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速經濟隆起中實踐黨先進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指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需要同實現黨的歷史任務緊緊聯系起來。”對鞍山這樣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老工業基地來說,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緊緊把握新的時代要求,始終牢記發展是第一要務,在加速經濟隆起中實踐黨的先進性。
加速鞍山經濟隆起是時代賦予鞍山人民的歷史任務
今年年初,省委書記同志在來鞍調研時提出,鞍山要發揮區位優勢,建設連接遼寧中部城市群和遼東半島的經濟隆起帶。這是省委從全省經濟布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路和對鞍山的科學定位,是時代賦予鞍山人民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也是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
加速鞍山經濟隆起,是實現鞍山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六大后,市委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明確提出到2010年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奮斗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從根本上講,必須加速經濟隆起,即鞍山要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要倍增,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00美元以上,經濟實力進入遼寧振興“第一梯隊”。發展速度要加快,經濟增長的一些主要指標不低于東南沿海地區的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精品鋼材基地,基本完成老工業基地振興任務,基本實現工業化。經濟增長方式要轉變,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構筑起具有相當集聚力、輻射力和競爭力的強勢經濟帶。
加速鞍山經濟隆起,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從世界范圍看,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加速經濟隆起可以使鞍山更好地整合區域內外的資源,實現鞍山在遼寧中部崛起,促進中部城市群和遼東半島逐漸融合起來,把以大連為龍頭,以沈陽為中心,以鞍山為支撐的九座城市穿成具有規模的城市鏈條,打造沈陽大連城市群經濟隆起帶,使之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后新的經濟增長極,成為東北的經濟核心區,成為我國新興產業基地和新的重要經濟增長區域,成為中國經濟板塊乃至東北亞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帶。
加速鞍山經濟隆起,是立足市情和突出比較優勢的正確選擇。鞍山區位優勢明顯,位于遼寧中部城市群、遼東半島經濟區和遼西經濟區三大板塊的交匯處,具有連接南北、承東啟西的作用。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有全國之冠的鐵礦、菱鎂礦等資源和五大旅游品牌。鞍鋼競爭優勢突出,核心競爭力居世界鋼鐵企業第九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雄厚,具有一支工種齊全、技術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的產業工人隊伍。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初步構筑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綜合實力較強,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6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2億元,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加速經濟隆起符合市情、順應民意,條件具備、時機成熟。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鞍山經濟隆起
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新時期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在全球范圍內經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轉變發展觀念,完善發展思路,采取超常措施,推進鞍山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施工業強市方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環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圍繞建設“一個基地、三大產業”,支持鞍鋼做強主業,實現“建設精品基地,創建世界品牌”的目標,營造鞍鋼經濟圈,發揮鞍鋼輻射帶動作用。激活裝備制造業現有資源,以裝備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帶動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唱響“鞍山制造”。加快發展輕紡產業,把鞍山建設成國內著名的紡織產品生產銷售集散地。加快發展礦產品加工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同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鄉村城鎮化水平。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國有經濟以鞍鋼為主體,地方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所有制改革目標定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實現國有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雙進共贏”。堅持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使鞍山成為東北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城市。要堅持下移重心、下放權力,向縣(市)區下放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和部分城市、社會事業管理權,提升縣區統籌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
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要把鞍山經濟發展置于國內外經濟的大坐標中加以定位,抓住“兩個機遇”,即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用好用活國家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賦予遼東半島的各項優惠政策;接受“兩個輻射”,向南接受大連的輻射,把鞍山建設成為東北亞航運中心的重要腹地,向北接受沈陽的輻射,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三面來風”,充分利用大連、營口、丹東的港口,在更大區域內參與分工協作和市場競爭;實現“三個融入”,推動鞍山加快融入遼寧中部城市群和遼東半島經濟區,融入環渤海經濟圈,融入東北亞經濟區。
努力建設和諧鞍山。要全面貫徹“四個尊重”的方針,弘揚創新、創造、創業精神,形成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和人才強市戰略,重點培養造就“三支隊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設誠信政府,打造誠信企業,培育誠信市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注重社會公平正義,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營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打造平安鋼都,創建法治城市。要深入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活動,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加速鞍山經濟隆起的重要保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加速經濟隆起中,市委要始終堅持把先進性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把先進性教育活動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加速經濟隆起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著眼于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是黨的執政能力最重要的體現和最重要的檢驗,要深入研究和解決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和長遠意義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系、機制和方式。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把方向、謀全局、抓大事,協調人大、政府、政協和社會方方面面,形成推進經濟隆起的強大合力。要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加強地方黨委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以及應對風險和突發事件的能力,牢牢把握領導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權。
著眼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緊密聯系鞍山改革發展的實際,注重發揮國有和集體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切實抓好轉制企業、困難企業黨組織建設,堅持不懈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探索加強社區、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徑,努力使各級黨的組織成為加速經濟隆起的組織者、推動者和領導者。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黨員的頭腦,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在加速經濟隆起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中堅作用。
著眼于堅持“兩個務必”,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用領導干部的模范行為和良好形象來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保證加速經濟隆起的各項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