍵是激發人的創造潛力。未來世紀的開發型人才比重將遠遠超過第一線生產人員,因而關于人的創造力的管理將是未來管理的尖端問題。大開放思維特征標志著要勇于突破傳統的主觀思維結構的局限性,特別是科學觀念方面,要突破物理系統和生物系統曇次,而擴大到從學科之間、不同領域之間的交互作用,從社會、全球以至宇宙系統層次去考察。強調大開放思維,正是與傳統式的封閉思維的蜊界,這是探索復雜系統問題所要求的。
三、大目標思維
把目的性、目的論等目的或目標思維引入思維系統,是現代復雜系統思維方式區別于以往哲學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長期以來,目的論概念通常與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相聯系,以至“科學思維不得不拒絕關于目的的那些信條和目的論的那些概念,而贊成一種嚴格機械決定論的自然觀。”
大目標思維即把維護全球人類社會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認識轉化為全人類的思維方式,通過社會教育,在人類心靈深處扎根,才能在開啟心智時,自覺地、主動地遵循社會大航標考慮問題、處理問題,達到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高度統一,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的協調統一。
關于科學技術目標與社會的關聯,這是大目標思維的突出問題孤立、靜止、片面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往往忽略這種聯系,而實際上誰也不能回避這種聯系:
當代技術目標的追求包含著深刻的可持續發展的理性選擇和知識經濟的新角度選擇。高科技時代的大目標思維,既強調弄清目標演化的時代性和目標選擇的理性支持,又強調理順復雜系統多目標的層次性和關聯性,以及演化過程的協調與統一,只有這樣,才能高瞻遠矚,避免停留在孤立、靜止、近視的形而上學思維怪圈中打轉轉,從而腳踏實地地、自強自為地去實現宏偉的目標。
四、大科學思維
二十世紀以來,由于現代科學技術顯示出對生產力發展的第一位的作用,人們在實踐中對科學技術與生產之間的內在關系和轉化過程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因而學科設置、社會建制和產業結構等多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調整和創新,并逐步填補了轉化中介序列的空白,搭起了由此及彼的橋梁。
大科學思維,這只是一種象征性表達,其意義在于按照科學的整體聯系和大統一方式思維,以改變傳統狹隘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實踐中克服實現科學大統一的各種政策、體制、法規的障礙;在學科設置中,致力于調整學科關系和層次,促進基礎科學成果更高效地轉化為產業開發:以及推動適應大科學態勢的社會科學學科的改革和重建;以至調整社會結構和管理,調整人與自然關系,使社會發展、人天關系趨于和諧。
在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條件下,鄧小平認為只講科學是生產力還不夠,因而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光輝論斷,這是對時展的實質性概括,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這一論斷更是大科學思維的主題。鄧小平認為要實現科技向生產力轉化,要深化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并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我們的科教興國,全球技術創新的浪潮,都是科技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科學思維。90年代以來,知識創新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其他生產要素的總和。而信息產業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成為超過工業、農業的第一大產業,核心則是知識創新。但知識形態本身不是經濟,而要通過一系列的轉化環節,才能變為直接生產力以至進一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大科學思維正是在。轉化”上進行大系統的關聯思維,包括近程的關聯轉化到長程的關聯和達到知識形態完成向經濟效益的根本轉化。
國家、科研部門、高等學校、企韭、金融經銷部門等的互動關聯,形成一個復雜的“知識經濟”社會大體系,這種大關聯思維,就是廣義的大科學思維,體現了一種高科技時代科技、經濟、社會協調運作、持續發展的新思維。
當代科學面對的是復雜大系統,現代科學思維的任務是從事物和過程的集合中去把握世界的整體性質,或從世界的整體性質出發去把握復雜系統過程的關聯。大系統思維特征是現代科學思維最基本特征;大開放思維特征突破封閉性思維局限,擴大到社會和自然的非線性關聯考察問題;大目標思維特征則是突出科學大統一目標的共同性和多目標的相關性和持續性;大科學思維特征則是復雜系統思維方式的社會展開,表明科技、經濟、社會的動態相互作用,探索社會系統內在協調發展規律以指導實踐。
所以,發展現代科學思維方式,包括大系統、大開放、大目標、大科學的思維,才能進一步與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劃界,從而推動思想解放和社會發展,為締造新世紀文明開辟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