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節慶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社區參與的農業節慶是農民參與農業節慶的重要形式,它能從根本上增加農民的收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通過農業節慶的開發建設,能夠加速鄉村非農化進程,促進鄉村城鎮化的發展,最終實現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社區參與;農業節慶;創新發展
1社區參與的農業節慶的作用
(1)農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少了流通環節。
在傳統農業中,農產品要經過多個流通環節才能到達消費者,中間每增加一個環節,商品價格就相應增加一次。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和消費者都沒有得到實惠,而且由于中間環節多,造成商品流通慢,極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社區參與的農業節慶中,農民直接參與節慶活動,利用農業節慶把新鮮蔬菜、土特產、水果、水產等農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既滿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還帶動了農產品市場的發展。
(2)營造良好人文環境、提升農業節慶目的地形象。
區域形象是一個整體概念,它是由地方文脈、人文環境等所構成的人們心目中的認知和評價。要塑造良好的地區形象,必須把社區文化和居民參與納入重要的認識高度,要廣泛地吸引和引導當地居民參與農業節慶活動,共同塑造和提升目的地形象。
(3)社區參與的農業節慶,是農業節慶旅游的重要補充。
農業節慶是促進農村旅游創新發展的助推劑,而農業節慶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各種相關資源,考慮當地社區居民的共同利益,結合地方經濟優勢和產業特點,走農業節慶和旅游聯動開發的道路。
(4)社區參與是農業節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考慮社區因素是實現農業節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農業節慶發展中,社區將全面參與農業節慶策劃、農業節慶活動過程等多方面的內容,忽視社區參與,將有悖于農業節慶可持續發展,最終可能引起環境惡化和文化異化,導致社區關系緊張等等威脅。
2社區參與在農業節慶活動中的問題分析
(1)農業節慶的體制問題和居民觀念問題。
政治文化傳統中民主意識淡薄,這是影響居民參與的根本原因,中國傳統文化一向崇尚權威和權力,以服從命令為正統。很少有人會對決定提出異議,更談不上參與決策了。人們頭腦中存在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決策是領導的事,與老百姓無關。政府行政管理體制中權力相對集中的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參與機制的形成。
(2)經濟發展水平問題。
我國相對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是限制居民參與的重要因素。有限的資金必然會影響到居民參與的范圍、程度和效果,因此很難引入居民參與機制了。觀念障礙是主觀因素,資金缺乏卻是客觀條件的限制,僅靠轉變觀念和發揮能動性是解決不了這一問題的。因而無法對農業節慶活動發展決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而淡化了其作為參與者的角色。
(3)社區居民對參與缺乏足夠的理解。
居民是作為參與界節慶活動的主體。因此就不能不考察居民主觀方面的限制性因素。一些居民之所以對參與不感興趣,除了受到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外,對節慶活動的理解程度和態度,對自身在節慶活動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位等的認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同樣,受傳統意識的影響,人們眼中的方針政策與自身的利益是對立的。所以,要取得居民的充分理解并非易事。3社區參與的農業節慶創新發展策略
(1)取得居民理解支持。
通過農業節慶活動給予居民實際的利益來消除他們對農業節慶發展的疑惑態度和對農業節慶發展決策的模糊感。包括節慶活動鼓勵居民參與,并適當給予優惠;保護當地居民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不受干擾等。制定計劃,加強對居民的教育,提高他們參與的水平和能力,實際上就是居民參與節慶活動各項內容的具體落實。
(2)充分尊重、合理利用社區文化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俗。
在農業節慶活動過程要必須積極扶持社區,要包容社區習慣,合理利用社區文化中的某些積極因素為節慶活動所用。要合理利用“慣例法”(如民族慣例、宗教習俗等)在資源與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應充分尊重社區居民的意愿,將社區建設當作是對社區居民服務的有效手段。
(3)加強社區管理,重視社區培訓。
一方面,農業界節慶策劃需要使公眾具備參與對話的知識條件;還要對節慶活動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與宣傳,使公眾在了解、熟悉的基礎上進行評議。對這些涉及到其自身利益的問題進行評議,從而使參與能夠有目的、有針對性、有效率地進行;另一方面,對居民在節慶活動的各項參與活動進行合理而有效的組織,規范社區居民的參與行為和利益,具體可包括事前動員、媒體宣傳、相關活動的組織引導、資料發放、方案探討、意見收集、規劃人員的跟蹤參與等。
(4)協調社區關系,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程度。
農業節慶活動必須讓節慶主辦者、參與者尤其是當地居民之間能夠創造“雙贏”或“多贏”的農業節慶發展機制。還應倡導開放式社區參與式管理,在農業節慶開發與經營管理上努力提高攝取居民的參與程度。
參考文獻
[1]戚能杰.農業資源與節慶產業發展關系探討[J].才智.2007(2):5152.
[2]鄭群明,賀小榮,陳耿.農村居民閑暇生活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