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要求:“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如何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呢?
提高扭住經濟建設中心的能力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因此發展首要的是經濟發展。21世紀初頭20年,這是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要防止走入狹隘經濟建設的死胡同——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盲目推進;另一方面,要防止偏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傾向。
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在為經濟運行服務的過程中,要善于及時全面分析經濟形勢,增強預見性和前瞻性,準確把握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適時提出和有效貫徹應對的方針政策,防止經濟增長大起大落,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經濟建設是在發展中解決其他問題的重要基礎,這個基礎扎實了,解決其他問題就有了物質條件。
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
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與其他方面推進的整體協調度。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切實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在指導方針、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強薄弱環節,努力實現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這樣,經濟和社會就會繼續向前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否則,搞得不好,往往會出現貧富懸殊、失業人口增多、社會矛盾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問題,更加注重公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目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城鄉間的公平,更加注重區域間的公平,更加注重產業間的公平,更加注重內外資企業間的公平。
提高堅持改革方向的能力
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任務十分艱巨。
加快發展,要切實解決好關系經濟體制改革全局的五大問題——
一要正確處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關系,使兩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方面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要加快國有經濟的戰略性結構調整。
二要正確處理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關系,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國家宏觀調控,促進國民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健康運行。
三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合理劃分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權限和職責,做到權責一致,既維護中央的統一領導,又更好地發揮地方的積極性。
四要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實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五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臺的時機和節奏,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提高掌握對外開放主動權的能力
應該看到,目前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的協調性還不夠,要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在國際經濟競爭中,我們還停留在用1億件襯衣,或1億雙鞋子,或5億雙襪子換取一架大型民航客機的水平。
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性增強,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兩個大趨勢,及時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涉外經濟方針政策,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目前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內市場換國際先進技術,以勞動力資源優勢換取自然資源。處理好立足于國內需求與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的關系,處理好依靠和開發國內人力資源與借助和引進國外智力的關系。
在經濟起飛階段,要有意識地提高引進外資質量,堅持引進先進技術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不斷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增強國內經濟關鍵行業和領域的控制力,不斷提高國際經濟競爭力。
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責定位。黨領導經濟工作不是以黨代政,在黨政分開的原則下,各級黨委主要是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謀劃經濟全局,提出發展戰略,制定發展政策,推動經濟立法,營造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對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經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門按照職責權限決策和管理。特別是地方黨委要因地制宜,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加強和改進對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綜合協調,確保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各項部署的貫徹落實。黨政思想上要統一,但是職能上不能疊床架屋。黨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職責,推動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轉變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管理經濟活動,集中精力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