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汽車行業競爭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價格競爭行為;進出口行為;新產品開發行為;結構調整行為;技術改造行為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合資廠家多且規模較以往更大、非汽車行業繼續進人、合資合作的領域更加寬泛、加快汽車行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完善汽車售后服務體系、加強對外合作,努力擴大產品出口、提高汽車工業的研發能力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健詞:價格競爭進出口新產品開發結構調整技術改造
論文摘要:汽車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入認,后,關秘降低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務賈易的開放,使我國汽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文幸通過對汽牟行業市場競爭行為的分析,試圖找出提高我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政策措施。
一、價格競爭行為
縱觀我國汽車發展歷史我們發現:1995年以前,汽車行業的競爭主要是非價格競爭,在產品質量和促銷方式上采取差別化戰略。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加速新產品開發,快速占領市場。品種上,這一時期我國汽車產品發展最快,“缺重少輕”的局面得到緩解,并且轎車和微型車也有突破性進展。促銷上,加大廣告宣傳力度,建立汽車售后服務體系。1995年至今,汽車行業競爭進入新階段,價格戰屢屢發生以轎車為例1998年初上海大眾率先降價,普桑降11.2萬元,其他廠商紛紛跟進在這次價格戰中轎車價格平均下降15%02003年新年剛過,日新稚閣2.4,君威等主流廠商將中高檔轎車價格下調,降價涉及zo多個品牌sD多種車型,平均降幅超過7%}到2004上半年,國產汽車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平均降幅達到9.2%降幅最大的車型價格已比去年同期巨降25%以上。有人預言:汽車行業正在重復彩電、手機行業的授轍
二、進出口行為
1992-2003年的12年間,我國共進口汽車190多萬輛,相當于同期我國汽車產量的7.62%,,其中1994年以前,我國進汽車逐年增長1995年至1999年進口數量略有下降,2000年后又迅速增加。1995年至1999年間中國汽車產品進口數量逐年減少,是因為1995年以后,我國汽車產品種類發展較快,而這一時期國內汽車需求并未增長。2000年以后進口加快,是因為我國開始準備進人WI習,關稅的降低和進口配額的增長,以及國內需求的不斷擴大,使更多汽車產品涌人國內,成為持續增長的新起點020D3年作為加人WIO后的第二年,整車進口數量達17.1萬輛但進口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僅為3.76%0權威人士預測,幾年后進口整車產品的閏內市場份額可能上升至ID%-5%國內外產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出u方面2003年我國共生產汽車444.4萬輛,而出日整車僅有4.Ss萬輛,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我國的汽車出口無論是與自己的產量相比,還是與鄰近國家的出n量和比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三、新產品開發行為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在用降價手段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也必須保證自己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因此,從長遠來看,企業必須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擴大產品差異,保持自己的競爭地位。2003年是我國汽車新產品上市較多的一年。各企業都把及時推出新產品作為搶占市場的重要手段,全年共推出各種汽車新產品(含改進型)達100余種,其中轎車產品最多.達60余種,平均每月都有兒種新產品面市。
四、結構調整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國內汽車企業之間嗜l資的整車企業家、整車合資項目3家;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10家;其他領域與汽車企業合資合作的企業有13家;資產重組企業27家。此外,合資與資產重組企業在合作的規模、產品的多樣性及合作領域等方面與以往都有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
1.合資廠家多且規模較以往更大。從國內合資企業規模看,無論是投資額還是合資雙方的企業規模都較以往龐大。先從投資額看,2002年的合資企業投資額多在幾千萬元左右,上億元的只有3家。2003年合資企業投資額上億元的企業有8家。從合資雙方企業規模看,合資重組以三大集團為中心,以國有企業為依托,具有較強的實力。
2非汽車行業繼續進人。2003年,大量非汽車行業通過聯合重組行為進人汽車行業。如小鴨集團與中國重汽重組;新飛電器進人專用車領域備美的整合云南汽車工業;格林柯爾收購亞星客車;浙江華翔重組汀西富奇;三星奧柯斯人主沈陽雙馬;比亞迪收購秦川等。另外.民營企業也加人到汽車合資企業中來給汽車行業注人新的力量,也使汽車業的競爭日益激烈。
3合資合作的領域更加寬泛。2003年國內合資企業的合作領域較以往更廣泛,新增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與相關行業的合作、與保險公司及業的合作等。
五、技術改造行為
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各大集團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行為,表現為汽車工業投資額的逐年上升。我國汽車工業1995年以前投資增長較快,這是因為這一時期主要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加速新產品開發,加速占領市場;1995-2000年企業競爭方式多樣化,廣告和售后服務等手段在競爭中常被采用;2001年以后我國加人WTO,為了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企業又開始加大投資,提高產品的工藝水平,試圖縮短國產車與進口汽車的差距。然而中國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仍然低于國外企業.2002年三大企業集團R&D費用共計4.5億美元,相當于福特(2000年)億美元的1/150
六、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汽車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人WT。后隨著關稅壁壘的進一步降低和進門配額的取消,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國際竟爭壓力日益增加。因此.除了汽車工業自身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外,政府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支持和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的發懇。
1.加快汽車行業組織結構的調整。鼓勵支持優強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和吸收社會資本向產權多元化發展,利用社會存量調整產品結構,擴展產品系列。在重組中,既要打破地區界限,也要打破所有制界限;既要與外資合作,也要與內資合作。大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通過行業戰略性重組,培育2一3家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成為在競爭、開放條件下自主發展我國汽車工業的中堅。
2完善汽車售后服務體系。長期以來,我國對汽車售后服務重視不夠,汽車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程度很低,加入、NTO后,汽車服務貿易將逐步對外開放,外資將逐步進人汽車銷售、消費信貸、維修等服務領域,售后服務將成為汽車工業新的競爭點。為避免外資壟斷我國汽車售后服務領域.增強企業競爭力,必須加大汽車服務領域的改革,積極引人新的銷售理念,使售后服務成為國內汽車企業的競爭優勢。
3加強對外合作,努力擴大產品出口。中國的汽車工業要發展,必須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對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這就要充分利用兩種資源,一是要鼓勵骨F企業與跨國汽車公司的經濟技術合作;二是要鼓勵和支持發展外向型企業,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參與國際分工,擴大產品出口。同時鼓勵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在國外建立銷魯渠道、生產企業及售后服務中心。
4提高汽車工業的研發能力。中國的汽車工業不能僅僅停留在引進國外制造技術、仿制國外同類產品的層次上,而應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提高自身研發能力。這就要求汽車企業繼續加大研發投人政府也應當在資金籌集上給予適當的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