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產業化發展經濟類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經濟一體化從廣度來說已擴展至全球,從深度來說已連結了企業、消費者甚至政府,而且發展很快。在這種背景下產業化的概念得到了空前廣泛的運用。本文針對當前產業化發展的情況進行了綜合評述,并對產業化進行了分類,然后考察了各種類型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產業化;成因;分類;趨勢
Abstract:Theeconomicintegrationhasbeenextendedtoaglobalbasisintermsofextent.Ithascollectedenterprises,consumersaswellasgovernmentsintermsofdepth.Itisdevelopingatanastonishingspeed.Theconceptofindustrializationiswidelyusedunderthiscircumstance.Thepaperdiscusses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ization,classifiesitstypes,andanalyzedtheirrelationand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industrialization;causes;classification;trend
產業的概念原來是應用于國民經濟的部門劃分中,用于將各生產部門按一定層次和標準進行區分,最終利于國民經濟的核算。為了實現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產業的發展,就有必要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金等生產要素緊密的結合起來,使產業協調、整體性地發展,于是就誕生了產業化的概念。由于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內含的豐富,使產業化這個概念在第三產業中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從而使產業化成為了各熱點概念。例如教育產業化、文化產業化等等。產業化的內容也不斷隨著產業結構的發展、細化而相應地變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產業化的概念甚至具體到某種或某系列的產品,以一定的產品(包括服務在內的廣義產品)為對象,用產業的思路和概念對其進行整合,形成形形色色的產業化理論及實踐,包括戰略、實施、政策、導向、資源配置等諸多方面。
一、產業化發展的類型
諸多經濟條件的發展也促進了產業化細化的趨勢,首先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信息溝通傳遞效率的提高,使整合的努力有了更多的參考來源、更快捷的實施及調整、更高效的監督和控制;其次是競爭的加劇,包括地域方面的擴大乃至全球化趨勢,時間方面的加強形成的一些控制權、占先策略,程度的加劇,包括資本對抗升級、運用的技術及競爭同謀的升級、競爭產品領域的升級等等。產業化的發展最集中將體現在競爭環節,競爭本來是以企業為主要參與者的,但隨著區際聯系的增強將形成企業集團以及區域之間的競爭,這也使產品的產業化成為企業競爭升級的必然。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歷史上的產業模式來分析產品產業化的原因和關鍵因素,從中得到產業化對區域、企業、策劃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以及產業化的優勢。
1.占先模式
第一種模式多見于傳統的一些制造業,而且多出現在首創地,因為是首創,從品牌、技術、市場等方面都獲得了領先優勢。瑞士鐘表產業在這方面堪稱歷史悠久的典范。瑞士鐘表業最早出現于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制表業很快就風靡日內瓦,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手藝。到16世紀末,日內瓦制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日內瓦制表藝人決定組織并規范他們的行業,并于1601年創建了日內瓦制表協會,成為世界首家鐘表行業協會。1690年第一只雙行針的鐘表面世,1770年,現代可自行上弦手表誕生。1776年,第一只有著三支指針的鐘表面世,確定了現代手表的基本結構。18世紀的Abraham-LouisBreguet(1747-1823)被譽為最偉大的制表匠,他專門制造貴族化的珍貴稀有款式,供應皇室成員及貴族商賈。他有名的顧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瓦內特、拿破侖和約瑟芬,及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總統等。瑞士還發明了萬年歷(perpetualcalendar)裝置,可以自動調節月份及年份,連閏月亦早已計算在內,此性能亦為現代手表所樂于采用。從當時的技術來看,上述發明都相當先進。19世紀,瑞士及美國的工廠已進行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手表。美國的Waltham鐘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們成為采用先進而精密的機械制造鐘表技術的先驅。美國鐘表高水準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業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進的機械及技術、富于經驗的設計師及工人,終于擊敗了美國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瑞士制表的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及設計款式。瑞士制表廠決心走向改革創新之路,提高產品檔資,對技術精益求精。例如百達翡麗(PatekPhi1ippe)就以歐洲皇室名字來命名其鐘表系列,推出了維多利亞女王型(QueenVictoria)、阿爾伯特王子型(PrinceAlbert)及其它名字響亮、型號獨一的鐘表,專供皇室、富商購買。到20世紀初,瑞士已經是世界鐘表業的領頭羊。這時腕表開始流行,并逐漸取代懷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亞(Cartier)制造了一只腕表,使人們在駕駛車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時間,此一創新十分成功。1978年,瑞士鐘表業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六個月后,瑞士微電子集團(SMH集團)的表芯部門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表。最后生產出來的型號,更是減去了51個零件,表芯藏置于一個防水的膠殼內,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價錢低廉,他們稱之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經推出,便風靡全世界,成為老少皆宜的產品,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手表,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電子集團干脆把集團的名字改為斯沃琪集團。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戰勝競爭對手,瑞士制表業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取長補短,先后推出一系列技術新品。1979年,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薄的表,僅0.98毫米;1982年,浪琴公司生產出高精確度的模擬石英表;1988年,瑞士LePhareJeand’Eve公司生產出第一塊不需要電池的自動石英表,通過手腕的運動提供動力;1988年,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石英天文計時機芯;1991年,Ronda公司開發出可使用20年的鋰碘電池石英機芯;1992年IWC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機械腕表,共有750個零件,21種功能。
2.先天優勢型
很多國家和地區大力發展某項產業甚至某項產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產業或產品具有獨特的先天優勢,其中主要的優勢包括1)品質和種類優勢,在產品的品質方面與其他同類產品有明顯區別,甚至形成一個獨特的品種,且不易被復制和模仿;2)數量優勢,包括產量、儲量方面的規模優勢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本優勢足以吸引投資和配套基礎設施的投入;3)形成條件優勢,在產業、產品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比較順利的階段過渡,各方面的產業環境因素相互契合,形成先天優勢,其他地區行業模仿時則缺少這些因素的有利綜合;4)市場條件優勢,某種產業或產品初步形成市場后,現實和潛在的市場隨即都得到充分拓展,市場需求巨大,范圍迅速擴開展,使產業或產品從地域型走向全國甚至國際。我們以巧克力為例來考察先天優勢的綜合形成。16世紀,西班牙人將可可豆帶回西班牙后,想出了加入例如桂皮、肉桂、香草等香料和糖的方法去改進可可飲料,用以進貢西班牙的皇族。由于可可非常受歡迎,西班牙人甚至嚴格對這種產品保密,不輕易外傳,但100多年后,可可還是流傳出去了,很快,這種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可可飲料風靡歐洲各國的皇家貴族,并成為當時最奢侈最時髦的食品。1657年,隨著第一家巧克力專賣屋在英國的建立,巧克力的飲食文化開始溶入歐洲成千上萬的咖啡店文化之中。1828年,荷蘭化學家VANHOUTEN發明了“水壓制造法”,開始生產固體巧克力并且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使其銷售價格接民化。1847年“固體巧克力”和1867年“牛奶巧克力”的誕生,最終使得巧克力在二十世紀成為了真正全世界范圍所有人都可享用的可口食品。巧克力獨特的口味及功能,使它象咖啡一樣成為西方國家流行的食品并且在生產規模、技術、價值貢獻方面都得到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戰期間,美國政府承認巧克力在營養和鼓舞盟軍士氣方面的作用,致使可可豆的輸入竟占據了寶貴的運輸空間。許多士兵對袋裝巧克力充滿了感激,因為巧克力給了他們熬到獲得下次食物配給時的力量。今天美國陸軍的口糧仍包括三塊4盎司的巧克力。巧克力也作為美國宇航員食品的一部分被帶入太空。
3.機遇型
某種產業或產品在一些地區并不是傳統優勢項目,但由于偶然因素改變了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或是由于偶然因素發現了產業或產品的價值及開發的優勢條件,從而使該特定產業或產品成為地區的主導產業或產品。例如,某個航線或陸路通道的開辟使部分沿途地區成為要塞,從而使餐飲、住宿業迅速興盛;某個地區原本沒有價值的豐富的某種動植物資源因為偶然的科學發現確認了其中特殊的藥用價值,從而催生了相關的培植、加工業,吸引了其他行業的資金和生產資源,甚至取代當地傳統的主要經濟項目。一九九六年大地震前,麗江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幾乎與世隔絕。麗江人保留著傳統的納西族文化,過著恬淡、祥和、安逸的生活。這時的麗江沒有公路,與外界的聯系主要通過馬幫。馬幫行走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茶馬古道上,把外界的訊息帶進來,把麗江的貨物帶出去。1996年2月3日傍晚,突然襲來的大地震使古城三分之一的建筑倒塌,三百多人喪生。麗江地震后,中國第一次接受了國際賑災援助,麗江一下子在世界范圍內有了知名度,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廢墟上的麗江,他們透過廢墟上的麗江看到了保存完好的木府水軒、世代相傳的納西文化、東巴象形文字,等等。當麗江從廢墟上站立起來時,她的古樸風貌、她的燦爛文化、她的安逸祥和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為麗江最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創造了契機。
4.資本主導型
有些產業或產品既沒有先天優勢,也沒有發展的現成有利條件,但地方經濟的發展又必須有一定的產業或產品做為引導、支撐。地方政府在綜合考慮和部署后提出的發展戰略中,往往會將一些產業或產品單列出來給予特別關注和設計,意圖通過它們的發展促進或實現經濟的整體發展。當然,政府并不是運用這種策略的唯一主體,大型的企業集團(尤其是財團)也可以憑借自己的資本優勢采取這種策略。他們可以不借助某種產業或產品的既有優勢,而是運用集團的實力自主開拓沒有明顯優勢產業或產品,通過集團的綜合性實力來實現利益目標并且對抗競爭者。集團采取這種策略的動機不是發揮具體的產業或產品優勢,而是為資本投資尋找出路,原則不外乎是以既定投資謀取最大回報的基本思路,當然其中還有風險因素。例如,一些影視公司后面都有一家勢力強大的金融或房地產商作后盾。有的投入幾千萬,有的開口就是有幾億元的投入。他們給策劃、制作人員最高的工資,購買國際最先進的數字設備,整層的包租北京高檔寫字樓。然而這些后盾企業的領導者大部分都沒有搞過電視,他們把大量資本運作中的資金投入到影視界,只有一個目的——賺錢。而他們經營方式也與電視圈中的運營方式不同,開篇就形成了一種系列:買賣國內外好看的電視劇及節目進行二次包裝制作,聚焦日播搞笑或綜藝版塊,寬帶發行全國各地電視臺,建立影視發行系統,成立廣告策劃傳播高級人才小組,上網開發“后影視”產品等等。他們把經營控股集團和大型企事業機構的產業化道路引到了傳媒運營上,試圖引導電視傳媒走向他們希望的綜合發展產業化道路。世界500強排名第333位的全球傳媒巨頭默多克前不久講了這樣一段話:“只要讓我的電視信號在中國落地,價格隨便開。”中國的一些大企業集團都成立影視公司,不僅金融業,房地產業、煙草業在關注電視傳媒,就連大眾汽車、海爾集團、娃哈哈等都在打入影視系統。
當然,資本投入關注的是回報率和風險兩個基本因素,要按照正確的入市規則來考慮目標設定、資源配置及操作途徑,合理管理投資風險。其次必須具備跨越行業門檻的資本低限,有足夠安全的資金來源渠道保證高投資的高收益和財務的可持續性及穩定性。比如過這道資金門檻需要5000萬元,只來個4000萬元,能不能得到80%的回報?不可能,可能連8%的回報都得不到,而只有達到5000萬元的足額,才有可能得到預期回報。
二、對當代產業化發展的分析
從上述的類型劃分以及例子中可以看出,將行業甚至產品進行產業化運作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模式之一。但當代產業的發展,類型的細分,微觀經濟行為與宏觀經濟環境及調控的交互性增強,使產業化這一概念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豐富。產業化發展的類型可以從橫向上歸納為并列的類別,從縱向上可以劃分為不同時期的主導類型過渡,在每個類型中可能又有其它類型因素的影響,使當代產業化發展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綜合性的特征,也使各地區產業化形成在理念上趨同,在實踐上各異的特征。
1.產業化由自發經濟行為向有計劃、有意識的策略行為轉化
行業或產品的產業化是由各個生產企業在市場的支配作用下通過彼此之間的競爭合作形成的。企業在各自的經營過程中逐漸加強橫向聯系乃至形成組織是企業自身利益驅動的結果,最終由微觀的企業行為共同形成中觀層次上的產業集群。宏觀層次上的產業化的前提則首先是按產業類型劃分若干部門,然后再層層細分,這種不考慮地方實際情況的細分并不能為地方提供發展的引導,所以早先的產業化中自發因素為主要誘因,隨著區際間聯系的加強,生產要素及市場信息充分流通,區域之間的競爭加強,甚至不同的行業或產品也出現資金方面的爭奪,這就使得企業或地方利益集團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制定長遠戰略,實施階段部署,應對意外競爭,保證產業或產品優勢,使產業化進入集團的戰略規劃中,成為有意識的策略形成和實施過程。
2.產業化綜合性增強
單純利用某些外在或自然優勢來發展某個行業或產品是很多地方的常規做法,這種做法在當代的行業和區際競爭中風險越來越大。以往的優勢由于各地區之間不同,可以長時期保持,而且不存在競爭的風險。但當代市場的一體化趨勢使競爭范圍大幅度延伸,即使占據某種獨特的地域或自然優勢,也很可能在市場上受到來自遠方競爭者的威脅。為了維持優勢,產業或產品的擁有方必須針對競爭者的威脅加以防范,在劣勢方面至少與競爭者達到抗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各種產業化培育的手段都會采用,從而在原本單一的產業化發展類型基礎上兼蓄了其它類型的特征。例如瑞士鐘表上百年歷史進程中一直處于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最近幾十年來卻受到電子表、石英表等新發明的沖擊,在競爭和對抗過程中,瑞士也吸納了新發明的成果,以保證自已的占先優勢,但此時的占先優勢已融入了對機遇的利用,政府或企業的策劃等其他類型的因素。
3.產業化的競爭和動態調整增強
從世界或國家范圍縱覽經濟發展史時,每個地區幾乎都有各自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特色產業或產品,然而這種穩定不變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一些新興的產業或產品取代了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或產品,而且新興和取代的情形越來越快,甚至一項剛新興不久的產業或產品很快又在新發明新技術的浪潮下淘汰,出現了朝陽產業、夕陽產業、產業梯隊等概念。產業化的發展甚至已經不是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項目,而是長期規劃下的一系列項目逐步實施,互相替代和升級。
4.產業化的企業、政府主導性顯現
企業或地方利益集團的實力增強(一些企業的實力甚至大到影響政府決策)使得產業化依靠個別企業的引導或影響就可以形成,而不再受眾多企業長時間的相互競爭和聯系形成。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經濟由某一個或某幾個大型企業帶動支撐的例子,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就代表著行業,代表著產業。
政府是經濟宏觀調控的主體,經濟競爭和合作在區際的宏觀層面同樣存在。由于產業化的競爭性、動態性、綜合性增強,政府在引導產業化方面就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和責任。在各個地域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環境下,政府對產業化的戰略布局、引導及政策支持可以大大加速產業化的形成、發展和升級過程。當然,政府的基本職能是調控,在產業化的調控層次上應該有個度,在宏觀和微觀的界限上有相對一致的標準。
【參考文獻】
[1]梅洪常,鄧莉.綠色食品產業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p13.
[2]任丁秋,楊解樸.列國志:瑞士[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p286~298.
[3]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文化藍皮書[M].北京: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p128~135.
[4]李春林.區域產業競爭力——理論與實證[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p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