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股票市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積極發揮股市的融資籌資功能;著力培養股市的投資功能;謹慎看待股市對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功能;放緩股市的定價功能;配置資源的功能任重道遠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股市的融資籌資功能之所以是首要功能是中國目前的現狀決定、回報是投資者永恒的權利和追求,是股市長期存在的基礎和依據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股票市場功能審視
論文摘要:文章從積極發揮股市的融資籌資功能,培養股市的投資功能,謹慎看待股市對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功能,放緩股市的定價功能,配置資源的功能任重道遠等幾個方面,對當前的股市功能進行探討。
股票市場隨著中國改革起步,伴隨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成長,有過悲傷有過怨恨,有過興奮有過喜悅,更有期盼和希望,正是這種多元情感交織才能演繹成今天中國之股市,也正因為有多元情感,才需要上升到理性的思索,對當下的股市功能進行審視。
一、積極發揮股市的融資籌資功能
股市的融資籌資功能之所以是首要功能是中國目前的現狀決定。股市創設之初,由于特定時期的社會條件,產生了特殊的中國股市,為國有企業籌資、脫困、改制服務,長期以來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使命,籌資功能成為股票市場的首要功能。隨著時間的發展,股票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功能是否過時,是否退居次要位子,筆者認為中國股市的融資籌資功能還是第一位的,必須堅持。理由如下,第一是股市特點決定,股市融資成本較小、籌資額大、無需償還長期使用、回報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第二是中國的現狀決定,建設任重道遠,企業的融資籌資渠道較少,國民的投資意識還在成長之中;第三是中國經濟發展決定的,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不斷增多,資金需求量大,籌資資金主要還是在本國境內。要發揮好股市融資籌資功能必須進行一系列的修正,首先應當嚴把股票“發行關”,警惕包裝上市,嚴打偽裝上市,不能把股市變成上市公司的“提款機”、用了白用、花了白花、拿了白拿、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其次不斷改善上市公司的內在質地,提高上市公司的營運質量和運作效率,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真正夯實上市公司這一證券市場的基石;第三堅決遏制再融資饑渴癥,嚴格控制再融資時間、規模和使用方向。
一、資本市場負財富效應的的原因。
(一)我國的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
股市健康發展所需制度背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股東、投資者權益的法律和司法保護框架;二是司法的獨立性;三是新聞媒體作為一個制度機制是否可不受約束地發揮對上市公司、整個市場、整個經濟的監督作用。這些東西合在一起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股市跟其經濟的發展是否能夠同步,在我國這些必要的制度都是不夠完善的。由于體系的不夠完善,導致我國股市的收益分配結構不合理,中小投資者并沒有獲得太大的收益。
(二)我國股市功能嚴重扭曲,從根本上限制了股市財富效應的發揮。
在我國,股市的主力是A股市場,而A股市場的定位是為國企改革服務,并且發行方式的限制使股市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股市的這種定位,使得散戶們長期處于弱勢地位,他們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大部分代價,其整體盈虧狀況令人堪憂。這種功能定位的偏差,很重要的一點與我們現行干部體制下低效率干部考評制度有關,即把股票市場上每年的融資額當成一個重要考核指標。因此,在我國股市中,長期存在不考慮投資者,不考慮這個市場怎么為優化配置資源服務的問題。在我國股市中,個人投資者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人群達91.56%,其中更有6.35%的失業人員和22.9%的離退休人員。這部分投資者存在著巨大的消費需求,但把錢存在銀行里多少年也滿足不了這種需求,所以干脆到股市里來試試運氣,這就導致他們在操作中短期行為嚴重,股票換手率較高,因此股票收益不具穩定性,財富效應難以發揮。如果財富積累尚未達到滿足未來需求的必要量,居民就可能將股票收入全部或絕大部分用于股票再投資,而不是用于消費,股票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就低,只有達到滿足未來需求的必要量后,居民才會逐步增加股票收入用于現期消費的比例。然而,在我國股市中,尤其中小投資者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多年來股民損失慘重這樣的股市,投資者不可能會有股票收入的財富積累。
(三)我國的上市公司投資效率低下,破壞了財富效應發揮的前提。
香港股票市場
內容提要
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股票市場十分活躍。本文一般地介紹了香港股票市場的沿革、股票種類、股票價格指數及影響股票價格升降的諸因素等,以便讀者對香港股票市場有個概括的了解。
在香港,股票是千千萬萬市民和企業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市民議論股票,是因為股票市價的每一個點數的升跌,都意味著獲益或虧損;企業家關心股票,是因為自己公司上市股票市價的升跌,意味著公司信譽的升降,即意味著公司向社會籌措資金是看好還是看淡。為此,香港幾家電視臺、電臺,每日幾次報道股票市場情況。通常,早上一開始,即回顧昨天的股市交易情況:中午報道當天正在進行的交易情況和趨勢;晚間新聞中,對當天的股票交易做一全面的總結,并介紹世界幾個大股票市場的交易情況。
另外,十幾份中英文報紙每天都用幾個版面報道股票消息。
下面,就香港的股票市場作簡要的介紹。
摘要:2008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將趨穩和,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溫和增長前景將對市場形成支撐,而處于高位的市場估值水平、巨額的市場資金需求、基金持股比重進一步提高和持股進一步集中可能產生基金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將制約市場行情的發展,市場行情可能在復雜激烈博弈中呈現寬幅震蕩的特點,較大的整體性市場機會將難以再現。
關鍵詞:上市公司業績市盈率資金
一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溫和增長前景為市場提供支撐
2007年,在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提高、貨幣流動性日益泛濫背景下,在資產(包括股票、房地產和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會計準則變更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A股上市公司出現遠超原先預期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具有可比數據的1364家上市公司加權每股收益從上年同期的0.055元上升到0.098元,同比增加78.1%,第一季度較上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42.0%;2007年上半年,1503家公司創造凈利潤3262億元,可比公司完成3232億元,同比增長69.87%;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5655.87億元,有可比數據公司同比增長高達66.93%,已遠遠超過上年全年所有上市公司完成凈利潤的總額。
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及其增長數據有以下幾點值得重視。
首先,我國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出色,全年業績高速增長已無疑問。這無疑是我國A股市場2007年前三季度強勁上行的重要推動力量。
一、文獻回顧
(一)在股票市場與貨幣政策調控目標的關系方面
1.與最終目標的關系研究。Borio.C(1994)認為在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中,央行沒有理由去關注資產價格的波動。只有當資產價格波動影響到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時,貨幣政策才應干預資本市場。而國內學者錢小安(1998)在研究了資產價格變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后指出,資產價格變化對貨幣需求的穩定性、貨幣政策的執行會產生較大的沖擊,應在確定貨幣政策目標、運用貨幣政策等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Friedman(2000)通過對美國股票價格在一個較長時期中對通貨膨脹和產出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認為股票價格對產出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就我國情況,謝平、焦瑾璞(2002)認為1999年下半年開始的貨幣政策機制緊縮效應與股票市場的關聯在增強。央行為提高穩健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應當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同期,易綱等人(2002)借助模型分析發現,貨幣數量與通貨膨脹的關系不僅取決于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而且在一定意義上取決于股市。當股市價格偏離穩態越來越遠時,經濟運行將是不安全的。因此,央行制定貨幣政策應同時考慮股市價格和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但是央行的根本目標仍是維護幣值的穩定。較權威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2002)的研究報告也認為對股市波動央行應關注但沒必要盯住。
2.與中介目標的關系研究。貨幣需求方面:Friedman(1988)認為股票市場通過財富效應、資產組合效應、交易效應和替代效應對貨幣需求產生影響。Friedman&McComac(1991)分析了美國和日本的股票價格與貨幣需求的關系,結果顯示股票價格對貨幣需求具有負向影響。國內學者易行健等人(2004)實證檢驗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估計了包含股票市場成交額的季度貨幣需求函數,得出我國股票市場成交額減少了各個層次貨幣需求的結論。進而趙明勛(2005)實證檢驗了我國股票市場對貨幣需求的綜合效應,結果表明股票市場的發展傾向于減少狹義和廣義的貨幣需求,且對廣義貨幣需求的影響小于對狹義貨幣需求的影響。
具體到股票二級市場,據石建民(2001)、高莉、樊衛東(2001)的實證研究表明,股票二級市場對貨幣需求具有統計顯著性,為正相關關系。股票二級市場對M1需求的影響要大于對M2的影響。
貨幣供給方面:周英章、孫崎嶇(2002)對中國1993—2001年股市價格波動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股市價格波動明顯領先于貨幣供應量且對貨幣供應結構的穩定性構成較強的正向沖擊,從而加大了央行貨幣調控的難度,削弱了宏觀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故建議貨幣政策應密切關注股價波動。在股票價格對各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影響方面,王維安、楊靖(2003)通過對中國1999~2002年的實證分析認為,股價變化引起的替代效應和轉換效應是存在的,替代效應作用于短期,而轉換效應會在一段時滯后顯現。金德環、李勝利(2004)則進一步研究了中國股市價格和貨幣供應量的關系,實證結果顯示股市價格和M0、M2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它可以用貨幣供應量M0和M2來解釋,但股價變化不是引起貨幣供應量變化的原因。(三)在股票市場與利率手段的關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