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PBL在國際貿易理論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顯示出諸多弊端。pbl教學法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法,可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本文介紹了該方法在國際貿易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國際貿易理論;PBL(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教學法;教學模式
1問題的提出及PBL教學模式
近些年來,教育工作者們指出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許多弊端,比如它造成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求知的依賴性、缺乏批判精神等等,不少教師嘗試了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等。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另一種有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它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創。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不同,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授課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式學習,強調“情景教學”和“主動學習”,鼓勵探索和嘗試,旨在形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1]。PBL教學法在歐美一些國家經濟管理類教學中也得到了應用和推廣。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應用還處于初探階段,在國際貿易理論教學中還很少見。
2PBL的實施過程
PBL的實施過程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五個環節。兩個方面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和教師引導方面。五個環節包括設計問題與確定學習目標、組建學習小組、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展示成果與交流以及評價與反思五個環節[2]。
2.1設計問題與確定目標
問題是學習過程的起點,隨后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圍繞著問題展開的。因此,如何提出合適或為學習設計一個恰當的問題是PBL教學法得以順利展開的關鍵[3]。為此,教師首先要根據關鍵教學點查找資料數據,然后有針對性地篩選、逐漸編寫及描述出所對應的情景。之后精心設計編排問題,同時將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課程內容安排在其中。在構建問題情景時,可盡量選擇當下關注度較高的相關熱點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引起學生“探個究竟”的興趣,同時難度要適中,使學生學完后會有較大的滿足感,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可能的話,后面的學習可延續前面學習內容的問題情境,使問題逐漸深入、逐漸擴展,學生從中可由淺入深、不斷全面掌握知識、了解和解釋現實經濟貿易活動。比如,從兩國的貿易結構出發,通過選擇個案深入到兩國間的產業間貿易,然后再拓展到兩國間的產業內貿易等等。這樣,學生在學習貿易結構等基本概念之后,逐漸對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以H-O的理論學習為例來說明PBL這一教學環節:資料數據顯示,在過去35年間,中美雙邊經貿關系從空白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經貿關系。在此過程中,我國成為美國重要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美國也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大豆出口國。問題是,中美兩國都有紡織服裝和大豆的生產能力,為什么還要從對方進口紡織服裝及大豆呢?兩國從這樣的國際貿易中是否能夠獲益?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和大豆產業是怎樣參加國際分工的?中國是否應該放棄大豆的生產?從所學理論的角度出發,你認為中國應該發展什么樣的產業?
2.2學習小組的組建
除了問題的設計外,良好的小組合作是實現學習目標另一個關鍵因素。學習小組以五至六人為宜。小組成員要進行角色分工:要有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記錄員。主持人負責組織小組成員的參與、把控討論的進程、注意整理思路的邏輯關系等等。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的各種想法、思路、提綱等。其他成員充分發表各自的想法、參與討論。各成員角色在各次討論中進行交換,通過每次在會議中扮演不同角色,鍛煉自己各種團隊合作的能力。
2.3自主探究學習
學習小組以討論和自主探究的形式來學習。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1)提出假設制定計劃。根據教師描述的情景、針對提出的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各自的初步觀點、疑問等等,將各種觀點進行整理歸納、列出初步提綱、列出需進一步澄清的問題。然后將任務進行分工、確定完成時間。
(2)理論學習與搜集資料。根據任務,學習相關理論、各自查找和整理相關資料和數據,認真評判自己的立論是否成立。
(3)反饋信息形成答案。展示各自完成的內容,提出需進一步討論的問題。此環節可能會出現觀點不一致的情況,學生要經過反復學習、反復推敲、反復查找資料。同時,可以尋求教師的輔導。直至尋求出自己的答案。同時,可以提出新的問題。這個環節的學習中,小組成員在各自完成各自任務的同時,發現新問題、有新想法時要及時與隊友溝通,交換意見,必要時要及時調整方案。應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時,理論不能生搬硬套,要對所學理論有一個評判和選擇。
2.4成果展示與交流
各小組探究出答案之后,要書寫報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展示文稿。各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建議每個小組成員承擔一部分展示內容。小組間展開提問和討論。之后,教師對所學知識做一個小結,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獲得更系統的認識。
2.5評價與反思
學生對自己、對其他小組、教師對學生和各個小組的表現做出評價和點評。自評旨在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做出一個認識。互評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提高。老師的點評在自評和小組互評的基礎上做出補充。原則上要對學生的學習努力做出肯定、表揚,同時指出各小組可以改進的地方。最后,在此基礎上,小組交流總結經驗,提出各自今后可以改善的地方及改進措施。在整個PBL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起著學生探求知識的引路人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問題的設計,引出學習的方向。在學生學習理論、查找資料、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提供資料來源、在探究方法上予以指導。在討論中,要不斷觀察學生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和糾正,并幫助學生提出解決辦法。學生有疑問時,給其以啟發,不宜直接給出答案,防止學生形成依賴心理。合格的指導教師是PBL學習成功的第三個關鍵因素。
3評價與考核體系
PBL教學是一項集過程和結果于一體的教學模式,為了有效地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至關重要的[4]。課程的考核包括以下三個部分:①PBL的討論探究過程。主要包含參與度、對團隊的貢獻、資料數據的充分性、其來源的可靠性、資料的整合、團隊成果展示。這一部分的評分分為小組組員自評、各小組之間互評和教師評分。②書面報告。教師主要考查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考察觀點的正確性、論據的充分性、思路的清楚程度、邏輯的嚴密性和完整性、文獻的充分與可靠性以及文筆等幾個方面。③筆試。上述三部分各占總成績的一定比例。
4學習效果
PBL教學法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充分感受到挑戰性,通過自主探究式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知識,使學生在心理上具有滿足感、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自信心。學生在分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分工協作,學會互相傾聽、互相尊重,提高了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小組討論發言和課堂闡述觀點為學生提供了克服羞怯心理、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經過鍛煉,一些比較靦腆的同學在老師的鼓勵和大膽同學的示范效應下明顯增強了在公眾面前表述自己觀點的勇氣。各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促使不同小組之間有一定的競爭,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黃素霞,俞方.談PBL教學模式與醫學生素質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02(9):69-70.薛東波,張偉輝,薄紅,等.普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54-55.
[2]王斌,鄭亞安.淺談PBL教學模式下問題的設計[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63.
[3]曹蕾,張煜,等.三維虛擬環境中的公共衛生醫學PBL教學設想[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8年10月,第22卷第5期:434-435.
[4]肖幫裕,蔡瓊枝,葉麗.淺探PBL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科學教育家,2008(1):97-98.
作者:歐民輝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