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開放條件下資本黃金規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此外我們還需要區分兩個概念:即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資金流動之間的區別。前者是與實際生產、交換發生直接聯系的資本流動,例如發生在國際間興辦特定企業、控制或介入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的產業性資本流動——國際直接投資,作為商品在國際間流動的對應物,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發生的資本流動以及與之直接聯系的各種貿易信貸即金融市場活動等貿易性資本流動。而后者則是與實際生產、交換沒有發生直接聯系的金融性資本的國際流動。例如,國際銀行存貸市場上與國際貿易支付不發生直接聯系的銀行存貸活動,國際證券市場上不以獲取企業控制權為最終目的的證券買賣等。本文的“資本”著重指與實際生產、交換有直接聯系的資本。
(二)資本存量穩定狀態的尋求
本文以一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國家作為考察對象,標準的生產函數說明該國的產出取決于資本存量K(包括本國的資本存量Kd和國際資本的流動存量Kf)和勞動力L:
Y=F(K,L)=F(Kd+Kf,L)(1)
偏導數滿足F1>0,F2>0,F11<0,F22<0,以及F12=F21>0。
然后用y=Y/L表示每個工人的產出,k=K/L表示每個工人的資本量,生產函數可以改寫為
y=f(k)=F(k,1)(2)
其中MPK=f(k+1)-f(k)代表資本的邊際產量且符合經濟學中的邊際遞減規律假定。
2.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投資函數
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投資函數建立在國民收入恒等式的基礎之上,而國民收入可以用支出法與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衡量,即:
Y=C+I+G+X=C+Sp+T(3)
其中X代表凈出口,C、I和G分別表示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Sp代表私人儲蓄,T代表政府稅收。上式整理可得:
X=Sp-I+T-G=(Sg+Sp)-I=S-I(4)
這一等式表明,與封閉條件下的投資必須等于儲蓄不同,開放條件下一國的投資與儲蓄不必相等。當本國儲蓄不足以支持本國投資時,可以通過產生經常帳戶赤字方法來以產品的凈出口滿足投資需求形成國內資產。這實質上就是利用國外資本彌補本國的儲蓄缺口;當本國儲蓄超過國內投資需要時,則可以通過凈出口帶來的資本流出而形成海外資產。
3.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消費函數
由式(3)變形可得:
Y-G=C+I+X(5)
現在令Y1=Y-G代表扣除政府支出后的收入,(為簡化分析,在這里我們把G視為外生變量,所以其值假定為固定)。則式(6)變為:
Y1=C+I+X(6)
而人均收入y1用于物品的消費時即可表示為對國內物品的人均消費c和人均投資i以及對國外物品的人均消費(x>0時代表凈進口余額為正,x<0時代表凈出口為正)。用數理形式表達如下:
y1=c+i+x(7)
假定微觀個體把收入中用于國內物品需求y1-x的s比例用于儲蓄,把(1-s)用于消費,則消費函數可以表示為:
c=(1-s)(y1-x)(8)
4.開放經濟條件下資本存量的增長函數
資本存量是一個變動的量,因此本模型中將其視為內生變量。而引發資本存量變動的有兩大因素:投資和折舊。因此資本存量的變動可以表示為:
△k=i+x-&k(9)
其中&代表資本存量的折舊率。又由式(9)可知
i=S(y1-x)=s[f(k)-g-x](10)
此式把現有的資本存量和國內新資本積累量i和國際資本的凈流動x聯系在一起,因此等式(10)可以演變為:
△k=s[f(k)-g-x]+x-&k(11)
將式(2)、式(8)、式(10)和式(11)所表示的生產函數、消費函數、投資函數和資本存量的增長函數統一到圖1:
附圖
圖1產出、投資、折舊以及開放條件下的資本穩定狀態
由圖1所示,存在一個唯一的使投資量等于折舊量的資本存量k[*]。如果經濟本身找到了這種資本存量水平,那么,資本存量就不會改變,因為作用于它的兩種力量——投資與折舊——正好平衡。因此,K[*]實際上就是穩定狀態的資本水平。此時對任何一個資本水平k來說,人均消費由圖中的線段ab表示,投資則由線段bc表示。
穩定狀態的資本水平K[*]代表經濟達到了長期均衡,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達到了資本的黃金規則水平,即使一國微觀個體的消費水平最高的資本水平。為了尋求資本的黃金規則水平K[**],我們對式(7)做變形處理:
c=y1-i-x(12)
又由于在穩定狀態時,資本存量不變,所以投資等于折舊,即i[*]+x[*]=&k[*],所以穩定狀態的人均消費可以寫為:
c[*]=[f(k[*])-g]-&k[*](13)
這個式子說明了兩種相反的含義:一方面,更多的資本意味著更多的產出;另一方面,更多的資本也意味著必須把更多的產出用于替代被磨損的資本。因此,當資本存量低于黃金規則水平時,資本存量的增加引起了產出增加大于折舊,由此導致消費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函數比&K[*]線陡峭,因此,兩條曲線之間的距離(即消費)隨著k[*]的上升而增長。與此相反,如果資本存量在黃金規則水平之下,則會出現與上述邏輯相對的演變態勢。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只有在資本的黃金規則水平時,生產函數和&K[*]線斜率相等,而且此時消費呈最高水平。如果用MPK代表資本的邊際產量即生產函數的斜率,而&K[*]線的斜率是&,這兩個斜率只有在K[**]時才相等,所以,資本的黃金規則可以表示為:
MPK=&(14)
(四)開放經濟下由非黃金規則的穩定狀態向黃金規則穩定狀態的過渡
現在假設經濟已經達到了穩定狀態而沒有達到黃金規則穩定狀態,那么在由非黃金規則的穩定狀態向黃金規則的穩定狀態過渡的過程中,產出、投資和消費的變動都會影響決策者的決策。這里我們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資本太多的狀態和資本太少的狀態。
1.資本太多時
附圖
圖2開放與封閉狀態下、消費與產出變動情況比較
當一國譬如說我國經濟現階段穩定狀態的資本多于黃金規則穩定狀態時的資本時,在封閉狀態下,決策者應該實施目的在于降低儲蓄率的政策,以增加消費和減少投資,這樣就會減少資本存量,假設這些政策成功了,儲蓄率的降低最終會引致黃金規則穩定狀態的資本水平。但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譬如說中國,由于投資環境在世界范圍內為佳,因此國際資本流入較大進而導致資本存量也會加大,這使得中國可以在不犧牲消費的情況下,也能使消費水平最終提高。圖2顯示了開放與封閉兩種不同狀態的情形。
2.資本太少時
當經濟體處于一種資本短缺的狀態時,決策者應采取提高儲蓄率的政策以達到黃金規則。當然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還可以通過吸收國際資本來彌補本國的儲蓄缺口,但一個必備的前提是本國的經濟前景被人看好,因此對一國而言,無論是封閉經濟還是開放經濟,國內的資本積累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要注意一種極端情況,即由于資本的過渡流入且由于投資結構不合理,出現了泡沫經濟(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情況),當一旦國際資本紛紛退出(當然也包括國際資金)引致投資下降,即便此時國內的儲蓄率并沒有變,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僅不會增加,而且還會下降。而此時該國的經濟實質上處于一種資本短缺的狀態。這就要求該國的決策者必須做出相應的政策安排。一方面調整自己的經濟產業結構,使經濟的運行重新踏上正軌,以經濟景氣的好轉吸引國際資本的重新流入;另一方面則是提高本國的儲蓄率以使資本存量增加,進而增進產出,即以暫時的消費犧牲為代價換取經濟達到黃金規則穩定狀態。
三、對資本黃金規則模型的進一步說明
我們在對與實際生產、交換有直接聯系的國際資本流動存量投入相應的重視程度時,當然不能忽視對國際資金流動的關注,盡管國際資金的流動與實際生產、交換沒有直接聯系,但它本身的規模卻越來越大,而且發展呈上升趨,形式也趨于復雜化,表現出了自身相對獨立的運動規律,且對開放經濟的運行發揮了特別重要的影響。
實際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國際資金的流動可以視為資本流動的晴雨表,因為在對一國的投資收益率和世界利率的反映靈敏度上,國際資金的流動遠甚于國際資本的流動。當一國的投資環境良好,換句話說,一國的投資收益率高于本源源流入。而如果人們對一國的投資收益預期是悲觀的態度,國際資金會率先流出,這不僅對一國現存的國際資本存量產生影響,還會使本想進入的國際資本停止進入。上述情況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體現的最為典型。這使得對開放經濟條件下的一國而言,國際資本的流動存量Kf就會呈現出國際資金流動存量近乎相同的趨勢,并進而進一國的資本黃金規則水平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N·格里高利·曼昆.宏觀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陳岱孫,厲以寧.國際金融學說史[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
[3]姜波克.國際金融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道格拉斯·C·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Bertil,Ohlin.地區間貿易和國際貿易[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6]Charles,P.Kindleberger.InternationalStort-termCapitalMovements[M].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37.
[7]Fritz,Machlup.InternationalTradeandtheNationalIncomeMaltiplier[M].Blakiston,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