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將有大的發展,這將直接拉動對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
房地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占每年固定資產投資的七分之一。我國又處于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對房地產的總量需求每年都在增加。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對房地產業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從總體上看,入世有利于房地產業的發展。入世有利于加速我國房地產業市場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有利于提高房地產業的勞動生產力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擴大外商對房地產業的投資規模,擴大房地產的融資渠道,從而帶給我國房地產市場難得的發展機遇。
國際經驗表明,在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美元以前,住宅業將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申奧成功后我國房價再次火爆,預示著在我國新一輪逐步形成的消費浪頭中,房地產市場將持續升溫。物業管理行業作為房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而這個發展需要大量的物業管理專業人才。
2.我國的物業建筑面積呈不斷增長之勢,物業管理行業正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門物業管理人才。
我國的物業建筑面積呈不斷增長之勢。以北京、上海為例,有關部門統計:從1991年到2000年,北京共新建住宅9687.1萬平方米,年均新建住宅968.7萬平方米,到2000年年底,全市住宅總量將近1.9億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積16.2平方米。據了解,按照1990年開始編寫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1年到2010年每年的房屋建筑量按1000萬平方米計算,其中住宅675萬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525萬平方米,這樣,預計今后20年可新建住宅1.05億平方米,前10年新建5300萬平方米,到2000年時常住城市人口為750萬人,住宅總量1.39億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可達9.6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積14.4平方米;后10年再新建5200萬平方米,到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達到850萬人,住宅總量達到1.9億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11.18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積16.76平方米。單看上海的商品房這一項,就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上海新建商品房年銷售面積在1997年686萬平萬米;1998年1151萬平萬米,比上年增長68%;1999年132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2000年1397萬平方米(快報),比上年增長5%;2001年1-2月商品房銷售131.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88%這么廣大的物業市場不能再走舊式的房屋管理老路,要發揮,提升其價值,必須與現代物業管理這種新的管理模式相結合,走這條路,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結果。這就需要大量的物業管理專業人才。
目前內地物業管理行業正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我國物業管理的市場需求將增大,進入物業管理的物業規模和物業種類也將增多。隨之而來,人才市場將出現高級物業管理人才供不應求現象。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已由引進國外管理技術轉為向內地其他省份輸出管理技術,如深圳就有30多家物業管理公司涉足內地市場。在廣州、深圳,物業管理越來越為人們廣泛接受,連一些醫院都引入物業管理。因此,內地物業管理行業與國際接軌進行專業化管理,已成為必然的趨勢,而物業管理人才摮韻銛也就很自然了。
3.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號召“推廣和規范物業管理”,指明了物業管理的發展方向,推動了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
除現有住宅小區必須進行物業管理外,伴隨著政府機構的體制轉軌和企事業單位的改制,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的后勤服務也將社會化,物業管理的客觀需求已經產生,而且會越來越多,萬科物業負責建設部機關大院的物業管理和蓮花物業負責國家計委生活區的物業管理已經說明了這一點。總的來說,這個行業在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
綜上,物業管理市場有很大的容量。需要大量的專門管理人才。
二.物業管理人員現狀的分析
物業管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早些時候,入行的物業人員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是情理中事。現在的物業管理人員的來源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由原房管所職工直接轉化而來的,這類人員不熟悉現代物業管理的模式;另一類是學公共管理,飯店管理的人員,他們有一定的能力,但不熟悉物業管理的細微方面。還有一類是物業管理的中專生,高職生以及大專生,他們能夠勝任基本的物業管理工作,但往往缺乏管理的戰略思維,創新思想,在工作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具備從戰略上進行管理的能力。物業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與業主的期望要求不相適應。隨著高檔物業市場的不斷涌現,只有高素質管理人才才能提供適應智能化、網絡化等高質量的物業管理。
人才對企業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業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到物業管理的質量水平,而且事關整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對于物業管理這樣的服務性行業來說,好的管理人員就是企業的旗幟。所以,好的的物業公司都在進行對物業管理人才的激烈爭奪。甚至有公司在網上發帖子詢問:“物業管理有沒有本科生?”
綜上所述,目前,物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層次不高,物業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有限,物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偏底,已經制約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企業和社會都期望高校能夠培養出高水平的物業管理人才。我校的物業管理本科教育可謂是應時而生。
三.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通過對各地高校該專業的設置情況的認真調查和仔細研究,我們認為,目前大概有這樣三種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
1、以服務理念為中心的模式
深圳的物業管理是我國物業管理的排頭兵。深圳的物業教育也相應的開展的很早,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經過對深圳房地產職工大學,深圳市電子科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等大中專院校的物業管理課程設置的調查,我們認為深圳物業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服務理念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與業主交流的技巧,這樣做的優點是:物業管理人員能以服務取勝,有利于樹立企業的品牌;缺點是:物業人員不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且難以勝任總體性的管理工作。
2、以技能為中心的培養模式
上海也是物業管理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上海的物業管理專業多由一些有理工背景的院校創立,如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因而形成了以技能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如由同濟大學與上海市房地局合作創設的同濟大學高等技術學院房地分院的物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從事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的運行維護、能源和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及大型物業管理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建筑、機械、熱工、電工電子和計算機應用等技術基礎知識;掌握現代智能化樓宇設備設施(如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建筑電器、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構造與性能。這樣的課程設置就明顯的體現了培養學生技能的意想。這樣的培養模式的優點是:物業管理人員有能力為業主解決一些技術性問題,容易出實效。但缺點是:很難體現出管理和經營理念。物業管理人員的眼界放不開。難以勝任戰略性的管理工作,不利于物業管理企業的長遠發展。
3、復合型的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
北京的物業管理教育相對深、滬兩地而言,開始的較晚。比較早的是我校和海淀走讀大學,通過對我院辦學經驗的總結,以及對其他在京院校的考察,我們認為北京的物業管理教育吸取了深、滬兩地好的辦學經驗,走的是復合型的人才培養道路。盡管這條路還不成熟,但它畢竟代表了物業管理教育的發展方向。目前的高職教育的畢業生有一定的管理知識,又能處理物業管理的各類基本問題,深受用人單位好評。本科教育將把這條路更深入的走下去。
四.北京林業大學的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隨著高檔物業市場的不斷涌現,只有高素質管理人才才能提供適應智能化、網絡化等高質量的物業管理服務。因此,有專業知識(如計算機)、知識面廣、有豐富管理經驗、溝通能力好、應變能力強,熟悉有關政策法規的人才深受物業公司的青睞。
根據這樣的市場對物業管理人才的要求標準,和對院校該專業設置情況的借鑒,以及結合對物業高職的辦學經驗,特別是從我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經過仔細研究,我們提出了北京林業大學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1.培養方向:我們專業的培養方向是小區主管,寫字樓經理等較高層次的物業管理專門人才。
2.培養模式:
(1)學術上:培養為文、理、工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能靈活運用多科知識,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2)方法上:掌握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在明確的管理思維的支配下,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能靈活的解決問題。
(3)經營上:服務理念和服務技能相結合。既能運用經濟管理知識,又有一技、甚至多技之強。有為業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理念上:把傳統管理理念和現代經營理念相結合。既不擯棄傳統,又不排斥創新。能辨證的吸取他人的管理經驗。
3.培養特色: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我校自身的特點,我們提出了自己的特色:
(1)物業管理智能化
(2)物業管理綠化4.主要課程結構:針對該專業的特點,我們提出了十大模塊:
(1)基本素質模塊:包含政治修養課,外語,計算機基礎,以及高等數學等。
(2)物業管理綜合素質模塊:包含應用文寫作、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等。
(3)物業管理法律模塊:物權法、經濟法、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等。
(4)物業管理建筑模塊: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裝飾材料、室內裝飾工程等。
(5)物業經營與管理模塊:管理學、市場營銷、戰略管理等。
(6)計算機信息系統模塊: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語言(VISUALBASIC)、數據庫、及其應用等。
(7)智能化模塊:物業自動化設備管理、自動控制系統、物業智能化系統等。
(8)物業管理財務模塊:物業財務管理、物業會計、物業成本會計等。
(9)物業綠化模塊:綠地施工與管理、園林樹木、物業環境綠化管理等。
(10)房地產模塊: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房地產估價、房地產金融與投資。
綜上所述,物業管理是一個朝陽行業,人才對這個新行業來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一片大好和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已經要求高校培養高級物業管理專門人才。物業管理的本科教育可謂是應時而生,我們通過廣泛的調查,提出了有北京林業大學特色的物業管理專門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以物業管理智能化和物業管理綠化為特色,從管理和技能各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模式應該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既符合市場需要又有學者氣質的優秀物業管理人才。
當然,由于本文提出的培養模式的細節還不完善,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請大家多提意見,本人將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