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貨幣政策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20*年,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保持了一枝獨秀,這主要是近年來宏觀政策調控的結果。盡管如此,20*中國經濟增長前高后低,四個季度的經濟增長呈遞減態勢,GDP在今年前3個季度的增長速度分別是8.1%、7.8%和7%,呈增速減緩的趨勢。20*年,國際經濟環境仍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20*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2002年世界經濟可能進入“冬季”,經濟增長的平均值可能為2.4%。20*年的中國經濟將面臨12年來最嚴峻的挑戰。與中國經濟20多年的迅猛發展相比,20*年我國經濟“冬天來了”。作者認為,我國當前的貨幣政策存在嚴重問題,要防止歷史性失誤。
20*年,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保持了一枝獨秀,這主要是近年來宏觀政策調控的結果。盡管如此,20*中國經濟增長前高后低,四個季度的經濟增長呈遞減態勢,GDP在今年前3個季度的增長速度分別是8.1%、7.8%和7%,呈增速減緩的趨勢。據有關部門預測,今年第4季度GDP增長可能很難達到7%,全年經濟增長將在7.4%左右;國民經濟存在重新跌落到通貨緊縮中的威脅。國家統計局報告說,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3%,其中城市下降6%,農村上漲2%。20*年,國際經濟環境仍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20*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20*年世界經濟可能進入“冬季”,經濟增長的平均值可能為2.4%。當前,美國和日本兩大經濟體同時陷入低潮,世界經濟活動的最壞情況即經濟衰退不是不可能的。國際經濟形勢跌宕起伏,這對我國經濟滯后的不利影響將在今年逐步顯現,特別是使我國外貿出口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20*年的中國經濟將面臨12年來最嚴峻的挑戰。與中國經濟20多年的迅猛發展相比,20*年我國經濟“冬天來了”。我認為,20*年中國經濟政策要靠毅力,堅定從容,打持久戰;兩軍相逢,勇者必勝。我們既要清醒地看到20*年我國經濟工作的艱巨性和挑戰性,“冬天來了”,也要看到“春天的呼喚”。我們已經建立了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資本帳戶沒有放開,外匯儲備充裕,我國不怕金融危機;我國廣闊的國內市場為內需提供了較大的回旋余地;在“冬季”,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中國經濟的“取暖器”。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大量的公共設施建設投資失誤的風險小,投資的社會收益有把握。國債/GDP的比例目前還不高,即使達到100%也不怕;我國利率尚未放開,“財政擠出”效應不明顯。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區域結構正處于調整上升時期。進一步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加快西部大開發、提高企業技術水平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我國是有近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擴大內需特別是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投資需求面臨很好的時機。我國有錢(居民儲蓄率高),有好項目,即使世界經濟衰退,心里不慌?
但是,我認為,我國當前的貨幣政策存在嚴重問題,要防止歷史性失誤。過去三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金融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邏輯上講,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積極財政政策起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沒起作用;第二種可能是積極財政政策沒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起作用;第三種可能是積極財政政策起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也起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能有100%把握確定為中國經濟增長作出了主要貢獻。不能因為我國經濟總體健康成長,就放棄檢討貨幣政策的得失,單純以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正確的。
中國人民銀行有雙重目標,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一心難以二用”。央行在金融監管上花精力太多,沒有集中精力于貨幣供給量這個貨幣政策的終極調控目標。在國有企業改革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金融監管超前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分強調金融風險,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靈的情況下,從而貨幣供應量嚴重不足,中國經濟嚴重“供血不足”,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增長需要。貨幣政策應迅速轉為積極,放松金融監管力度,保持銀行系統的正常貸款功能,在配合財政政策方面應發揮更大作用。
貨幣政策的嚴重問題具體體現在四方面:首先,由于過去三年的通貨緊縮和今年物價回升乏力造成的,20*年11月通貨緊縮重新出現,導致實際利率過高,嚴重抑制了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社會民間投資增長有效啟動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最終目的,貨幣政策要配合。低的實際利率不一定啟動投資,像美國經濟目前的困境一樣,但高的實際利率一定壓制投資;第二,近期貨幣供應量增長減速,9月末狹義貨幣M1比去年同期增長12.3%,增幅比去年同期低八點五個百分點,比去年年底低三點七個百分點,比今年上半年低二點六個百分點。11月,狹義貨幣(M1)余額為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4%,增幅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今年前11個月,現金累計凈投放127億元,比去年同期少投放295億元。第三,從20*年9、10月份開始,銀行的錢貸不出去了,貨幣供應量下來了。11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僅增長10.9%;最后,1至9月份貨幣流動性比率(M1/M2)為37.2%,比年初有所降低,表明貨幣的流動性也在減弱。據初步統計,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15.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增幅比上月增加0.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1月末余額為7.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6個百分點,比去年底高6個百分點。
降低實際利率可能選擇是人民幣的降息。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25%,扣除利息稅后實際為1.8%。國內降息的呼聲很高。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日前指出,人行沒有減低利率的方案。戴相龍的這句話暫時為降息劃上句號。我基本同意戴相龍行長的看法。的確,人民幣的低利率政策已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20*年降息政策的操作空間僅有0.5個百分點,人民幣降息的空間其實已經非常有限,降息意義不大,擔心我國利率陷入“流動性陷阱”,況且零利率是在經濟實在到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迫不得已的選擇。中國1996年至1999年連續降息的背景是防止經濟出現大幅滑坡。可是,降息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是十分明顯。1996年至1999年中國連續七次降息,并沒有把龐大的居民儲蓄趕出銀行,而是持續攀升。從投資來看,能夠從銀行貸到款的國有企業對利率是很不敏感的,而對利率較為敏感的中小企業則由于制度性原因融資較為困難。
中國人民銀行在貸款利率下調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應大幅度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實際利率,為社會民間投資的啟動和增長奠定基礎。這要求放松金融監管力度,疏通貨幣傳導機制。應當看到,在人民銀行加強監管的同時,各商業銀行已普遍加強了風險管理。20*年上半年,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比年初下降了2.1個百分點。在國有企業和國有商業銀行的現代企業制度創新沒有完成的改革階段,繼續強調和加強的金融監管已缺乏建設性,導致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失靈。中國的資本帳戶沒有放開,擔心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是不必要的。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監管“弦”繃得太緊,急于促使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整體下降。《巴塞爾協議》目前只對發達國家適用,不能急于在中國短期內實行。
“發展是硬道理”。我建議,中央銀行今后要進一步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迅速執行適度積極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快速增長;金融監管不能做過頭,防止“杯弓蛇影”,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速度。應考慮采用原有的信貸管理計劃的方式,促進商業銀行放寬信貸管理權限,調動信貸工作人員營銷貸款的積極性,要繼續支持國有企業改革;近一步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小企業及農戶的金融支持力度,與積極財政政策更好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使中國經濟渡過世界經濟的“寒冬”,高歌猛進,為2050年第三步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打一個漂亮的前哨戰。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