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棉花外貿現狀及競爭力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祝宏輝岳會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1中國棉花國際競爭力分析的指標選取
(1)顯性比較優勢。顯性比較優勢是把一個國家農產品出口放在世界總的商品貿易的框架下,來考察農業部門的出口潛力。國家j生產的s產品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的計算方法是:(略)。
(2)貿易競爭力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又稱凈貿易指數,可以反映某國生產的某種產品的凈進口或凈出口規模,通常用來衡量某國某產品的出口競爭優勢。
(3)國際市場占有率。指一國某產業的產品出口總額占世界該產業產品出口總額的百分比。
(4)進出口價格比Px/Pm。指某種產品出口價格和進口價格的比值,可以間接反映出一國產品的質量(附加價值)的差別。通過價格比這個指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出口商品的質量與國外商品的質量進行比較。
(5)貿易條件。在進出口商品國際交換的貿易利益(或經濟福利)衡量方面,常用的指標是“貿易條件”,包括價格貿易條件和收入貿易條件。其中,價格貿易條件:NBTT=Px/Pm(式中Px、Pm分別是出口、進口商品的價格指數)。收入貿易條件:ITT=(Px/Pm)*Qx=(Px*Qx)/Pm=Vx/Pm(式中Qx為出口商品的數量指數,Vx為出口商品價值指數)。
2中國棉花國際競爭力的測算與分析
如表3所示,2000-2011年,中國棉花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呈逐漸下降趨勢,表明相對于中國出口貿易總量而言,棉花出口不具備顯示性優勢;從貿易競爭力指數(NTB)值來看,其值接近最低值,表明中國棉花出口競爭劣勢明顯;從中國棉花出口市場占有率來看,中國棉花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不足1%,難以對國際棉花供給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考慮到近年來中國棉花出口始終保持較低水平,中國既是產棉大國,又是主要的棉花消費國,國內旺盛的棉花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棉花出口動機。從進出口價格比上看,2000-2011年間,有6個年份出口價格高于進口價格,有3個年份出口價格略低于進口價格,有3個年份出口價格低于進口價格的幅度超過20%。總體而言,中國棉花在進出口價格上具有較弱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與棉花出口強國如美國相比,中國棉花在質量、品級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以2000年中國棉花進出口貿易價格為基期價格,計算得出2001年以來中國棉花的價格貿易條件和收入貿易條件。從表3可知,中國棉花的價格貿易條件始終高于100%,2009年其值最高達到238.98%,表明同時期內我國棉花出口價格遠高于進口價格,通過棉花進出口貿易交換,增加了我國經濟福利;從收入貿易條件來看,我國棉花貿易條件逐年惡化,其主要原因是棉花出口數量的大幅下降,甚至抵消了價格貿易條件上升的效果。綜上可知,從進出口價格水平分析,我國棉花進出口貿易增加了本國經濟福利,但從產業比較優勢、國際市場份額等角度考察,我國棉花國際競爭力水平呈下降趨勢。
提升我國棉花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1調整棉花貿易供求布局
近年來,由于國際棉花市場競爭加劇,中國棉花需求轉向進口[5],棉花貿易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棉花出口依存度逐年降低。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烏茲別克斯坦成為我國棉花主要進口來源國,韓國、印尼、中國臺灣、日本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棉花主要出口目的地。進出口主要來源國家和地區過于集中,將導致國內棉花產業對其過多依賴:一方面,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政策調整會對國內棉花供銷產生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對外棉依賴程度增長導致國產棉的定價能力下降,削弱國內棉花出口競爭優勢。建議可以利用進出口配額,合理調整、平衡我國棉花貿易進出口布局。進口布局可以按美國、中亞地區、非洲地區和其他地區按比例分配進口額,重視與埃及、貝寧、馬里等非洲國家的棉花貿易;出口布局可以按東南亞、中亞、非洲地區和其他地區按比例爭取擴大出口。同時,立足于提高國產棉自給率,減少對進口棉的依賴,利用本國的自然資源加大優質棉的生產,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爭取出口,提高棉花經濟效益轉化率。
2加強優質棉花品種培育
從棉花貿易國(地區)進出口價格上看,棉花貿易強國(地區)在售棉質量和價格上優勢明顯,而支持棉花質量和價格優勢的關鍵因素在于優質棉花品種選育。從目前國內育種進展看,育種資源過于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上。應適當調配國內育種資源,加大對優質棉花育種的支持力度,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優化棉花品種,從品種資源著手提升我國棉花的產量和總體品質。
3推廣應用現代農業技術,降低棉花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棉花國際競爭能力下降、進口替代趨勢增加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植棉成本居高不下,種植面積小而分散,導致規模效應難以發揮;以及先進的植棉技術推廣應用緩慢,導致棉花品質和產量難以保證,棉花生產成本下降有限。建議首先加強棉花栽培技術、基礎研究、生物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工作,提高棉花的品級和產量;其次應推進完善棉花播種、生產管理、采收等環節全程機械化[6],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第三應建立壯大棉農生產合作組織,推進合作社內土地聯戶經營,發揮規模效應。通過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的綜合應用和推廣,增強我國棉花的國際競爭力。
4實施棉花補貼政策
國際棉花出口大國和強國(地區),對其棉花產業發展過程中無不實施棉花補貼政策。例如美國政府通過采取扶持和補貼政策來確保棉農的種棉收益,保證美國棉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埃及政府對棉花收購制定最低保護價政策。中國應向這些國家學習,采取積極的棉花補貼和支持政策,改變我國棉花經營規模小、成本高、品種雜亂、管理粗放等落后生產經營方式,提升我國棉花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