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場機制支持法治環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市場經濟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共同體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要實現尚未完成的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調整和完成國有企業的股份化改制、對于目前在商品和服務市場上仍然存在的大企業壟斷的情況,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除、要建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法制建設等,具體資料請見:
關鍵詞:經濟改革,計劃經濟,市場經濟
摘要:不應當采取“一分為二”、“矛盾的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辦法,用一個社會群體的利益壓制另一個社會群體的利益,而是應當讓各種合法的利益訴求都得到充分的表達,然后通過協商和博弈,達成社會共識和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通向各個利益群體互補共贏和社會和諧的坦途。
中國的改革開放源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思想解放運動。然而,思想解放是無止境的,在我國社會正處在快步走向現代化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趕上時代的潮流。市場經濟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共同體。
中國的改革開放源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思想解放運動。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近30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正是那次思想解放運動結出的豐碩果實。然而,思想解放是無止境的,在我國社會正處在快步走向現代化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趕上時代的潮流。
市場經濟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共同體。因此,不應當采取"一分為二"、"矛盾的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辦法,用一個社會群體的利益壓制另一個社會群體的利益,而是應當讓各種合法的利益訴求都得到充分的表達,然后通過協商和博弈,達成社會共識和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通向各個利益群體互補共贏和社會和諧的坦途。
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深水區,有以下難關要過:
第一,要實現尚未完成的產權制度改革。例如,與中國將近一半人口的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土地產權問題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宅基地資產無法變成可以流動的資本。這既使繼續務農的農村居民的利益受到損害,也使轉向務工、務商的新城市居民安家立業遇到困難。
第二,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調整和完成國有企業的股份化改制。當前,在股權結構上一股獨大和競爭格局上一家獨占的情況沒有得到完全的改變,在某些領域中還出現了"國進民退"、"新國有化"等開倒車的現象。這種趨勢必須扭轉。
第三,對于目前在商品和服務市場上仍然存在的大企業壟斷的情況,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除。在資本市場上,被稱為"政策市"、"尋租市"的頑疾并未得到根除。各類掌握權力和信息的權貴分子猖狂地進行犯罪活動,損害民間投資人的利益,大發橫財。因此,必須端正思路,摒棄行政干預市場的錯誤做法,加強合規性監管,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成長。
第四,要建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全覆蓋、多層次的新社會保障體系。可是十幾年過去了,由于遇到了政府內部的重重阻礙,這項極其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至今還沒有建立,使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落到實處。
第五,就是法制建設。憲政、民主和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上層建筑的保證。世界潮流浩浩湯湯,容不得我們等待,必須從建立法治起步,加快我國政治體制的改革。通過法治建設在各種權利主體之間正確地配置權力,規范政府的行為,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民主,強化民眾對政府的監督,才有望穩步地實現憲政、民主和法治的目標。
根據過去30年的經驗,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癥結在于政府自身。
由于改革涉及到每一個政府官員的權力和利益,要把這樣的政府改造成為專注于提供公共產品的服務型政府,就需要政府官員出于公心,割舍那些與公仆身份不符的權力。政府改革的任務,不僅是要減少和消除對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的行政干預,使市場機制有可能發揮基礎性作用,更艱巨的任務還在于建設一個能夠為市場機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環境。計劃經濟是由一個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直到人們的家庭生活無所不管的全能政府所控制和操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