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自由主義述評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自由主義述評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由主義述評管理

內容摘要:新自由主義是指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革命以來出現的一股企圖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潮。其基本理論觀點是:極力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主張自由經營,反對國家干預;提出“自然失業”理論,反對工會組織;堅持健全財政原則,反對通貨膨脹;宣揚自由貿易,鼓吹經濟全球化。對新自由主義不能采取簡單的做法,而應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基本理論;述評

Abstract:ThenewliberalismisaneconomicaltrendofthoughtwhichappearedafterKeynsianrevolutionandtriedtorevivethetraditionalliberalism.It’sfundamentaltheoreticalviewpointsareasfollowing:tomaintaintheprivateownershipandopposethepublicownership,tomaintainliberaloperationandopposestate’sintervention,toputforwardthetheoryofnaturalunemploymentandopposethetradeunion,tomaintaintheprincipleofperfectfinanceandopposeinflation,topublicizeliberaltradeandeconomicalglobalization.Wecann’ttreatitsimply,butshouldanalyzeitconcretely.

Keywords:Thenewliberalism;Fundamentalviewpoints;Discussionandevaluation

20世紀30年代以來形成的新自由主義,(1)目前在學術界受到了較多的關注。但對新自由主義應該如何評價,學術界的看法卻不盡一致。相當多的學者對新自由主義持否定的態度,也有一部分學者對其持肯定的態度。本文則認為,對新自由主義不能采取簡單化的做法,而應該對其進行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

一、新自由主義及其興起

在西方國家,“自由主義”一詞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含義。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19世紀的自由主義者把擴大自由認為是改進福利和平等的最有效的方法。20世紀的自由主義者把福利和平等看作為自由的必要條件或者是它的替代物。以福利和平等的名義,20世紀的自由主義者逐漸贊成恰恰是古典的自由主義所反對的國家干涉和家長主義政策的再度出現。”(2)為了和20世紀30年代后出現的自由主義區別開來,弗里德曼提出了“新自由主義”的概念:“一種我過去常稱為19世紀的,然而又是從變革思想潮流的觀點來看的自由主義,我現在開始稱之為‘新自由主義’?!保?)

但對于什么是新自由主義,國外學術界有著各種不同的定義。諾姆.喬姆斯基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在亞當.斯密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強調以市場為導向,是一個包含一系列有關全球秩序和主張貿易自由化、價格市場化、私有化觀點的理論和思想體系,其完成形式則是所謂“華盛頓共識”。羅伯特.W.邁克杰尼斯認為,新自由主義是我們這個時代明確的政治、經濟范式——它指的是這樣一些政策和過程:相當一批私有者能夠得以控制盡可能多的社會層面,從而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科恩.塞阿認為,新自由主義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表現。(4)伊麗沙白.馬丁內斯和阿諾爾多.加西亞認為,新自由主義是過去20多年里廣為流行的一套經濟政策。(5)這些定義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新自由主義的特點。

新自由主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新自由主義是指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革命以來出現的一股經濟思潮,其目的是要“復興”19世紀的傳統自由主義。屬于新自由主義的學派包括現代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倫敦學派、弗萊堡學派、奧國學派、公共選擇學派和新制度經濟學派。狹義的新自由主義則特指新自由主義中比較極端的經濟學家,如哈耶克、張五常、弗里德曼、薩克斯等。

新自由主義的思想來源是“凱恩斯革命”以前的傳統自由主義。傳統自由主義把自由強調為最后目標,而把個人強調為社會的最后實體。這種自由主義在國內經濟活動中主張自由放任,從而被作為減少國家在經濟事物中的作用,擴大個人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的一個手段;在國外經濟活動中則主張自由貿易,從而被作為世界各國和平地和民主地聯系在一起的手段;在政治事物中主張代議制政體和議會制度的發展,限制國家權力和保護個人的自由權利。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蕭條”,證明私人市場經濟不能自動維持經濟的均衡,宣告了傳統自由主義的破產。這給西方經濟學界以重大影響,西方經濟學家開始出現分化組合: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對傳統理論產生懷疑,并掀起了一場針對傳統自由主義的“凱恩斯革命”;另一些經濟學家則繼續堅持自由放任,但對傳統自由主義思想進行了修改,從而以新的面貌出現,形成了所謂的新自由主義。當時的新自由主義有四個中心,它們分別是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德國的弗萊堡大學,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和英國的倫敦大學。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自由主義思想打著“新古典復興”的旗號開始在美國流行,并帶有明顯的反凱恩斯主義的色彩。但這個時期正是凱恩斯學派凱歌行進的年代,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受到很大限制。

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1974~1975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經濟的高速增長為“停滯—膨脹”所取代。在宏觀層面,不僅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而且經濟危機頻繁,失業和通貨膨脹同時嚴重存在,財政赤字直線上升,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極度混亂。在微觀層面,生產率增長幅度大大降低,公司平均利潤率顯著下降。在這種形勢下,那些信奉傳統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一方面抓住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缺陷,從各個方面對凱恩斯主義提出嚴厲的批評,另一方面紛紛提出自己的經濟學說和政策主張,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新自由主義思潮。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自由主義在西方登上了官方經濟學的寶座,并開始興盛起來。在西方經濟文獻中,這一變化過程叫“向新保守主義轉變”,甚至叫“新保守主義反革命”。

二、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

新自由主義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派別,而是由信奉傳統自由主義的不同派別匯聚而成的一股經濟思潮。這些學派雖然有各自的特點,但它們的基本理論觀點是相同的,或者說是接近的。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包括以下幾點:

1、極力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

西方主流經濟學,不論其中的自由派或保守派,都是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的。不過,在當代西方經濟學各個流派中,新自由主義派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的立場更堅決,態度更鮮明。弗里德曼就強調私人經濟的內在穩定性,認為通過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私人經濟可以自動穩定在可接受的失業水平。換句話說,私人經濟具有自動穩定和消除波動的能力或趨勢。弗萊堡學派也認為,“社會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前提是有效的競爭制度,而私有制又是競爭制度的先決條件。由于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人們愿意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沒有人加以限制,所以,企業主就可不受任何約束,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價格下降,國民收入增加,需求擴大。在他們看來,這種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綱領具有非常“革命”的性質。

不過,在新自由主義者之中,鼓吹私有制、反對公有制最起勁的,莫過于倫敦學派的哈耶克和新制度經濟學派的張五常了。哈耶克認為,私有制是最好的制度。他還把私有制同“自由”、“自由選擇”聯系起來,認為有了私有制,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才會有美好的社會。他甚至主張廢除國家貨幣制度,用私人銀行發行的貨幣來代替國家貨幣。另一方面,他又堅決反對公有制,認為用實行公有制或限制私有制來組織經濟,用統一的中央行政命令代替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僅會導致個人積極性受挫,經濟效率低下,資源配置失調,而且必然形成集權主義統治,限制個人自由,使個人受到“奴役”。新制度經濟學派的張五常,也是私有制的積極鼓吹者。他認為,私有產權容許各種不同的合約安排與選擇,是能使交易費用減少的最主要的因素。他極力頌揚科斯定理,認為科斯定理的最大貢獻,就是提醒我們分析經濟制度一定要考慮交易費用。而他們20多年的研究所得到的一個主要結果就是:只有在私產制度下,人類才會為自利的緣故設法將交易費用的比重盡量減低。他斷言,這是從科斯定理中推論出來的對國有制的最大貢獻。他還在中國極力鼓吹私有化,建議把所有國有企業民營化,除中央銀行外,將所有國有銀行都賣出去作為商業銀行,他甚至主張用賄賂政府高官等極端手段來推行私有化。

2、主張自由經營,反對國家干預。

經濟自由主義是西方經濟學的傳統思想。古典學派的杰出代表亞當.斯密是自由放任思想的極力鼓吹者。正是他首次提出了“看不見的手”原理。根據理論,在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下,個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行為最終將導致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張。在他看來,政府的職能應該只限于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秩序,興辦公共過程,即充當一個“守業人”的角色。從斯密以后的西方經濟學家,大都繼承了斯密的這種思想。事實上,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自由放任思想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主流。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是自由放任思想的忠實繼承者,也是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論的堅決反對者。他們認為,國家干預對經濟生活的干預,不僅不能促進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反而會限制市場經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調節。他們還把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的減慢,資本積累的降低,經濟危機的加劇,失業的增加,通貨膨脹的嚴重等,統統歸咎于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例如,現代貨幣學派的弗里德曼就堅決主張自由經營,反對國家干預。他認為,私人經濟具有內在的穩定性,政府干預是造成經濟不穩定的主要根源。供給學派把社會福利和政府的規章看作阻礙生產效率提高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主張削減社會福利開支,精簡各項規章制度。公共選擇學派則提出政府失靈論,主張放棄凱恩斯主義,取消國家干預,恢復古典學派的自由放任政策。理性預期學派反對國家干預更為徹底,認為國家干預經濟的任何政策和措施,歸根到底都是有害無益的。要使經濟保持穩定,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聽其自然,無為而治。不過,新自由主義者也知道,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今天,要想完全恢復19世紀的經濟自由主義事實上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在實際政策層面,新自由主義者并不完全拒絕利用國家干預來穩定資本主義經濟,不過主張嚴格限制國家干預經濟的范圍,并改變國家干預的形式。

3、提出“自然失業率”理論,反對工會組織。

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經常存在的現象。經濟危機不僅使社會生產力遭受巨大損失,而且導致工人大量失業,生活處境困難。但新自由主義不去揭示經濟危機的根源,而是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或理論,以掩蓋危機和失業存在的事實。弗里德曼提出的“自然失業率”理論就是如此。所謂“自然失業率”,就是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由勞動市場自動調節時所出現的、處于均衡狀態的失業率。根據這個理論,資本主義社會不會出現“非自愿失業”,如果有失業的話,那也是“自愿失業”和“摩擦失業”。這樣,失業的責任就在于工人要求的工資過高,或者缺乏相應的勞動技能。只要對勞動市場的加以改進,如排除勞動市場的壟斷,減少甚至取消社會福利制度,使勞動市場具有較大的流動性,提供關于職業空缺的信息,那么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特別是有就業技能的人,遲早都能夠得到就業的機會。

其他新自由主義者實際上都接受了弗里德曼的上述理論。例如,如供給學派同樣把高失業的原因說成失業工人不愿意為低工資而就業,而寧愿靠社會救濟過活。因此,應該大大減少社會福利支出,迫使工人同意在低工資水平就業。這樣,資本家因能獲得更多的利潤而擴大投資,增加對勞動的需求,從而減少失業。新自由主義者還認為,工會和壟斷企業一樣,也是一種壟斷組織,也應該加以反對。弗萊堡學派甚至把工會看作“非常危險的”壟斷聯合,看作“自由市場經濟”的障礙,而把壟斷企業看作最沒有害處的。在他們看來,既然沒有可能完全消除壟斷,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保留它們之中最沒有害處的部分,即壟斷企業,消滅它們之中“非常危險的”部分,即工會組織。

4、堅持健全財政原則,反對通貨膨脹。

新自由主義者所謂健全財政原則,就是開支力求節約,稅收力求其小,量入為出,實現收支平衡。不過,他們所說的開支力求節省,主要是指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所說的稅收力求其小,主要目的是增加資本家的利潤,以刺激投資,促進經濟增長。例如,供給學派就堅決主張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以提高工人享受閑暇的代價,迫使工人在較低的工資水平下就業;主張降低稅率,以刺激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要素的增加。其他新自由主義者實際上都同意供給學派的這種看法。

新自由主義者還堅決反對通貨膨脹。在他們看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各種自由主義經濟學派正是在批評凱恩斯主義通貨膨脹理論和政策的過程中,顯示出其理論和政策的“優越性”,并逐漸興盛起來的。不過,新自由主義者在通貨膨脹的原因及其醫治方法方面,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現象。通貨膨脹是由貨幣的增長速度超過產量的增長速度的引起的,而每單位產量所配合的貨幣量增加得越快,通貨膨脹的發展也就越快。反之,如果貨幣數量的增長不快于產量的增長,那就不可能發生通貨膨脹。他提出的克服通貨膨脹的辦法,就是降低貨幣增長率。具體地說,就是要使貨幣數量的增長同產量的增長保持一致。艾哈德同樣重視貨幣的作用,主張保持幣值的穩定。他認為,德國政府應該而且能夠保持幣值和物價穩定,防止通貨膨脹,以達到理想的“三位一體”的目標,即生產率和產量的大幅度提高,名義工資的大幅度增長,低下而穩定的物價水平。他提出的醫治通貨膨脹的方法是:保護競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展生產,把蛋糕做大;限制消費量,包括限制政府的開支,特別是要限制工人工資的增長。

5、宣揚自由貿易,鼓吹經濟全球化。

在西方國家,貿易自由和經濟全球化的思想由來已久。早在18世紀下半葉,斯密就提出了絕對成本說,認為如果各國根據絕對成本優勢的原則參與國際分工,那么各國都能夠從自由貿易中獲得好處。李嘉圖則進一步提了出相對成本說。根據這個學說,如果一個國家在兩各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于劣勢,但其中一種商品的劣勢比較小,另一個國家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于優勢,但其中一種商品的優勢比較大,那么前者就應該生產劣勢比較小的商品,后者應該生產優勢比較大的商品。只要各國根據比較成本優勢原則參與國際分工,那么各國都可從國際貿易中獲利。曼徹斯特學派以斯密和與李嘉圖的理論為基礎,鼓吹自由貿易的好處??虏嫉巧踔涟炎杂少Q易與和平主義結合起來。在他看來,自由貿易是通向和平之路,是和平的保護者。自由貿易可以打破國界,并使每個人從避免戰爭中得到物質利益。實行自由貿易的國家之間通過市場交易能夠成為天然的朋友。赫克歇爾和俄林提出資源稟賦說,認為不同國家商品價格的差異,是各國進行國際貿易的原因,而商品價格的國際差異,又緣自各國的資源稟賦,即生產要素種類、數量和質量上的差異。如果一個國家某種生產要素相對充裕,那么生產和出口這種要素密集型的產品就能夠從國際貿易中獲益。而且,如果國際貿易是自由的,生產要素在國際間可以自由流動,那么國際貿易的一般趨勢是消除要素收入的國際差異,實現商品價格和要素價格的均等化。

新自由主義者繼承了舊自由主義者的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理論。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K.Ohmae和W.Grieder認為,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經濟和市場的一體化,是世界資源的最優組合,它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而是對雙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戲”,絕大多數國家都能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得到長遠的比較利益。經濟全球化又是人類進步的先驅,因為它正促使全球市場與全球競爭的一體化的出現。他們還大力頌揚世界貿易組織的積極功能,認為它確立了世界貿易的四項普遍原則,即無歧視原則、互惠性原則、透明性原則和公平性原則。自由貿易有利于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而國際化生產能夠實現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最優配置,形成新的勞動分工,從而創造更多的利潤,推動經濟增長。

三、對新自由主義的評價

如前所述,新自由主義是一股“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潮。它包含各種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又都有各自的理論和特色。這里不打算對新自由主義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而只對其基本理論觀點做一簡要的評價。

新自由主義極力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對于這種觀點,應該進行具體的分析。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巨大的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性質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性質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先進與否,必須根據其對生產力的作用來判斷。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就是先進的,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就是落后的。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和主要內容。所有制的先進與否,同樣必須根據其對生產力的作用來判斷。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就是先進的,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就是落后的。因此,在所有制和生產力的關系中,所有制是手段,生產力是目的。當然,說生產力是目的,只是相對于其與所有制的關系來說的,離開了這種關系就不一定成立。根據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從這個觀點來看,生產力的發展本身還不是目的,它是實現更高層次的目的——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的手段??傊?,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選擇一種所有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之所以要發展生產力,又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因此,私有制和公有制都不能作為目的,而只能作為實現目的手段。至于何者在實現上述目的方面更優越,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但問題在于,新自由主義者在國際上鼓吹私有制,反對公有制的目的,是要把廣大發展中國家納入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

主張自由經營,反對國家干預,是新自由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新自由主義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一般均衡理論。這個理論試圖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穩定性和有效性,進而證明市場經濟的有效性。盡管西方一般均衡理論也認識到市場價格和均衡價格不一致和非市場出清的可能性,但是為了證明一般均衡的穩定性,它總是試圖從理論上尋找避免非市場出清條件下出現交易的可能性。為此,西方一般均衡理論提出了兩條可能的出路:一是設想存在一種機制,使得人們根本不可能在“錯誤的”價格上進行交易,二是設想價格的調整過程是如此迅速,以致于人們來不及進行“錯誤的”交易。前一設想就是瓦爾拉斯和埃奇渥斯的“重訂契約特權”,后一種設想就是馬歇爾的“瞬時調整過程”。然而,無論是“重訂契約特權”,還是“瞬時調整過程”,都不是現實經濟生活的真實寫照。對于前者,人們不知道那位全能的“價格制定人”是誰,也不知道誰賦予了交易者以“特權”;對于后者,信息的不完全和信息成本不為零決定了價格調整的速度不會很大,更不用說接近無限了。如果交易者沒有“特權”的保護,而價格調整的速度又不是很快,那么在非均衡出現之后和調整到均衡之前的這段時間,就一定會出現非市場結清條件下的“錯誤”交易。西方一般均衡論者并非完全不了解這一點。他們實際上已不把一般均衡看作一種現實的存在,而是看作一種參照系。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問題不在于肯定一般均衡的穩定性,而在于把一般均衡的穩定性絕對化,不在于肯定市場經濟的有效性,而在于把市場經濟理想化,從而看不到市場經濟的局限性和政府適度干預的必要性。

“自然失業率”理論是新自由主義者提出的一種新理論。所謂自然失業率,就是勞動市場供求均衡時的失業率,也就是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這種自然失業率理論有幾個突出特點。第一,自然失業率同“自愿失業”、“摩擦失業”的存在并不矛盾。換句話說,即使社會存在“自愿失業”和“摩擦失業”,勞動市場也仍然處于均衡的、充分就業的狀態。第二,“自愿失業”是由工人不愿接受現行的工資水平引起的;“摩擦失業”是由工人轉換工作崗位或勞動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不相適應引起的??傊?,這些失業都是由工人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與資本主義制度無關。第三,由于價格和工資是完全彈性的,所以,通過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的自動調節,資本主義經濟可以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充分就業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常態。第四,實際失業率對自然失業率的偏離是由預期價格與實際價格水平不一致引起的,而這種不一致只是短暫的。第五,政府實行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至多只能在很短的時期內使實際失業率降低到自然失業率以下。過不多久,實際失業率就會回復到自然失業率的水平,而通貨膨脹卻比以前提高了。因此,通過擴張性經濟政策降低失業率,不僅是徒勞的,而且是有害的。第六,資本主義國家實際失業率的提高,是由自然失業率的提高引起的,與非自愿失業無關。不僅如此,新自由主義還把工會組織當作壟斷組織,認為工會是導致工資水平過高,失業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壟斷組織中最危險的,應該加以反對。這些觀點說明,新自由主義為資本主義辯護,反對勞工權益的思想傾向是十分明顯的。

新自由主義堅持健全財政的原則。如前所述,健全財政要求節省政府開支,降低政府稅收,量入為出,確保財政收支平衡。作為一般的財政原則,健全財政本身并無不妥。一般情況下,在制定政府預算計劃時,應該堅持這一原則。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的宏觀運行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當經濟過熱時,往往伴隨通貨膨脹;當經濟衰退或蕭條時,又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失業。當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或失業時,政府不能放任不管,而必須運用相應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干預。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拘泥于健全財政的原則。不過,問題不在這里。新自由主義者堅持健全財政的原則,有其特定的用意。他們所倡導的節省政府支出,主要是指削減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他們并不反對國防和軍費開支的增長。他們所說的降低政府稅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增加資本利潤,刺激投資。

新自由主義者把反通貨膨脹作為主要的政策目標,主張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使貨幣增長率和產出增長率相適應,最好使貨幣數量保持一個固定的增長率。這種看法不能算錯。但問題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如果出現負面的供給沖擊,那么通貨膨脹和失業就會同時存在。當通貨膨脹和失業都比較嚴重時,需求管理政策就會面臨究竟是要通貨膨脹還是要失業的兩難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權衡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利弊得失,而不能簡單地把反通貨膨脹作為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標。而在貨幣政策的執行上,也不能簡單地規定一個不變的貨幣增長率,而必須根據選定的政策目標進行操作。

新自由主義者是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應該看到,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達國家始終是強者,發展中國家則始終是弱者。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始終是相對有利于發達國家和大資本利益,而相對不利于發展中國家和中小資本利益的。從歷史上看,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理論和政策,總是受到發達國家和大資本的歡迎,而招致落后國家和中小資本的抵制。被稱為世界經濟“三大支柱”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實際上都是由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操縱的,它們所制定的一系列國際規則和政策,也主要體現了發達國家的意志。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在國際分工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上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在要素稟賦上也各自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客觀上能夠獲得一定的利益。因此,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利弊共存的。對于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所持的態度應該是:積極參與,正確應對。應該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分工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趨勢。發展中國家要想完全置身于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之外,且不說是否現實,客觀上對本國經濟的發展也未必有利,甚至可能導致本國經濟的“邊緣化”。既然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發展中國家就不能被動回避,而應該積極參與。當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融入由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無疑是個嚴峻的挑戰,必須正確應對。在參與制定國際經濟規則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應彼此協調立場,使通過的國際經濟規則盡可能對自己有利;在制定各自產業政策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應加強磋商與合作,盡可能防止產業結構的雷同化,避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兩敗俱傷;在處理國際經貿關系時,要從本國利益出發,根據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相機調整發展戰略和經貿政策,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只要制定的發展戰略正確,采取的政策措施得當,發展中國家是完全可以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的。

注釋:

(1)新自由主義不僅涉及經濟方面,而且涉及包括政治在內的其他方面。本文中的新自由主義,系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2)(3)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出版,第6~7頁。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自由主義研究”課題組:《新自由主義及其本質》(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3年第6期,第47頁。

(5)王宏偉:《關于新自由主義的三篇短論》(J),《理論經濟學》2003年第2期,第18頁。

參考文獻:

(1)傅殷才主編:《新保守主義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出版。

(3)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出版。

(4)艾哈德:《來自競爭的繁榮》(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出版。

(5)亨利·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

(6)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自由主義研究”課題組:《新自由主義及其本質》(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3年第6期。

(7)王宏偉:《關于新自由主義的三篇短論》(J),《理論經濟學》2003年第2期。

(8)張五常:《賣橘者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甘洛县| 阿合奇县| 通山县| 垣曲县| 阳泉市| 栾川县| 陇南市| 德惠市| 湖北省| 天峨县| 博客| 大庆市| 宾川县| 台东县| 石狮市| 景德镇市| 黔江区| 昂仁县| 卓尼县| 开远市| 抚远县| 土默特左旗| 邮箱| 长治市| 乌恰县| 宕昌县| 罗山县| 于都县| 武义县| 广德县| 兴和县| 保德县| 宁晋县| 崇礼县| 吴川市| 肥东县| 女性| 香格里拉县| 安远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