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俄貿易結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俄貿易結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俄貿易結構

摘要:中國與俄羅斯是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大國,兩國間的經貿交往源遠流長。但兩國貿易結構長期處于低水平發展階段,《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的簽訂以及中國加入WTO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新時期,中俄經貿合作駛入快車道。我國必須抓住有利時機,促進對俄貿易結構的戰略升級。

關鍵詞:中俄經貿;貿易結構;對策

俄羅斯獨立以來,中俄兩國關系接連實現了從睦鄰友好關系到建設性關系,再到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過渡。但是兩國的經貿合作卻一直不能令人滿意:一方面經貿合作明顯滯后于兩國政治關系的發展,2000年達到200億美元貿易額的目標未按時實現;另一方面雙邊貿易結構長期徘徊在“不穩定”、“低水平”、“低層次”的階段。這種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世紀九十年代,中俄兩國尚處于轉型經濟時期,兩國經貿發展處于磨合期。2001年7月簽訂的《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確立了兩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國家關系,為發展新世紀的中俄經貿合作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在我國加入WTO,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日漸明顯的新時期,我國應當推動對俄貿易結構的戰略升級,促使雙邊經貿合作進入快車道。

一、中俄貿易結構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兩國貿易增長加快,但總量仍較小,中國長期處于入超地位。1992-1999年兩國都處于經濟轉型時期,雙邊貿易時好時壞很不穩定,始終未能超過1993年創下的76.7億美元的貿易紀錄。1999年以來,兩國貿易狀況開始改觀,我國對俄進出口額都出現穩步快速增長,2002年對俄進出口總額達到119.2億美元。2002年之前,對俄貿易逆差呈現擴大趨勢,2002年之后逆差擴大趨勢有所減緩。俄羅斯一直是繼臺灣、日本、韓國之后我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國。1991-2001年,中方累計逆差289億美元,2002年逆差雖然有所減少,但仍高達48.9億美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國已承諾在貨物貿易方面給與俄WTO成員待遇,我國入世以后,俄方低廉的鋼材、化肥和其他原材料將大量涌入我國市場。根據中俄雙方協議,2005年后我國從額進口的石油每年不少于2000萬噸,再加上我國向俄購買軍技產品等因素,中方的逆差今后還有可能擴大。改變對俄出口乏力局面,想方設法擴大對俄出口,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無疑是對俄經貿結構調整的首要問題。

2.從商品結構來看,我國進口自俄國的主要商品包括石油、運輸設備等,正是我國大量進口的商品,這說明俄對我出口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增長空間。相比之下,我對俄出口的主要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科技含量和利潤較低,且在俄的市場空間狹小,例如位列我對俄出口首位的服裝、鞋類制品等都被排擠在俄前30項進口商品之外。可見,我國對俄貿易的許多傳統產品在俄羅斯市場上正在從強勢互補向弱勢互補轉變。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國對俄出口商品結構正在向高水平發展,例如屬于機械及運輸設備的通信、錄音設備在2002年的對俄出口中位列第三,同比增長115%。此外,我國對俄出口的主要商品都表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產品附加值較高的機械及運輸設備類,2002年此類商品出口同比增長91.5%,2003年1-7月同比增長86.8%。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對俄出口商品結構水平,成為我國調整對俄貿易結構的又一重要課題。

3.在投資方面雙方合作規模小,是中俄貿易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對拉動經貿關系的戰略升級作用有限。截至2003年上半年,在俄羅斯的中資企業有503家,總投資額3.5億美元,主要從事貿易、微電子、通訊、服裝加工、家用電器組裝、餐飲、木材加工、農業等;俄在華投資項目達1471個,合同外資金額7.6億美元,實際投資3.29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核電、汽車、農機組裝、化工和建材等領域。在勞務合作和工程承包方面,總體表現為大項目少,規模小,造成雙邊貿易結構嚴重失衡,難以有力的拉動雙邊經貿合作持續穩定的發展。

此外,中俄貿易結構還存在貿易主體層次較低,缺乏有實力的大企業參與,合作領域不寬,貿易方式落后以及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制度建設滯后等問題,拓寬中俄經貿合作的主渠道,是今后中俄經貿合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二、新時期提升中俄貿易結構水平的重要意義

中國國家主席2003年5月出訪俄羅斯,標志中俄關系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接受俄媒體采訪時胡主席指出,中國和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經濟互補性強。進一步加強兩國經貿合作、密切雙方經濟聯系,對鞏固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1.對俄貿易結構調整將有利于我國實現市場多元化。今后一個時期,中國仍將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這就需要擴大國內外市場。我國的出口長期偏向美、日、歐三大市場,2003年1-8月對這三大市場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5%。這種過度依賴個別市場的局面,不論從經濟安全和經貿利益來看,還是從國際政治與經濟關系來看都是不可取的。俄羅斯是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市場秩序日益完善,在我國發展多元化戰略的中地位日漸突出。據俄政府預測,從2000年到2010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5%,2010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1999年增長70.3%,如按美元折算,將增長近1.5倍,達到2700億美元。經濟復蘇、資源豐富、市場容量巨大的俄羅斯,理應成為我國市場多元化的優先選擇和重要伙伴。

2.對俄貿易結構的改善也將促進我多整體貿易結構的提升。擴大對俄資源性產品的投資開發性合作,既可以彌補我國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不足,又可為俄此類產品提供市場,俄羅斯在能源、核電、航空航天、冶金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也能夠為我們當前和今后經濟建設所用;提高機電產品在對俄出口中的比重,鼓勵大企業集團向俄出口高質量的產品,既可以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和國際價格優勢,又可以滿足俄市場需求。

3.重大國際事件的影響為改善中俄貿易結構提供了機遇。近幾年來西方國家經濟普遍低迷,“9.11”事件對于增長放慢的世界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也嚴重影響了中、俄兩國對西方國家的貿易。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的同時,俄羅斯也在積極申請加入WTO,兩國經貿合作制度將日益規范,影響兩國經貿合作的制度性因素日趨減少,從而為中俄兩國經貿結構升級提供了新的契機。

三、改善中俄貿易結構的主要對策

1.從戰略高度針對俄羅斯市場需求展開深入的調查研究,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縮小貿易逆差。近年來,俄羅斯政局穩定,宏觀經濟好轉,躋身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前十名國家之列,市場需求隨著居民收入提高不斷擴大。我國企業界對當前俄羅斯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留于傳統的貿易結構和營銷方法,沒有中長期的經貿戰略目標,錯失商機。因此有必要研究俄羅斯主要消費群體的消費趨勢,適應俄市場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制定中長期的經貿合作計劃,擴大對俄出口貿易額。俄羅斯短缺的家電、日用消費品等商品正是我國具有相對和絕對比較優勢的商品,2002年和2003年1-8月,我國對俄出口額同比增長分別29.89%、55.30%,大大超過同期從俄進口增長速度,貿易逆差正在減少。因此,只要我們深入研究俄市場需求,提供優質適銷產品,減少甚至扭轉對貿易逆差是完全有可能的。

2.提高機電產品在對俄出口中的比重,提高出口產品總體質量。隨著世界貿易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機電產品的出口總額已占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的1/3,機電產品在俄羅斯進口中的比重也基本保持在1/3的水平。面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市場的新趨勢,我國應采取措施鼓勵機電產品特別是成套設備的出口,包括通過稅收優惠鼓勵機電企業增加技術開發投入;加大對俄機電和成套設備等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增加對俄貿易的中長期賣方信貸等。同時,還應嚴格控制輸俄產品質量,督促面向俄羅斯市場的生產企業盡快通過國際質量認證。改變我國產品在俄形象,推出質量高、樣式新、品種全、價格合理的品牌產品。

3.加緊投資渠道建設,實現大型骨干企業聯合,鼓勵中小企業直接合作。中俄經貿結構不合理,從意識形態角度開看還源于兩國企業之間缺乏交流與相互了解,因此要加強雙方的了解與信任。有觀點認為要使大企業成為對俄經貿合作的主渠道,這當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在目前情況來看尚不成熟。實際上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更迅猛、更有活力和市場洞察力,俄羅斯的中小企業也在俄經濟改革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因而在現階段,更應鼓勵中小企業在更廣泛、更高水平的層面上直接合作。

4.規范邊貿市場秩序,鼓勵有序競爭,盡快建立自由貿易區。中俄邊貿約占兩國貿易額的1/3,規范邊境市場,促進邊境地方經貿結構升級對提高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隨著地區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化,世界經濟的競爭與合作體現出集團化趨勢。中俄兩國應當順應這種趨勢,利用地緣政治、經濟優勢,參照國際慣例,積極創建中俄經濟自由貿易區,實現商品、資本、人才的自由流動和貨幣自由兌換,使中俄貿易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附表一:1992-2003中俄貿易統計單位:億美元

進出口

出口

進口

進出口差額

累計比去年同期增減

進出口

出口

進口

1992

58.6

23.4

35.2

(11.8)

50.30%

28.60%

69.20%

1993

76.7

26.9

49.8

(22.9)

30.89%

14.96%

41.48%

1994

50.8

15.8

35.0

(19.2)

-33.77%

-41.26%

-29.72%

1995

54.6

16.6

38.0

(21.4)

7.48%

5.06%

8.57%

1996

68.4

16.9

51.5

(34.6)

25.27%

1.81%

35.53%

1997

61.2

20.3

40.9

(20.6)

-10.53%

20.12%

-20.58%

1998

54.8

18.4

36.4

(18.0)

-10.46%

-9.36%

-11.00%

1999

57.2

15.0

42.2

(27.2)

4.38%

-18.48%

15.93%

2000

81.0

23.3

57.7

(34.4)

41.61%

55.33%

36.73%

2001

106.7

27.1

79.6

(52.5)

31.73%

16.31%

37.95%

2002

119.3

35.2

84.1

(48.9)

11.81%

29.89%

5.65%

03(1-8月)

95.2

31.0

64.2

(33.2)

24.50%

55.30%

13.70%

注:括號內為負值,表示貿易逆差。

附表二:中俄商品貿易結構變化

從俄進口商品前五位

對俄出口商品前五位

1997

鋼鐵;化肥;成品油;木材;紙漿

革、毛皮及制品;紡織原料及制品;鞋、帽、傘等;活動物及動物產品;植物產品

2002

石油、石油產品及有關原料(55.6);軟木及木材(76.8);其他運輸設備(-46.6);鋼鐵(-12.2);制成廢料(45.9)

服裝及衣著附件(9.4);鞋靴(25.5);雜項制品(43.7);電信及聲音的錄制及重放裝置設備(115);紡紗、織物、制成品及有關產品(5.1)

注:2002年商品結構按SITC分類取前兩位數。括號內為較2001年進、出口額同比增長百分比。

參考文獻:

1.陸南泉:《認清中俄經貿合作新形勢》,《黑龍江對外經貿》,2002年第5期。

2.唐朱昌:《推進中俄經貿合作的戰略升級》,《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年第2期。

3.馮紹雷:《中俄經貿合作關系的背景、問題與前景》,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2003-7-6

•立華:《中俄經貿關系中的商品結構問題》,《俄羅斯研究》,2000年第1期。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歐亞人文研究·中俄文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北京大學當代俄羅斯研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恩平市| 紫云| 池州市| 修文县| 昂仁县| 永春县| 石棉县| 麻江县| 城步| 蒲城县| 天气| 桂林市| 娄烦县| 湖口县| 灵宝市| 灵山县| 江永县| 资源县| 福州市| 东辽县| 辽阳县| 灌云县| 曲麻莱县| 凉城县| 四子王旗| 华池县| 称多县| 临清市| 长兴县| 永清县| 宜君县| 临高县| 通许县| 新竹市| 治县。| 枣庄市| 苏尼特左旗| 玉田县| 色达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