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國際貿易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其他專業課程的先導,該課程的教學在所有專業課中也是最難以把握的。該文從主動學習的視角分析了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證了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引入主動學習方法的必要性,并且初步探討了國際貿易教學中引入主動學習方法的形式。
[關鍵詞]主動學習;國際貿易;教學改革
國際貿易課程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國際貿易領域的概貌,內容既包括理論又包括實務,是其他專業課程的先導,該課程的教與學在所有專業課中也是最難以把握的。當前的國際貿易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研究和創新。
一、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顧此失彼。國際貿易課程是對國際貿易領域各種理論、政策、制度、措施和國際貿易實務的全面介紹,旨在讓學生初步認識國際貿易領域的概貌,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然而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兼顧所有各方面的內容,往往不是重理論輕實務就是重實務輕理論,在大部分高校的國際貿易教學實踐中前者居多。筆者認為國際貿易課程中的純理論內容和實務內容都不宜占據過多篇幅和課時,應該把課程重心轉移一部分給國際貿易政策、制度和措施,因為國際貿易從古典到當代的各種理論如果深入講比較艱深難懂,國際貿易實務更是包含了國際貿易慣例、運輸與保險、國際結算、合同簽訂與履行等各種知識,幾乎每個方面的內容都有后續的專門課程,而國際貿易政策、制度和措施能夠讓學生認識真實世界的貿易環境,對學生理解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慣例都有幫助。國際貿易課程本身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各門專業課的先導,所起的作用應該是讓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事實背景和制度環境,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框架,認識國際貿易實務的基本流程和所需遵循的慣例規則。因此,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介紹一些基本的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流程和國際貿易慣例規則,理論內容和實務操作的具體內容都不用深入展開,留出一定的篇幅介紹國際貿易政策、制度、措施以及一些基本的事實背景。
2.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像大多數高校課程一樣主要使用傳統的講授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基于指定的教材內容和自己提煉、補充的講義進行講授,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任務主要是被動地聽講,師生之間很少有互動。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單一的聽講狀態,很少有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運用和評價。與聽講相比,思考、運用和評價是更高階的學習狀態,需要學生發揮更高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聽講往往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分心走神,在課堂上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甚至逃課。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1]。
3.考核方式單一。國際貿易課程是必修的考試課,考核方式往往是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由一次考試的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效,比較呆板和單一,平時作業和期中測試雖然也影響最終成績但所占比例很小,基本上還是“一考定終身”的做法。閉卷考試往往只能考察一些識記性質的知識點,難以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解釋現實的能力。單一的考核方式助長了平時不學習、期末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學習風氣,不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國際貿易教學中引入主動學習法的必要性
1.主動學習法的含義和形式。主動學習(activelearning)是美國學者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的一種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法。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的二十多年里主動學習是美國高等教育界研究討論的熱點之一,到現在也不斷有學者持續跟進討論。然而學者們對主動學習的討論更多是基于直觀的理解而不是共同接受的定義,至今學術界并沒有關于主動學習的統一定義。一個被廣泛引用的主動學習定義是1991年邦維爾(CharlesC.Bonwell)和艾森(JamesA.Eison)在美國高等教育研究協會主持撰寫的主動學習研究報告里給出的。邦維爾和艾森認為能夠促進學生們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就是主動學習方法,該方法通常具備五個特征: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不僅僅是聽講;②課堂的重心從傳遞知識轉移一部分到培養學生的技能;③學生們以分析、綜合、評價等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參與學習;④學生們在課堂上從事閱讀、寫作、討論等活動;⑤更注重讓學生探究自身的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主動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2]。主動學習方法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而且一直在持續地演變,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帶來許多新的可能形式。主動學習方法的核心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從事除了聽講以外的多種活動,以分析、綜合、評價等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參與學習。根據參與課堂活動的基本單位所包含的人數多寡,主動學習方法的具體形式可以分為個人活動、結對活動、小組活動和學生合作項目等四大類。比較常用的主動學習具體形式包括一分鐘小論文、合作寫作、角色扮演、制作概念圖、頭腦風暴、案例指導、項目學習、翻轉課堂等等。主動學習方法的大部分具體形式都是對傳統課堂講授方法的補充,只有少數形式對傳統課堂講授方法做了大幅度改變,比如翻轉課堂。總的來說,主動學習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和提升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法而不是替代它。
2.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需要主動學習方法。如前所述,國際貿易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其他專業課的先導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國際貿易課程的目的更側重于觀念的培育和思考框架的塑造而非具體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觀念的培育和思考框架的塑造僅靠課堂聽講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通過聽講只是獲取了一些理論和事實方面的信息,必須通過另外的一些活動把這些信息吸收、評價、內化到自己的思維中才能形成觀念和思考框架。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是被動地聽講而且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一些有利于信息吸收和內化的活動,正是主動學習方法所提倡的[3]。
三、國際貿易教學中引入主動學習法的形式
如前所述,主動學習方法的具體實施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部分是對傳統課堂講授法的補充和提升。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理論、政策、制度、措施和實務等各方面的知識。主動學習方法的核心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從事一些除了被動聽講之外的活動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因此在國際貿易教學中引入主動學習方法的時候應該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課堂活動具體形式,也就是主動學習的具體實施形式[4]。國際貿易課程中關于國際貿易理論的內容是理解和思考國際貿易現象的基本框架,每個理論都包含前提假設、基本概念、邏輯推理、結論主張,不同理論之間往往存在著繼承發展或者批判、補充的關系。教師在講授這些理論的時候可以通過一分鐘小論文、合作寫作、制作概念圖等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總結各個理論的假設、推理和結論,梳理不同概念和理論之間的關聯,這樣做比教師總結梳理之后告訴學生更能加深學生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國際貿易課程中關于國際貿易政策、制度、措施的內容是理解和思考國際貿易現象的制度環境和事實背景,不同的貿易政策背后有不同的理論支撐,沒有明確的優劣是非之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辯論題目讓學生在課堂上辯論,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總結、陳述、辯駁各種貿易政策主張,又可以鍛煉學生團隊合作、溝通、辯論的技能。國際貿易課程中關于國際貿易實務的內容是對國際貿易慣例和基本流程的介紹,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以國際貿易參與方的角色來分析解決問題。上述主動學習方法的各種形式不僅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方便從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進行評價,完善課程的考核方式。
作者:石新國 單位:齊魯工業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