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球價值鏈中小企業國際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分析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如何迅速進入國際市場,獲取競爭優勢,降低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提高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競爭力。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中小企業;國際化
1價值鏈理論的提出
“價值鏈”理論是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來的,他認為企業是一個綜合設計、生產、銷售、運輸和管理等活動的集合體,其創造價值的過程可分解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關聯的增值活動,總和即為“價值系統”。其中每項經營管理活動就是這一“價值系統”的價值鏈。
2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中小企業國際化機理
2.1全球價值鏈的構成對中小企業國際化分析
(1)全面考慮價值鏈的各環節,充分認識和分析生產要素的差異性
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由于世界各國的生產要素構成比例不同,造成價值鏈各環節所要求的生產要素相差較大,比如說,產品開發環節所要求的主要是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專業技術和首創精神的科技人員,而產品的裝配環節則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這就要求中小企業以比較成本優勢為原則,對價值鏈進行分工,使之轉化為價值鏈上某一特定環節的優勢。
(2)抓住價值鏈中戰略環節,獲取競爭優勢
價值鏈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在一個企業眾多的“價值活動”中,并不是每一個環節都創造價值。企業所創造價值主要是來自價值鏈上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尤其是能夠長期保持的優勢,就是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價值環節的優勢。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也就抓住了整個價值鏈。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要深刻剖析自己,以全球的企業基礎結構略眼光,運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企業外部國際環境,包括東道國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治環境、社會與文化環境等,并運用科學的國際投資環境評價方法對其評價,知曉企業所面臨國際環境的機會與威脅,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勢與劣勢,從企業內外環境的相互聯系中做出更深人地分析評價。同時結合鄧寧的OIL(折衷理論),明確企業特定資產所有權優勢(包括技術優勢、規模優勢、組織管理和金融貨幣優勢等)、內部化優勢及國家區位優勢(包括東道國的自然資源,低成本、有效率、有技藝的勞動力,市場較大的規模和較快的發展,限制進口的貿易壁壘,政府制定的吸引外國投資的政策等)。通過分析,緊緊抓住和發展價值鏈中的戰略環節,并對價值鏈進行合理的地理布局,采用集中設點或分散布點(這要結合企業自己的“價值活動”的具體狀況以及目標市場的具體環境而定),獲取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壟斷競爭優勢。
(3)全球價值鏈分解、整合以及價值鏈管理的虛擬化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這就要求社會分工更加細化,致使價值鏈的增值環節變得越來越多,結構也更復雜。一種產品或服務所形成的價值鏈過程已很少由一家企業來完成,除非企業具有非常充分的資金和十分全面的能力。于是價值鏈就開始分解。一些新的企業加入價值鏈,并在某個環節建立新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表現為在該環節上具有成熟、精湛的技術和較低的成本。它們的進入使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迫使其不得不放棄某些價值環節,從自己的比較優勢出發,選擇若干環節培育并增強其競爭能力,重新確立自己的優勢地位。這些原本屬于某個價值鏈的環節一旦獨立出來,就未必只對應某個特定的價值鏈,它們也可能加入到其他相關的價值鏈中去。于是出現了新的市場機會——價值鏈的整合,即可以設計一個新的價值鏈,通過市場選擇最優的環節,把其聯系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價值鏈。在生產能力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整合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而價值鏈管理虛擬化同樣可以實現價值活動共享,重新定義了企業的邊界和規模經濟,使得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可以獲得競爭優勢。
2.2全球價值鏈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對策分析
2.2.1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找準位置
目前中小企業在跨國公司的全球價值鏈安排中仍處于較低或“外圍”的分工地位。因此,中小企業應利用伴隨著產業全球化的深入而跨國公司正在進行的全球價值鏈網絡的重新嫁接、延伸、擴張和協調的良機,通過利用中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市場區位優勢,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主動鏈入,并進行適當的制度安排,以避免一哄而起而導致同水平、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保持和強化“船小好掉頭”的優勢。靈活的生產機制、經營方式和產權體制是中小企業獨具的競爭優勢,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安排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靈活性較強;在面臨動態的市場變化時調整生產結構和組織結構的能力較強;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進行了改制,產權結構得到了優化調整,這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排除了可能的障礙。與此同時,應以中小企業這一主體,進行技術創新與技術積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推動我國產(企)業技術的革新與進步。只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品和實現產業升級,人們才能不受制于“中心-外圍”模式,擺脫在跨國公司全球價值鏈體系中所處的“外圍”地位。
2.2.2在跨國公司價值鏈策略調整之際,積極抓住機遇
當前新型國際分工條件下,跨國公司開始意識到下游服務環節的范疇遠比原有的保修環節廣泛得多,只有不斷開拓下游服務環節,才能保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根據對世界市場客觀現實的認識,跨國公司重新評價其主產品利潤率,主動調整其價值鏈策略。其中包括:開展多元化服務、產品與服務結合、產品與客戶結合和控制渠道。基于跨國公司以上的價值鏈策略調整,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明確自身的競爭實力,根據營銷渠道的長短來采取相應策略向下游環節拓展,重視與其下游市場有關的人才隊伍建設。
2.2.3利用集群效應實現中小企業的國際化
這里所說的“集群效應”,主要是指通過企業的集群而形成的統一對外促銷、規范品質標準、認同專項技術、推廣共同商標、共享集群信譽等效應。例如,推行品牌戰略時,單個中小型小企業往往因為資金不足和有限的產品設計能力,不能夠獨立完成,而共同使用品牌,擁有統一的銷售機構的中小企業集群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陷。而且,中小企業集群的集體談判能力也較單個企業強。通過統一對外談判,中小企業集群可以獲得更多訂單,并更容易得到政府產業政策的優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小企業必須實行集群發展戰略。根據全球價值鏈模型,如果一個集群能夠融入國內產業鏈,其產品市場就可以得到充分擴展;如果一個集群能夠嵌入到全球價值鏈中去,成為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就可以帶動集群的產品走出國門,從而為集群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我國中小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國際化的策略
3.1業務流程重組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之間技術、資金實力等實體資源的同質性不斷增強,企業越來越認識到,競爭的焦點應該從產品或服務的生產、營銷、財務等具體部門的管理,轉移到從整體上考慮企業的運作以及激勵機制、組織結構等系統性的流程因素,業務流程重組應運而生。在企業價值鏈中,一個業務流程就是一組以顧客為中心的從開始到結束的連續活動。顧客可以是外部的產品或服務的最終用戶,也可以是業務流程內部的產品的使用者。業務流程重組的目標使顧客滿意。業務流程組就是通過重新審視企業的價值鏈,從功能成本的比較分析中,確定企業在哪些環節具有比較優勢,在此基礎上,以顧客滿意為出發點進行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改造原有流程的路徑、工作環節和步驟劃分,最終實現業務流程的最優化。由此,我國中小企業依據“人無我有、人有我專、人專我轉”的原則,了解客戶、尋求辦法幫助客戶解決遇到的問題,挖掘潛在需求,為客戶設計解決方案,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通過尋找市場上的各種空隙,憑借自己快速靈活的特點,進入空隙市場,占據高價值區間。當價值開始從已有的空隙市場轉移時,我國中小企業應充分運用“創造性毀滅”效應,在現有競爭優勢喪失之前,尋找到新的空隙市場,將競爭優勢轉移到新的領域或產品上,進入下一個價值創造循環。3.2優化價值鏈培養核心競爭力策略
優化價值鏈是對企業的價值鏈的重新設置,使企業產生更佳的經濟效益。核心競爭力是指建立在全球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基礎上的、能夠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各種要素作用力的集合,具體來講就是企業在產品、管理、文化和技術等領域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技能的綜合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企業內部某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之間的競爭,而是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整個價值鏈的競爭。企業參與的價值活動中,并不是每一個環節都能創造價值,實際上,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才能創造價值,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即形成企業核心能力的環節。因此,我國中小企業應該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來確定核心競爭能力,要求中小企業特別關注和培育在全球價值鏈的關鍵環節上獲得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和鞏固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化中的競爭優勢。
3.3集群協作策略
集群協作策略是指,中小企業動態而持續地為核心大企業提供配套協作服務,將自己的發展同核心大企業緊密結合,成為企業集群生產經營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小企業與核心大企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其協作關系靠信任和承諾進行協調,比市場穩定,比企業內部組織靈活。通過集群協作,核心大企業建立起柔性企業邊界,以原料供應、加工訂貨、技術指導、技術援助以及提供貸款支持等方式與中小企業保持半緊密關系,擺脫了“大而全”的生產經營方式,減少了專用資產投資,增加了經營彈性,拓展了價值空間。通過集群協作,中小企業建立起相對穩定的供銷渠道,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市場競爭壓力,降低了經營成本,依附核心大企業而融入全球價值鏈。在集群協作策略下,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以核心企業控股公司為緊密層,以廣大中小企業為半緊密層形成垂直型或衛星式協作。核心大企業及緊密層企業因其主導地位而占據高價值區間,獲取高額利潤;中小企業作為核心大企業的協作單位進入全球價值鏈,市場和資源上的依附使其價值區間受到壓擠,難以實現高額利潤,但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核心大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卻使這些中小企業能夠持續地占據低價值區間,為其長期生存和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在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中,集群協作策略是中小企業實現全球價值鏈從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躍升的重要途徑,這一策略將被更多的中小企業所采用。
參考文獻
[1]奧特/編譯.杰克•韋爾奇[M].黑龍江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厲無畏,王玉梅.價值健的分解與整合[J].經濟管理,2001,(2).
[3]吳時舫.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