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業次貸危機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次貸危機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企業次貸危機管理

面臨金融體系持續惡化的局勢,美聯儲先后三次“非常規”出手,一方面向銀行體系注資,通過每周定期拍賣的方式向市場注資2000億美元,同時加大與歐洲央行及瑞士央行的貨幣互換規模。一方面幫助那些最危急的金融機構擺脫困境,譬如,向貝爾斯登提供期限為28天的擔保融資。為增加市場流動性,將貼現率由315%下調至3125%。與此同時,當局還授權紐約聯儲為一級交易商創設新的貼現窗口融資工具。美聯儲表示,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市場流動性,促進市場的有序運行。

目前尚無跡象表明美國次級債危機有任何削弱的趨勢。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和抵押貸款違約率的進一步上升,這場危機很可能演變為自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破產以來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遭遇的最嚴重危機。

二、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與中國經濟影響的理論

(一)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前景目前看來撲朔迷離,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原因在于機構投資者并未披露各自持有次級債產品的規模,從而難以估算次級債違約率上升對機構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此外,危機的信心驅動本質使得危機走向帶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這段時期內的任何政策信號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都可能影響危機的走向。不過以上因素不影響我們對危機走向做出一個初步判斷:危機在2008年可能會持續下去,有更多的對沖基金或其他高杠桿性金融機構可能破產。危機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美國政府采用什么樣的危機應對措施。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源頭在于違約率上升,而違約率上升的根源在于還款利率的上升和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如前所述,由于很多次級債借款者申請了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ARM)。一旦貸款利率進行重新設定,在基準利率上升周期內貸款利率一定會顯著上漲。目前的違約率上升正是因為在2006年大約4000億美元的次級債貸款進行了利率的重新設定。由于2007年大約有1萬億美元的ARM將進行重新設定,因此可以判斷在未來一年時間內次級貸款和Alt-A貸款的違約率可能進一步上升,構筑在這些貸款基礎上的MBS和CDO的價值將會繼續縮水,大量購買以上金融產品的對沖基金或其他高杠桿性金融機構破產的案例很可能繼續發生。美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可能造成大量短期資本流出美國,進而對美國平衡國際收支形成壓力,造成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可能造成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減持美國國債,這一方面會造成美國國內長期利率上升,對中長期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會弱化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影響力。此外,美元貶值和外國投資者集體減持美元資產的行為將會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甚至釀成全球性金融危機。但是,本次美國次級債危機也有可能以更加溫和的方式收場。

第一:任何缺乏基本面因素支持的危機都注定不會持久。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下滑目前來看仍是一個局部問題,美國宏觀經濟基本面是比較健康的,GDP增長率高于趨勢值,通貨膨脹率處于可控范圍內,全要素生產率近年來有較大提高。美國經濟的隱憂在于持續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最終可能導致美元貶值和長期利率上升,但是國際收支調整和財政政策調整與房地產市場行情相關性較弱。

第二:美聯儲手中還有一定的降息空間。次級債危機從本質上而言是債務危機,由于次級債貸款利息是與基準利率掛鉤的,因此調低聯邦基金利率可以有效地降低違約率,從源頭上緩解危機。

第三:即使美聯儲在通脹壓力下不能大幅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美國政府還有其他方法來應付次級債危機。[論文網]例如批準吉利美和房利美等政府性抵押貸款機構購買次級債或者為次級債提供擔保、對即將重新設定貸款利率的抵押貸款進行展期等。然而,無論是發達國家中央銀行的集體緊急注資或美聯儲下調基準利率,還是美國政府要求政府性抵押貸款機構為次級債提供擔保,這些應對措施雖然在短期內能夠遏制危機,但是將會導致機構投資者形成如下預期,即一旦資本市場出現問題之后,政府將立即提供援助。這種預期將在中長期內滋生道德風險,如果美國次級債危機進一步擴散,造成固定收益證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全面危機,那么可能造成國際短期資本撤離美國市場(尤其是來自日元套交易的資金撤回日本國內),美元大幅貶值,美國國內長期利率上揚,美國經濟陷入中期衰退的后果。

(二)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以短期而言,如果美國次級債危機引起全球對沖基金調整自身資產組合,增加流動性資金的比例,那么可能造成國際短期資本從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撤離。由于外國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實際上遠遠超出政府統計口徑內的規模,如果外國短期資本發生大規模抽逃,可能導致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下跌。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刺破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泡沫,資本市場全面下跌引致的財富效應可能抑制國內總消費,從而影響經濟增長。

第二:以中長期而言,由于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相對于美國經濟和美元匯率存在一定的獨立性,一旦美元大幅貶值、美國經濟陷入中期衰退,那么相對堅挺的人民幣和相對健康的中國經濟,將會吸引大量的短期資本重新進入中國境內。中國資本市場在經歷了短期內外國資本撤出導致的調整后,很可能重新被流入的短期外國資本推高,甚至引發更大程度的投機泡沫,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埋下隱患。

第三:大量的日元套利資金撤出美國回流日本,可能造成全球主要貨幣匯率發生大幅調整(美元貶值和日元升值)。這一方面會影響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穩定,另一方面會引發以美元資產為主的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實際購買力下降。

第四: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將導致美國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經濟衰退引發的美國國內經濟矛盾的增加,以及進入總統選舉年度的影響,將會加劇中美貿易摩擦,美國政府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可能顯著加大。如果美聯儲通過連續調低聯邦基金利率來避免次級債危機的擴散和升級,這也會對人民幣匯率和利率政策的實施空間造成掣肘。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將會進一步縮小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利差,一方面引致更多的熱錢流入中國,另一方面將會進一步限制中國貨幣當局運用加息手段來調控國內通貨膨脹的能力。中美利差的縮小將會凸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壓力。換句話說,美聯儲為應對次級債危機的降息舉措將會進一步限制中國政府自主運用貨幣政策的空間。

三、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和出口企業的影響

(一)中國股市

根據亞洲銀行相關分析報道: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在美國次貸危機的背景下經歷了“黑色星期一”,23日又在美聯儲的降息救市措施中止跌回漲。這期間滬、深股市緊隨全球股市,在21、22日兩天內暴跌13%,23日隨全球市場一道部分收復失地。這幕發生在嚴格資本管制條件下的中國與全球股市聯動,以及去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下跌時發生全球股市循環暴跌,使人們更加關注二者的關聯程度,進而擔憂日漸惡化的美國次貸危機會在多大程度上殃及中國股市。中國股市經歷著一個特殊時刻。2008年3月31日、4月1日,上證指數連續大跌累計251點,一度跌破3300點關口,眾多分析人士眾口一辭:預期的救市政策落空導致下跌。

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越來越無法預期。2008年初,多數宏觀專家預期2008年GDP增幅在10%-11%之間,現在,由于美國次級債危機、以及外資企業遷移等諸多不利因素,宏觀分析專家又開始下調自己預期。在一些資本市場專家看來,中國經濟下滑的風險在加大,而股市縮水更是疊加了這種風險,所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股市已經處于不平衡狀態,如果股市連續下跌,不僅會危及到股市投資者的利益,還可能危及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美國次貸危機已經成為引發全球股市波動的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它可以通過市場傳導、貿易傳導、資金傳導等渠道影響中國股市。

1.市場傳導渠道。有觀點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美國股市暴跌,引發港股及H股下跌,并通過學習A+H股的比價效應引起中國A股大盤下跌。但也有人認為H股的價格傳導效應并沒有想像的強烈。在全球股市中,美股是主板,港股是副板;在大中華經濟圈中,港股也是副板,A股才是真正的主板。因此是美股的暴跌只是A股下跌的一個外因,其對A股的影響只能是短期的、心理的,而不是長期的、根本的。

2.貿易傳導渠道。有觀點認為,美國次貸危機若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必然會引起美國對中國出口需求下降,對中國這樣一個對外依存度很高的經濟體來說,這種打擊是很嚴重的。中國經濟也可能由此步入衰退,中國股市可能因此暴跌。但也有觀點認為,中美的貿易結構決定美國的暫時衰退不會嚴重影響中國出口進而影響中國股市。美國出口到中國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則主要是低附加值、低檔次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彈性小,其需求量不會因美國衰退而迅速減少。美國收入下降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收入效應,二是替代效應。就收入效應而言,無疑會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而就替代效應而言,收入減少了,美國消費者會放棄高價高檔商品,而增加對低價低檔產品的需求,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反而會上升。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就是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不能很深,否則對一切產品的需求都會降低。從實際效果上看,人民幣的升值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中美的貿易順差并沒有縮小,可能的原因是匯率變動雖然導致中國出口商品漲價、但尚未突破美國人心理價位,美國對中國產品需求量變動不大,反而因為漲價的因素,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金額提高了。如果人民幣一直加速升值,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拐點。

3.資金傳導渠道。有人認為次貸危機改變了國際資本的風險傾向,大批熱錢可能逃離系統風險較高的發展中國家股市(包括中國),從面導致這些股市的全線下滑。但也有觀點與此相反,認為東亞股市可能成為國際熱錢的“避風港”。

4.中國股市與全球股市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對于中國股市的大幅回調,業內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比如市盈率太高,A股泡沫太多;盤子越來越大,需要深度回調;然而,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以及中國股市正產生影響。

在上證所一高管看來,美國次貸危機雖然對中國股市沒有直接的影響,但產生了很大的間接影響。比如上市公司的出口業務受挫,股民的信心受挫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股市已不再是獨處一隅的世外桃源,中國經濟已融入國際經濟體之中,中國股市與全球股市的關聯度也越來越緊密。這一點在中國股市的體量上可以得到印證。200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總市值最高達到了28萬億元,列亞洲第二,全球第六。如果加上深交所、港交所、臺交所,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已處在世界交易所的前列,可謂舉足輕重。這樣一個迅速崛起的新興市場,與世界聯動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換言之,當美國因為次貸危機而波及全球股市下挫時,中國股市巨幅震蕩也在所難免。

(二)中國銀行業

中國各大銀行損失多少?中國一些大型國有銀行近年來在重組和海外上市之后增加了海外投資。不過分析師表示,這一過程并不意味著一定將出現新的風險。摩根大通駐香港分析師JingUlrich表示,根據傳統,中國的銀行對于海外投資的風險非常謹慎,通常只會購買少量評級較高的債務擔保憑證,這使得次級抵押貸款的損失相對于銀行總資產的比例非常小。

此前,根據《證券市場周刊》測算,中國六家商業銀行也未能幸免,其中中行虧損額最大,約為3815億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銀行依次虧損5176億元、1120億元、2152億元、1103億元、0119億元。一家深涉次級債危機的美國金融機構香港公司人士預計,中國銀行等六家銀行在次級債券美國次貸危機中約產生49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三)中國出口企業

美國次級債危機正導致美國消費市場出現疲軟跡象,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中國企業受到了牽連。美國[論文網]零售商同店銷售額增長大幅放緩,股價下跌厲害,企業競爭、盈利壓力很大。據美國大型辦公用品零售商Staples的一位采購經理消息,中國出口可能面臨訂單減少、利潤縮水的危險。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國際訂單轉移的風險正在加大。有貿易商反映,由于中國出口退稅下調以及加工貿易政策變化等,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正在退去,“采購商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開始培養印度、越南等其他地區的供應商。”

次級債危機殃及中國出口。美國次級債危機的負面效應正擴大到消費市場。首當其沖的是美國零售商。Staples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放緩,由于沒有達到華爾街的預期,股價出現下跌。而零售商的壓力直接傳到了中國出口企業。浙江一家服裝出口企業今年訂單已經在減少,很多企業由于訂單“吃不飽”而出現生產設備閑置。

同時零售商對中國商品的價格變得更加敏感。由于競爭壓力增大,零售商在終端市場根本不敢提價,而是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如沃爾瑪比往年早3周就開始提供打折商品。這使零售商比以往更迫切需要低價采購,面對今年中國制造成本上升,他們并不愿意加價。

由于沃爾瑪要求維持去年的訂單價格,福建泉州順美集團公司今年就放棄了這個訂單。現在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具體影響還不明朗。但從宏觀上看,央行研究顯示美國經濟放慢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就會下降6個百分點。中國產品價格優勢受挑戰。相對于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壓力,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更大風險是產品價格優勢正在退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認為,目前對中國出口影響更多來自內部,包括出口退稅下調、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原料漲價、工人工資上升等,制造業出口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

此外,加工貿易新政策規定,企業進行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時要繳納保證金,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壓力。東莞一家木制品玩具企業現在已經把工廠的規模縮小了一半,年生意額從8000萬元人民幣減到4000萬元左右,準備堅持一段時間或者關閉。

而不少企業擔心客戶流失,并沒有敢提價。現在出口企業都在談如何生存,不談發展了。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表示,一般工廠的利潤在2%~5%,如果退稅、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或者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企業就要虧損了。現在不少做服裝、文具、塑膠的企業把資金投向房地產和股市,如服裝企業雅戈爾在寧波、杭州等地出“天價”拿地。

國際訂單轉移加速。在中國制造受次級債危機以及內部成本壓力之際,國際訂單的轉移正在加速。目前中國制造的成本已經無法承接低價的訂單。浙江一家以出口服裝為主的貿易公司現在比較老牌的服裝出口公司都不再做沃爾瑪的訂單了,因為價格太低,基本上沒有多大利潤。由于沃爾瑪訂單提不了價,工廠沒法做,現在可能至少有20%的服裝訂單轉移到了越南、柬埔寨等國家。

而玩具等其他行業也面臨同樣的狀況。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玩具一部,由于成本上漲,面料便宜、設計簡單、拿給哪個工廠都能做的低檔產品不做了,因為這類毛絨玩具的利潤在1%~2%就已經很好了。

但是采購商卻不會因此停止追求更低價格的產品。對于工廠的提價要求,德國零售商TKI有限公司,因為公司在孟加拉、印度有工廠,選擇性大,哪邊便宜就把訂單下在哪邊。

國外采購商已經在策略上決定,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而分散風險。中國不是唯一出口國,他們開始培養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的供應商,而之前在中國的訂單也開始出現轉移。

訂單轉移的風險被低估了。目前,玩具這一塊的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來越多,美泰也已經表示要將30%~40%的訂單轉移到別的國家,如印度的布玩具、越南的木制品玩具就發展很快。

四、政策建議

尚福林指出,從目前看,由于中國金融系統在次貸領域介入有限,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短期影響有限;但從長期看,隨著次貸危機的蔓延,可能會降低外匯需求,對中國出口企業產生影響,從而對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產生沖擊,間接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穩定。

此外,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國際資本流動日趨頻繁,對沖基金活動和跨國投資并購活動更加活躍。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新興市場的沖擊可能進一步加大,進而可能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要高度關注國際金融運行和波動,把強化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始終放在戰略高度,不斷增強中國資本市場在開放條件下的抗風險能力。

(一)金融市場的過度反應和預期自我實現會加劇金融波動的程度,甚至會導致危機。市場信心已成為貨幣和監管當局管理的重要內容。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表明,在宏觀經濟沒有惡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時,由于投資者恐慌情緒的蔓延導致了各國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劇烈動蕩。同樣,此次在宏觀經濟尚佳的情況下市場的過度反應使得次級債陷入惡性循環。對沖基金在次級債衍生品上的損失,引起投資者信心動搖,開始紛紛贖回,這迫使基金在超低價位平倉套現,給市場帶來進一步的拋售壓力。更有甚者,它也使投資者預期發生改變,資金對債券(國債除外)的需求降低。不僅次級貸款及其衍生產品無人問津,其他債券(包括一些平時熱門的證券)也變得有價無市,基金無法在市場上套現以應付贖回,市場流動性全面緊張。市場的恐慌甚至導致了與此關聯不大的資產價格下跌,在衍生品市場日益發達,各個金融市場聯系日趨緊密的今天,市場的過度反應、投資者信心的動搖會波及金融市場全局。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和監管當局,吸取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聯手相救,應及時向市場補充流動性以穩定信心,可圈可點。

(二)需要盡快建立股市的風險防范機制。

次貸危機后美國大力度的貨幣、財政刺激政策加劇了全球的流動性過剩,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中國[論文網]資本市場的沖擊可能進一步加大。由內外因素誘發的股市波動有可能會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嚴重影響。制度是市場運行最有益也最有效的防洪堤,防范和化解市場的矛盾和風險需要全新的市場制度和全方位的危機意識。有關部門應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對資本市場帶來的影響,建立健全股市風險的預警、監控和防范機制,完善各類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同時要加大對廣大民眾的金融教育,增強整個社會的風險意識。

(三)嚴格資本監管、密切關注熱錢。

趨利性是資本移動的唯一動機。在美國經濟唱衰、美國利率下跌及美元匯率看貶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有奧運預期、經濟基本面良好及人民幣升值三大利好空間支撐,必將成為國際熱錢流入地。雖然中國有著嚴格的資本管制制度,但熱錢通過外貿、FDI等渠道變相進入中國的數額仍然很大。中國有關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密切關注國際熱錢可能對中國股市和經濟帶來的沖擊。同時,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應權衡上調利率對國際熱錢流入的進一步刺激,將更多權重放到對匯率政策和財政政策工具的運用上。

(四)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一柄“雙刃劍”,其相關產品雖然可以對沖風險,但不會消滅風險。加強對衍生品市場的風險控制和監管是核心。

衍生品是提供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重要工具。MBS出現之前銀行放出按揭貸款的能力完全取決于接納存款的多少,該產品的出現極大地增加了銀行發放按揭貸款的能力;同時金融衍生產品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杠桿,放大了購買資產的能力。然而,衍生品也使得各類金融機構以流動性為鏈條,捆綁在一起。風險雖然可以對沖,但不會消失,特別是如果大量機構參與此類產品的投機,衍生品的風險將加劇放大。一旦鏈條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便會引起連鎖反應。此次次級債風波表明:借款人的抵押貸款被打包發售MBS,而MBS又和其他債券一起被打包發售,甚至CDOs會被進一步打包發售更為復雜的衍生產品。復雜的數學模型和產品結構使得投資者與初始貸款人之間信息不對稱,難以準確估計違約情況;而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桿性使得實體經濟的問題被加倍放大成為可能。加上很多金融衍生品缺乏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投資者需要自己評估價值,不同估價方法得出的結果差異很大。例如,此次發生問題的次級債規模和損失較易確定,而與此相關的信用衍生品的規模和損失卻難以統計。一旦發生問題,這類產品可能會有價無市,對沖基金將難以為繼,引發相關機構的連鎖反應。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給各國準確地預計危機程度和采取相應措施帶來很大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講,除金融機構本身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外,貨幣和監管當局也應加強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管理。

(五)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條件下,金融市場運行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各國金融機構和各國政府之間的及時協調和應對至為重要,國際金融合作將成為發展趨勢。

此次次級債風波使人們看到了經濟全球化的新圖景。一個始于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區區產品問題,卻很快擴散開來。債券市場遭到恐慌性拋售,赫赫有名的投資銀行高盛的債券居然賣到垃圾債券的價格。受潛在的流動性收緊預期的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的商品期貨價格也紛紛下跌。而英、法等歐洲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投資于美國次級債及相關衍生產品,不但使這些機構發生了恐慌,同時也造成了這些國家股市的動蕩。日、韓、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雖然在次級債領域涉足不深,但在全球投資者已是“驚弓之鳥”的狀態下,資本市場也出現了暴跌。這說明世界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局部市場的問題可能會引起其他市場的連鎖反應,產品危機會引發金融危機。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各國金融市場互相滲透,危機極容易在各國之間相互“傳染”。正是在這一新背景下,各國央行和監管當局充分認識到國際金融合作的重要性。聯手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并果斷快速地啟用了諸如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干預市場,緩解了金融結構的流動性風險,避免了次級債風波的擴散,從而進一步避免了金融危機的爆發。這種新局面與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那種坐山觀火,甚至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形成鮮明對照。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和鞏固國際金融合作機制,發展和擴大國際金融合作平臺意義重大。在世界金融市場聯系日趨緊密的今天,擯棄那種被動防守,因噎廢食的心態,以開放的姿態,在提高本土市場各類主體的抗風險能力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與合作。

(六)審慎有序地推進中國金融體系開放。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資本流動日益頻繁,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但是美國次級債危機警示我們,全球化這枚硬幣有兩面,一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一面也會造成風險以更快的速度蔓延。次級債危機發源于美國,但迅速波及到歐洲、澳大利亞、拉美、亞洲,演變成一場世界級別的危機,其蝴蝶效應不可小視。金融市場上的危機有很大的傳導性,即使危機來自發達國家,中國這樣謀求開放的發展中國家也不能獨善其身。當前,開放中國的金融體系,是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謀求更好發展的舉措,但是因為中國金融市場尚在建設初期,金融產品和市場的抗風險能力都有待完善,這就更需要關注全球金融市場,加大對跨境資本的監管,提高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增強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審慎有序的推進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

首先,中國商業銀行應充分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后隱藏的風險。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賽爾資本協議,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后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于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

其次,應該通過開展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來促使機構投資者和商業銀行共擔信用風險。由于美國國內的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已經非常發達,本次次級債危機并沒有導致發放次級債的房地產金融機構的全面破產,因為次級債供應商已經通過證券化把部分貸款的信用風險轉移給機構投資者。然而在中國國內商業銀行還沒有進行貸款證券化的條件,一旦出現大規模違約,商業銀行將承受所有信用風險。考慮到商業銀行在中國融資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房地產抵押貸款出現大規模違約,可能引發中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因此,應盡快開展中國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全面試點和推廣工作,讓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與商業銀行共同承擔抵押貸款的信用風險。

最后,中國商業銀行在提供住房抵押貸款時應該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本次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源頭就是美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松了貸款條件和推出了前松后緊的貸款產品。因此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級債危的教訓,第一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第二應該采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

(七)加大節能減排、新能源、化工和鐵路等領域的投資力度。

在全球經濟走弱,波及到中國出口,消費相對緩慢的背景下,經濟增長可能出現由過熱向另一個極端發展的趨勢。不排除管理層在環保、新能源、交通運輸如鐵路、基礎原材料比如礦類行業加大投資力度,利用投資來穩定經濟增長,從而緩解外部沖擊的風險。這種結構性的產業政策將兼顧抑制經濟過熱和產業不均衡發展,同時在國內經濟遭受外部沖擊的時候,有效緩解經濟衰退風險的雙重作用。目前來看,在外部經濟增長減速、出口可能大幅縮減的背景下,建議政策面加強對以下幾大領域的投資:

一是節能減排領域,大到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小到限制塑料袋使用,國家對污染和能耗問題的重視可見一斑。而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節能減排行業反而可能在經濟增長變慢的情況下,成為強勢增長行業。

二是新能源領域,政策面目前大力扶持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經濟增長放緩也可能刺激政策面反而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化工和鐵路領域,這些都是經濟結構調整中將要重點扶持的領域,也是國家政策能夠完全有效施加影響的領域。

參考文獻:

[1]李翀論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原因和影響[J]經濟學動態,2007,(9)1

[2]曹遠征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次級債風波的分析與啟示[J]1國際金融研究,2007,(11)1

[3]高維濤劉慧美國次級債危機及對中國的啟示[J]地方財政研究,2007,(11)1

[4]張明透視美國次級債危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07,(9-10)1

[5]人民日報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正產生影響1人民日報,2008-02-131

[6]里仁次貸風暴太猛中國銀行危機或超美國2007-08-171

[7]中國經營報美國次貸危機讓中國出口企業面臨更大風險1四川在線,2007-11-251

[8]中國寧波網美國次貸危機從四個方面影響國內股市12008-01-161

[9]新華網救市激辯空前高漲政府巋然不動隱現新思維12008-04-061

[10]上海證券報美國式救市政策已出1中財網,2008-03-1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民县| 黔南| 科技| 龙游县| 肃宁县| 永泰县| 商城县| 泸西县| 诸城市| 崇仁县| 霍邱县| 榆树市| 清水河县| 汾阳市| 定远县| 辽阳县| 遵化市| 元氏县| 宁南县| 延津县| 潍坊市| 阳曲县| 临洮县| 会东县| 漠河县| 彭水| 镇雄县| 溆浦县| 嘉兴市| 克拉玛依市| 宁河县| 綦江县| 延津县| 宝鸡市| 横峰县| 丹寨县| 衢州市| 蒙自县| 图们市|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