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民幣升值促進出口貿易結構完善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出口商品結構
李嘉圖理論指出一國產品出口具有比較優勢,我國產品出口主要依賴于我國近似無限供給的勞動力。正是在這種勞動力要素稟賦上具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我國出口產品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導。隨著人民幣幣值的升值,這種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產品出口因利潤的下降而不斷減少出口。目前,我國原先的成本優勢逐漸被其他更具成本優勢的國家代替。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口紅利拐點,東部出口導向地區近期出現了各種“用工慌”現象,同時《勞動法》的出臺推高了勞動力成本,我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1年間從2000年的9371元漲至2011年的42452元,工資成本上漲了3倍多。在勞動力成本“無限供給”拐點之后以及單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出口份額比較優勢正在被東南亞其他更具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國家取代。人民幣升值過程中有助理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從原先依賴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向資本密集型的產品轉變。資本密集型的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沒有資本大,勞動力所占的成本較低,因此國內勞動力成本提高對企業成本的影響相對較少,同時資本密集型的企業一般毛利率較高,其產品也具有一定市場議價能力,人民幣升值對該類行業的影響有限,沒有勞動力密集型那么大。因此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資本密集型產業將會逐步提高比例,而近些年我國的出口商品的結構變化也可以說明這點。
(二)出口貿易主體結構
我國對外貿易主體主要有國內企業和外資跨國公司,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這種貿易主體也開始出現外資減少投資國內市場的現象。我國上世紀90年代為了招商引資,為外資跨國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投資環境,但這些跨國公司早先設立的企業主要是為了享受政策優惠,企業主要從事來料加工、OEM等產業鏈中間環節,這些環節附加值低,比較依賴低廉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在人民幣升值之前,這部分的外貿企業占比較多,也是大部分外資企業首先考慮在中國設廠的主要原因。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以工業附加值相對低的來料加工等企業開始出現成本上升,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降低。人民幣的升值對該類企業的投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減少了承擔較大能耗卻只能帶來較低收益產業的過度擴張,有利于優化出口貿易主體結構,促使出口貿易主體從產業鏈中端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提高了國內企業在出口貿易中的比例。
(三)出口市場結構
我國出口市場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或地區,特別是美國、歐盟、東盟和日本,人民幣升值過程中會促使貿易市場更加集中化。人民幣升值提高了出口企業的生存成本,為了轉嫁成本的上升,出口企業提高產品價格,由需求彈性理論可知,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的變化與需求彈性相關。需求彈性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有關,收入水平高的消費者對物價上漲帶來的影響較少,也就是需求彈性小。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在未來我國出口產品價格提升時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居民的消費水平影響較少,出口到這部分國家的產品比重也會比人民幣升值前多。人民幣升值會推動貿易市場更加集中于發達國家,未來的出口貿易將更加依賴于發達國家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系也更加緊密。
結語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結果是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減少我國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特別是對我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品具有較大沖擊,促使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同時,人民幣升值也會促使我國出口部門減少低附件值的中間生產環節,開始加強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投入。最后,人民幣升值也會促使貿易市場更趨于集中,未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也增加了我國出口風險,為防范發達國家經濟波動對國內出口部門的影響,應當開拓非發達地區的市場份額.
作者:周澤單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