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貧困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黨的"十五大"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在貧困地區得到了長足發展,其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和貢獻較大,但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特別是金融服務的缺陷,導致融資困難,對此,本文從金融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現狀金融對策
黨的"十五大"以來,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作為貧困地區的巴中市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巴中撤區建市以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為進一步了解巴中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狀況和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們對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了專題調查。
一、發展現狀及特點
1、發展勢頭較好,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截止2001年末,全市個體工商戶累計發展到10.7萬戶,私營企業756戶,個體私營企業注冊資金總額已達5.69億元,從業人員和雇工達22萬人。特別是近幾年私營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大戶不斷涌現,組織形式呈現多樣化,混合所有制開始出現,一些個體工商戶開始由單干型或家庭經營型向股份合作、合伙及有限責任公司轉變。全市已發展個人獨資企業548戶,合作企業11戶,改制企業32戶,有限責任公司121戶。注冊資本10萬元以上的企業1320戶,100萬元以上的37戶,其中500萬元以上的4戶,外資企業9戶。
2、經濟實力增強,對社會的貢獻增多。據調查統計,自1993年以來,個體私營經濟的注冊資本增長了8倍,戶均注冊資本由1993年的2200元增加到5346元,增長1.5倍;非公有制經濟社會商品零售額2001年已達8.6億元,比1993年增長10倍。尤其是在競爭性領域充分體現了非公有制經濟小型、分散、靈活、多樣、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2001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8億元,比1993增長7倍,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45.3%,資金利稅率達到27.5%,比同期國有企業的5%高出5倍。據統計,自1993年以來,個體經營經濟累計為國家納稅5.1億元,2001年為國家繳稅1.1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19.2%上升到47%,成為僅次于農業經濟的第二大財源。同時,幾年來還交納各種規費、管理費2.7億元,為教育、道路建設、扶貧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捐資8000余萬元。吸納社會就業人員4.3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分流職工2.6萬人。
3、經營領域不斷拓寬,行業結構漸趨合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不僅在傳統的農業、加工業、餐飲服務業等領域呈現出活力,而且已進入教育、衛生、科技、建筑、房地產開發、中介服務、廣告、信息、文藝、旅游等新的領域。據統計,全市有生產型企業345家,民辦科研、科普機構5家,中介信息服務機構11家。從行業產業分布來看,第一產業占22.9%;第二產業占14.3%;第三產業占62.8%。
4、資本滲透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大戶在原始積累基礎上,積極參與和支持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改革,實行資本滲透。據統計,全市非公有制經濟購買國有資產有1101人,收購門市、廠房面積1.56萬平方米,金額達3130萬元;租賃承包企業3518人,租賃金額達2434萬元;參與股份合作103人,參股企業50人。
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困難
由于非公有制經濟自身的"先天不足",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后天失調",仍存在許多"阻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化經營普遍,市場生存能力弱化。
2、融資渠道不暢,資金制約嚴重。據調查,到2001年底,巴中市金融機構向非公有制經濟貸款余額為2.65億元,僅占全部貸款余額的4.2%,與其對國民經濟發展貢獻極不相稱。據對平昌縣50戶個體工商戶和30戶私營企業的融資情況調查,他們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為:家庭積蓄、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從這三個渠道融資的比例分別為55%、36%、9%。由此看出,大部分非公有制經濟支撐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家庭積蓄和民間借貸,銀行信貸資金投入明顯不足。由于受資金的制約,非公有制經濟只有采取"滾雪球"的辦法實現自我積累,但往往喪失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機。據調查,影響銀行對非公有制經濟信貸支持的主要因素:一是一些個體私營企業業主貸款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或是抵押擔保不足;二是非公有制經濟業主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其經營業績、主要核算指標無法真實反映,缺乏銀行貸款需要的業主信用資料;三是銀行缺乏對私營經濟業主經營活動的有效監控措施;四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缺乏具體的金融機構支持,如國有商業銀行支持對象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大企業和大行業。農村信用社主要服務?quot;三農",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在貧困地區發展滯后,導致貧困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缺乏信貸支持;五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集權過渡,其基層行無貸款放發權。
3、稅費負擔重,自我積累少,經營環境不寬松。自1998年以來,巴中市對非公有制經濟實行"六統一、一監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亂收費的問題,但近幾年來又有所反彈。據調查,雖然現在亂收費少了,收費的部門都有正規的紅頭文件,但收費的項目仍然太多,稅賦重,已使非公有制經濟不堪重負。據抽樣調查,非公有制經濟稅費負擔占比達21.5%。
4、合法權益保障不夠,管理體制尚未理順。主要是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其管理涉及工商局、質監局、勞動局、工商聯、個協、鄉鎮企業局等部門,但在保障合法權益解決實際困難與問題時相互推諉,使其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障。
5、缺乏新的經濟增長支撐點。在全市私營企業中,企業名牌產品少,非公有制經濟缺乏"名優特高尖精"產品,其結構調整難,產業提升步伐相當緩慢,缺乏新的經濟增長支撐點。
三、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金融對策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金融自身發展的需要。私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既可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又可為金融機構提供廣闊的信貸市場。因此,金融機構要更新觀念,站在經濟金融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2、完善信貸管理體制。眾多的私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市縣區域,各商業銀行上收基層行貸款權,對大量私營企業來說,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增加了貸款難度。為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根據私營企業經營特點,商業銀行應及時完善授權授信制度,合理確定縣級支行的貸款審批權限,增加貸款規模,減少貸款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對有市場發展前景、信譽良好、有還本付息能力的中小企業,要適當擴大授信額度,對一些極為優秀的企業可試辦非全額擔保貸款,甚至可適當發放信用貸款;要正確處理建立信貸管理責任制和調動保護基層行處及信貸人員積極性的關系,在健全風險防范制度,明確貸款責任的同時,要建立起相適應的貸款激勵機制;根據貸款利率與貸款風險相匹配的原則,適當確定私營企業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對效益穩定、信用狀況好的企業,貸款利率可不浮或少浮,相反則適當上浮。
3、改善金融服務方式。各金融機構要與私營企業建立穩定的聯系機制,成立私營企業信貸管理專門機構,設置專職信貸員,經常深入調查研究,及時掌握企業生產、銷售和資信情況,依據企業用款總量、進度和發展需求,合理確定貸款計劃,及時足額解決私營企業的合理貸款需求;逐步探索建立私營企業信貸評估、審批和貸款制度。要切實加強貸款管理,配合貸款責任制的落實,建立有效地貸款跟蹤檢查制度,確保貸款質量,把積極增加貸款與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有機地結合起來。各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私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首先,要利用資金和信譽方面的優勢,為其結算、匯兌、轉帳及財務管理、咨詢、評估、清產核資等提供支持和方便;其次,要深入客戶調查研究,在充分調查、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建立為私營企業服務的信息庫,逐步培植私營企業優秀客戶群體,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2、制定扶持政策。如通過公開聽證確定公平合理的稅費政策,取消不合理的地方行政性收費,創造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健全財產法律制度,保護民間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加大對內開放,允許民間投資進入更寬的投資領域;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擔保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切實解決私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建立成立全國性非公有制經濟的信用擔保基金和私營企業信用擔保協會,統一承擔私營企業的融資擔保。各金融機構要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社會化中介服務體系,特別是私營企業貸款評估、擔保以及人才開發、培養、科技服務、信息服務體系,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