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指數期貨至關重要避險工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前股市的現狀表明,由于缺乏避險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沒有避險機制的保障,任何利好舉措的出臺,任何資金的入市,都難以收到大家所期望的效果。可以說,避險機制即期指交易是事關股市長期平穩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當一個市場中缺乏避險機制時,股指往往會出現非理性的巨幅震蕩,這種震蕩造成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于是,有的破產出局,有的聞股色變。投資者必然日趨減少。資本市場的發展受到明顯限制。有人可能對此不以為然:“炒股本來就是一種風險投資,你可以運用注重業績、組合投資的理性投資方法來避險”。那么,哪一類投資者運用此法最純熟?這恐怕要首推投資基金了。從各國投資基金一般性投資組合可以看出,投資基金所選的股票,往往都是高成長的績優股。他們把資金分散于許多只股票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風險。作為機構投資者,投資基金追求的最終目標無疑是資金的穩健成長。然而,從實際業績來看,投資基金的凈值基本上與大盤的漲跌同步,難以做到有效避險。當然,不同新基金之間、不同時段之間,情況略有差異。但是,總的來說,投資基金的市場表現清楚地告訴我們,僅靠注重業績、組合投資的理性投資理念,無法從根本上避免股市的主要風險,即系統性風險。既然連投資基金都無法有效避險,那么作為其他中小投資者,又怎么能夠切實保護自己的利益呢?關于期指避險的時機成熟與否,不能由誰主觀判定,而要看市場有無需求。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現實需求是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股市,更是如此。目前,中國股市已有1000余家上市公司,4000余萬投資者,總市值占GDP的30%左右。這樣巨大的市場,就必然存在著避險的巨大需求。因此,推出期指交易,正是滿足市場避險需求的適當方法,必將受到廣大投資者發自內心的歡迎,。它將會對規范和穩定股市,促進其健康發展,提供機制上的保證。所以,要說利好舉措,這是最大的一項利好至于說到期指交易可能造成的風險,要分兩個方面講。首先,從理論上看,期指交易本身是一種避險工具,是針對市場客觀上就存在的風險而設計的。即使沒有期指交易,市場也存在風險,而且會更大。期指交易在運行過程中當然可能被人為打壓,造成市場恐慌。但是這并不是期指交易本身的問題,而是監督管理方面的問題。引入期指交易,不但可以真正保護投資者,特別是散戶的利益,而且可以讓投資者放心大膽地長期持有績優股,不為股價的一時漲跌而動,以求真正意義上的理性投資。這一點,對于改變股市長期存在的“重題材、輕業績”的非理性風氣,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其次,從現實角度看,面對市場風險,期指交易的設立和與否,能夠產生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眾所周知,美國股市在本世紀遭遇過兩次大熊市,一次在1929年,一次在1987年。前一次發生時,美國股市還沒有期指,投資者普遍蒙受巨大損失,加劇了經濟危機的蔓延。直至50年代,美國股市才逐步恢復元氣。后一次發生時,由于已經設立了期指交易以避險,雖然股指大幅下挫,投資者的實際損失卻大大減輕。美國股市很快便迎來了90年代的空前大牛市。事后,很多經濟學家都指出,假設1987年危機發生時沒有期指交易加以避險,其后果真是不堪設想。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股市,都推出了期指交易。這種情況的形成,絕非偶然,而是有價證券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虛擬資本早已不再局限于股票、債券,而是具備了期貨、期權等諸多創新形式,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對此,我們應該予以充分重視,加以研究和利用,使資本市場能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更好地為市場經濟服務。同時,各大證券媒體近期也就避險機制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隨著討論的深入,結合中國股市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認定,適時在中國股市推出期指交易這一金融衍生品,越看越重要,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