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資本地區經濟增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濟增長的趨同是指,對于一個有效經濟范圍內的不同經濟單位,初期的靜態指標人均產出(通常以人均GDP來表示)和其經濟增長速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即落后地區比發達地區有更高的經濟增長率(β趨同),從而導致各經濟單位期初的靜態指標差異逐步消失(σ趨同)的過程。
中國的經濟增長怎樣才能實現與發達國家的趨同呢?
應選擇跟隨戰略還是追趕戰略?
本文建議中國選擇能促進其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戰略——追趕戰略。這一模型也可以擴展到對中國各省份的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分析,各級政府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引導下可以合理地配置資源,以實現落后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與趨同。落后地區的可選擇的技術水平決定于其知識吸收能力,知識吸收能力取決于其人力資本水平,技術進步率與人力資本增長率間存在線性關系。均衡的經濟增長率與人力資本的積累效率、學習時間的安排效率存在正相關關系。落后地區如果能盡快提高本地區的人力資本以至于能接近發達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時,落后地區將會獲得與發達地區相當的技術創新能力。本文定義落后地區優先提高人力資本的發展戰略為追趕戰略。
理論分析中的提出的主要假設及結論可歸結為:(1)落后地區通常不具有人力資本的比較優勢;(2)落后地區可選擇優先提高人力資本或物質資本的發展戰略;(3)提高人力資本可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即追趕戰略有效。我們將以我國1980~2005年28個省區為樣本對人力資本與地區經濟增長趨同性進行經驗驗證。我國1980~2005年各省區的人均GDP、人均人力資本兩變量的平均增長率,得到追趕戰略與跟隨戰略類型落后地區的兩變量的平均增長率序列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9、-0.053,以人均GDP的增長率為被解釋變量對人均人力資本的增長率進行線性回歸,得到實行追趕戰略的各省區人均人力資本增長率的邊際產出系數為0.014。說明計算期內實行追趕戰略的落后地區人均人力資本的增長率對其人均GDP的增長率有正的線性影響作用;而實行跟隨戰略的落后地區由于其人力資本的門檻效應,計算期內該地區人均GDP、人均人力資本的平均增長率間不存在相關關系。
追趕戰略區內的省際人均GDP的差異縮小的趨勢,其不平等指數TEC[,2]由1980年的0.00399下降到2005年的0.00074;而跟隨戰略區內的省際人均GDP的差異也呈縮小趨勢,不平等指數TEC[,3]由1980年的0.01103下降到2005年的0.001302;追趕戰略區與經濟發達地區間人均GDP的差異呈縮小趨勢但縮小速度趨于下降,跟隨戰略區與經濟發達地區間人均GDP的差異呈先縮小后擴大的趨勢。
我國各省區人均GDP不存在相對趨同;人力資本變量的系數均為負值,說明各地區人均人力資本的不均衡影響到全國各省區人均GDP的快速增長;而物質資本投入的系數顯著為正,勞動力的正常流動對流入、流出地的經濟增長都具有正的效應。計算期內勞動力的流動因素對東部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沒有太大影響,會降低中部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西部地區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從而縮小西部與東、中部間的人力資本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