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域經濟擴散效應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擴散效應的發生機制
(一)擴散效應的發生機制
擴散效應的發生主要可以概括為在中心地區影響下以外圍區域生產要素量的聚集和質的優化等方式,實現外圍區域經濟的增長。本文中筆者從產業帶動和區域環境改善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產業關聯帶動擴散效應的發生。產業關聯是指產業間以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接紐帶的技術經濟聯系。產業關聯的方式主要有產品勞務聯系、生產技術聯系、價格聯系、勞動就業聯系和投資聯系。當中心區的產業經濟處于發展時期,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擴大,但由于運輸成本的問題生產企業只利用當地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對周邊地區產業的前向關聯效應很弱。另外,創新企業獲得的高額壟斷利潤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造成了周邊區域內資本和勞動力的凈流出,進一步延緩了當地的經濟增長速度??梢钥闯?,這一階段整個區域內極化效應占主導,擴散效應不明顯。
當中心地區產業經濟發展處于成熟階段,眾多廠商的進入使得市場競爭性增強,新產品的生產趨于標準化,中心區的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為進一步獲得競爭優勢,廠商增加了對外圍區農業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的需求,甚至將生產線轉移到外圍區,使得中心地區產業對當地產業的前向關聯效應增強。前向關聯效應的增強又進一步帶動了資本和勞動力從中心區向外圍區的回流,促進了外圍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梢钥闯?,在這一階段整個區域內的擴散效應不斷增強。
2.區域環境的改善促進擴散效應的發生。這里的環境包括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經濟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包括地形、水源、礦產、氣候等等。人文經濟條件包括人口、能源、法制、行政效率等等。不同要素稟賦的地區受擴散效應波及的程度和方向都不同。擴散效應具有選擇性。從擴散效應的空間方向來說,擴散效應的強弱和距離成反比,并且通常沿著鐵路、公路等交通線輸送,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從擴散效應的波及程度方面來說,擴散效應受到外圍區不同的產業結構、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政策措施的影響。一個良好的區域經濟環境擁有較高的市場效率和投入產出水平,使得擴散效應回流的生產要素能夠在當地得到更優的配置,從而帶來區域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而這樣的地區往往成為新的增長極??偠灾?,一個地區受擴散效應的影響與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和綜合經濟環境相關,與前者成反比,與后者成正比。
(二)增長極概述
根據法國經濟學家佩魯的理論,由主導產業中的創新企業在某些大城市進行聚集而形成的產業之間密切協作關系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這些企業通常是位于城市中心,具有生產、貿易、金融、信息、運輸、服務和決策等多種功能,就像一個“磁極”,能夠對周圍地區的生產要素產生吸引作用,同時也能將自己的生產要素擴散到周圍地區,從而既促進自身的經濟增長,又推動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佩魯將這樣的“磁極”成為增長極。增長極包含了兩方面內涵:一是作為經濟空間上的某種推動型工業;二是作為地理空間上的產生集聚的城鎮,即增長中心。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分別指增長極對周圍區域生產要素的吸引作用和擴散作用。前者容易造成核心地區與周圍區域的經濟發展差距擴大,后者使得增長極的發展能夠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2]。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是同時并存的復合過程。在經濟開始起飛的初級階段,極化效應占主導。當經濟發展進入成熟階段,擴散效應占主導。關于生產要素,筆者認為,不應僅包括資本、勞動力和科學技術,還應包括信息、制度和文化習俗等更廣義的范圍,它們共同作為擴散效應的載體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哈大齊工業走廊”概況
(一)“哈大齊工業走廊”簡介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指由黑龍江省的省會哈爾濱經大慶到齊齊哈爾,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為837.1平方公里的新型工業經濟園區。這三個城市形成一條直線,從哈爾濱到大慶,從大慶到齊齊哈爾,各100余公里,沿途包括位于哈爾濱和大慶之間的安達和肇東兩個縣級市?!肮簖R工業走廊”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該地區以肥沃的黑土著稱,草場廣闊。走廊內及周邊地區盛產玉米、大豆和中藥材,奶牛等畜牧業發展迅速;食品和藥材加工原料充足。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是黑龍江省裝備、石化、食品、醫藥工業最為集中的地區,科技人才實力較強。走廊綿延280余公里,三市之間高速公路基本貫通,基本上形成了以大慶為中站的兩小時經濟帶。
(二)“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經濟情況分析
2006年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的GDP分別為2094.1億元、1620.3億元和481.6億元,人均GDP分別為21374元、60493元和8860元。從GDP角度可以看出,哈爾濱、大慶兩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要大大高于齊齊哈爾市。三市的產業結構總體上呈現重化工業特征,第二產業產值占到三市總產值的55%。其中大慶市的第二產業最為發達,2006年產值為1387.7億元,占該市GDP的85%,第一、三產業產值分別為50.8億元、181.8億元,分別占該市GDP的3%和12%。哈爾濱市的第三產業最為發達,2006年產值為1010.8億元,占該市GDP的48%,第一、二產業產值分別為312.4億元、770.9億元,分別占該市GDP的15%和37%。齊齊哈爾市的第一、二、三產業產值為121.1億元、141.9億元、218.5億元,分別占該市GDP的25%、30%和45%。①
三、“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擴散效應分析
黑龍江省在“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規劃中將重化工業作為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從短期來看,筆者認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會產生巨大的極化效應,而擴散效應相對較弱。但從長期來講,擴散效應將會逐漸超過極化效應,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
(一)短期內“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在省域內的擴散效應較弱
1.投資環境的巨大差異使得資本和勞動力向走廊內凈流入,外圍區的經濟發展暫時難以獲得足夠的生產要素支持
“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經濟基礎要優于省內其他市區。政府在用地政策、財稅政策、科技與人才政策、投資政策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大優惠措施。經濟基礎和政策環境的不平衡使得工業走廊的經濟規模在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前,生產要素不可能向外圍區大規模流出。外圍區在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的情況下難以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使得在發展初期,“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擴散效應較弱。
2.將重化工業作為主導產業短期內對外圍地區產業的帶動作用不強
“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產業發展定位為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石化工業、食品工業、醫藥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除食品工業以外,其他產業都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由于周邊縣市的經濟結構以傳統的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缺乏足夠的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經濟基礎的巨大差異使得“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產業鏈條難以迅速延伸到周邊地區,對外圍區產業的拉動作用不強。另外,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特征使得“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創造的就業數量有限,難以有效解決周邊地區的就業問題。
3.市場壟斷的存在限制了擴散效應的延伸
擴散效應的發生需要在中心地區與外圍地區之間存在一個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需要存在一個專業化分工和彼此競爭的企業群體。筆者認為,擴散效應與區域內市場的壟斷程度成正向相關。壟斷使得市場交易內部化,廠商數量變小,市場規模萎縮,創新能力弱,從而對區域內產業帶動作用小。壟斷企業發展產生的擴散作用較弱。
首先,壟斷企業內部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削減了同行業企業的市場空間。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規模龐大,并且原材料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大部分環節在企業內部完成。這種企業內部一條龍式的生產方式雖然可以節約成本,但也阻止了各個環節上外部企業的進入,造成市場壟斷,擠壓了外圍區同類企業的生存空間。
其次,單一的產業結構和稀少的企業數量限制了服務行業的發展。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數量較少,并且產業結構單一。結構和數量的特征使得這些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以直接為主,從而市場中介等生產服務類企業無法發展,市場交易不活躍,對周邊地區就業機會的創造較少。
最后,社會保障的不平衡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動?!肮簖R工業走廊”內國有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障水平要高于非國有企業職工,更高于周邊縣市的勞動者。社保水平的差異使得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市區內國有企業高素質勞動力過于密集,即使人力資本的邊際生產力下降也難以將其配置到資源稀缺的外圍縣市。外圍區由于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本支持,經濟發展緩慢。
(二)長期內“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在省域內將帶來較強的擴散效應
隨著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區內的人力資本價格和土地價格將會上漲,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將會凸顯。生產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使得工廠和勞動力外遷,生產要素流出規模的擴大促進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和市場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并有能力承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的產業轉移。
1.“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擴散效應將首先沿著濱州鐵路沿線傳遞
濱州鐵路是貫穿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交通的主動脈,又有哈大高速相伴隨。三市處于廣闊的松嫩平原上,交通十分發達。隨著“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進一步開展,三市的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聯系日益緊密。由于濱州鐵路沿線經濟基礎優于其他地區,擴散效應的發生必然沿著濱州鐵路進行,帶動沿線肇東、安達、杜爾伯特三市縣經濟的發展。三地產業將被納入到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條中,進而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2.“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擴散效應將率先依托周邊縣市食品加工工業的發展實現
工業走廊內部及周邊地區發展農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正因為如此,“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規劃將食品加工工業作為地區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隨著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業科技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外圍地區農業生產也將呈現規?;蜆藴驶卣鳌0殡S市場消費需求的擴大,一些從事食品加工生產的鄉鎮企業將會涌現和聚集,從而使得食品加工業將會先于其他產業形成規模,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將會加速當地資本和勞動力的積累,為其他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3.“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擴散效應與區域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步擴大
“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首先將促進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座城市城市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主要體現在城市人口數量的進一步增加,市區建成面積的進一步擴大,現代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市民文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其次,將促進市郊及外圍鄉鎮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市城市化進程必將對其他地區產生示范效應,使得當地的軟、硬環境建設向現代化建設的標準看齊。環境的改善不但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也會產生新的聚集效應,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擴散效應與城市化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四、提高“哈大齊工業走廊”擴散效應的政策措施
在可預期的時間范圍內,“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將對區域內經濟的整體發展產生巨大促進作用。但如果政策措施處理不當,有可能加劇極化效應,大規模的擴散效應則無法實現。二者的不平衡可能導致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凸顯,收入差距擴大,影響社會穩定。這些可能產生的經濟社會問題與中國目前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相背離,因此必須合理規劃,把握正確的經濟發展方向,防止類似問題的發生。
1.要結合地方特色大力發展農牧產品加工工業?!肮簖R工業走廊”內擁有肥沃的黑土和廣闊的草場,但長期以來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產值一直不高,就業效應和財富效應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資金和技術,以及科學合理的規劃。當地政府應該將農牧業的發展提高到和工業發展同等的地位上來,將農牧業產品加工工業的發展定位為面向全國以及世界市場,并加強政策和資金、技術的扶持力度。應該加快食品工業產業升級步伐,實施標準化生產,對農牧業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開發新產品,注重營養價值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善,加強品牌建設,建成以綠色食品為特色的新型食品工業體系。
2.加快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對國有企業負擔的社會職能進行剝離,如學校、醫院等機構通過資源整合讓其自負盈虧,做大做強第三產業。減少國有企業在生產鏈條各環節的壟斷程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福利制度進行改革,由免費發放生活用品向提高資金補貼轉變。創造良好的環境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服務業。改變資源型城市單一的產業結構,促進各城市產業結構的多樣化。
3.加強學習交流,開拓渠道促進人才流動??梢越M織各級地方領導到市黨校進行集中學習,提高執政水平。同時應當選派專家學者到基層,對當地勞動者進行技術培訓,大力發展適合當地產業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水平,建立各地學校教師間的交流機制。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將農村納入到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當中。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的待遇水平,想方設法留住人才。
4.加強地方信用環境建設,建立有效的融資體系。首先,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政府官員和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其次,加強執法力度,對于欺詐、違規經營以及惡意欠款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再次,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規范企業經營,提高企業的財務透明度,確保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獲得真實可靠企業信息。最后,大力發展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鼓勵郵政儲蓄在農村地區增設網點,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同時應當鼓勵農村地區金融創新,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融資體系。
參考文獻:
[1]茶洪旺,李健美.區域經濟管理概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30-165.
[2]崔功豪,魏清泉,劉科偉.區域經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4-256.
[3]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56-87.
[4]孫久文.區域經濟規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98-167.
[5]胡欣.中國經濟地理[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50-365.
[6]鮑振東.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2007[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34-267.
[7]米恩,臧淑英,劉丹丹.哈大齊工業走廊城鎮發展空間布局研
摘要:增長極的發展能夠帶來擴散效應。擴散效應的發生主要通過區域內產業關聯的帶動和經濟環境改善的推動?!肮簖R工業走廊”的建設在短期內產生的擴散效應并不明顯,長期內將會帶來較強的擴散效應。大力發展外圍地區農牧產品加工工業,加快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開拓渠道促進人才流動,建立有效的融資體系可以促進“哈大齊工業走廊”產生的擴散效應。
關鍵詞:擴散效應;增長極;哈大齊工業走廊
增長極理論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地區紛紛制定了經濟發展規劃,力圖打造區域增長極來帶動經濟發展。學術界對極化效應的著述較為豐富,對擴散效應的研究則較少。雖然打造區域增長極能夠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會帶來地區間發展差距擴大的問題,從而對區域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