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煤炭產業尋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煤炭產業作為一個資源型產業,它的發展壯大要受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制約,尋租是導致煤炭產業“資源詛咒”的一個重要原因。它對勞動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投入會起到排斥作用。本文通過引入尋租者的數量(R)和尋租的價格P(R)兩個變量,分析尋租對煤炭產業的就業以及社會福利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煤炭;尋租;資源詛咒
一、模型分析
長期以來,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其經濟發展速度往往低于資源匱乏的地區,即所謂“資源詛咒”的問題。如中東地區雖然掌握著黑色黃金,其經濟卻十分落后;日本雖缺乏自然資源,但其經濟總量卻高居世界第二。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本文認為尋租是一個重要原因。尋租是尋租者通過賄賂等手段來獲取大量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尋租對社會正常的可持續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引入尋租者的數量(R)和尋租的價格P(R)這兩個變量,來分析尋租對經濟體的影響。尋租者的數量是指整個社會用于煤炭產業尋租的那些企業的數量,尋租的價格是那些尋租者所付出的平均成本。
模型假定如下:
其一,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煤炭產業的生產規模不變,總投入水平為M。尋租作為一種外在要素影響煤炭企業的生產,其中尋租的價格為P,尋租的數量為R,尋租的價格和尋租者的數量線性相關。
其二,煤炭產業是一個封閉的產業,不存在同其它產業間要素的流動。
其三,煤炭企業的生產主要使用勞動(L)與資本(K)兩種生產要素,他們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在總投入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尋租,會減少或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資本)的使用。
在一定的技術和企業規模下,企業通過尋租所能獲得的最大凈收益是OB,隨著尋租數量的增加,尋租的成本也在不斷的增加。尋租者的凈收益在不斷的減少,當達到B點時,尋租者的收益就變成0,當尋租者的數量繼續增加時,尋租的價格不斷提高,尋租者將獲得負收入。對于理性的投資者而言,曲線BC是一條無效的曲線,而B點就是尋租的最大點。
二、尋租對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影響
當總投入規模不變時,社會把更多的資源用于尋租,必然導致投入的資本,勞動數量的減少,進而導致資本和勞動的產出降低。
圖2中曲線S表示的是勞動的供給曲線,D1,D2表示的是勞動的需求曲線,當社會把資源用于尋租時,導致對勞動的需求量降低,勞動的需求曲線由D1向左下方移動到D2,形成新的均衡價格W2。而這時勞動所能獲得的總收益為W2×L2×L1,而W1×L1-W2×L2的余額就是尋租所造成的社會福利的損失。
同理,尋租對資本的收益也會產生排斥作用,它會導致資本要么退出煤炭行業,要么參與到煤炭行業的尋租中去,從而造成煤炭行業的資源詛咒。
當尋租影響到勞動、資本對煤炭產業的投入時,它會導致社會總體福利水平大幅度降低。
如圖3所示,L表示煤炭需求曲線,S1表示在沒有尋租的情況下煤炭的供給曲線,L與S1相交于點F,尋租影響煤炭生產時,供給曲線就變為S2。S2與L相交于E點。在生產規模一定時,煤炭企業投入的總資本是一定的,尋租所占資源越多,意味著用于購買的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數量就越少。因此供給曲線向上移動,它與L相交于點F。
當L與S1相交時,所產生的消費者剩余是三角形HCF,當尋租投入生產的時候,消費者剩余是HDE,勞動和資本的總剩余是HCE,所以尋租所造成的社會的福利損失不僅包含哈伯格三角EGF,還包含了塔洛克四邊形DCGE,而塔洛克四邊形就是社會福利在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之間的轉換。尋租不僅導致整個社會產出的降低,而且使得消費者福利水平降低。所降低的福利即為ECOF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其中哈伯格三角是尋租所造成的社會福利的純損失,而塔洛克四邊形的收益由尋租的雙方共同獲得,所獲收益的大小取決于尋租雙方的博弈。如果設租方擁有更大的權力,那么它就擁有更多的權益。
通過圖3可以看出,隨著S2上升幅度的加大,尋租所導致的社會福利損失在不斷的增加,在整個社會福利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和資本所獲得的收益在不斷的減少。而反映在勞動的收入上,就是煤炭企業職工的福利水平很低,反映勞動力價格的工資甚至低于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資本獲得收入即民營企業家的利潤大量降低,企業家投資煤炭行業生產的積極性降低。煤炭產業市場競爭秩序被尋租嚴重地扭曲,政府被“俘獲”,整個煤炭產業陷入資源詛咒。由此可以看出,尋租是造成煤炭產業社會福利大量損失,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煤炭產業陷入資源詛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結論
要解決煤炭產業尋租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對煤炭資源產權價值的重新估價,新的估價包括各種外部性成本(如員工的培訓,安全生產,環境破壞的估價等)和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因素,減少煤炭產業尋租所獲得的超額利潤。
第二,加強和完善政府管理經濟的制度建設,合理界定政府介入煤炭產業的力度和方法,加大對違法官員的懲罰力度,使之所獲制度收益高于制度成本。
【參考文獻】
[1]Y.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張寶順.山西經濟年鑒2004.山西經濟年鑒編輯部,2004.12.
[3]張崇慧.山西煤炭產業總覽.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12.
[4]約翰.克勞奈維根.交易成本經濟學及其超越.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12.
[5]盧現祥.尋租經濟學導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8.
[6]賀衛.尋租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3.
[7]張軍.“雙軌制”經濟學:中國的經濟改革(1978-1992)[B].上海三聯書店,1997.3.
[8]繆爾達爾.亞洲的戲劇.北京經濟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