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產品冷鏈物流低碳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產品低碳物流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更新換代、產業轉型和更迭、新能源開發等各種手段,減少碳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改善環境,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目前,能源危機與環境的惡化,使得全球都在積極倡導低碳發展、低碳生活。低碳物流更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舉措之一。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物流業的分支,其低碳發展是必然趨勢。同時,農產品易腐性、環境依耐性、過程多路性、地區差異性等自然屬性,也使得在整個冷鏈物流過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源以保障農產品安全。因此,在農產品低碳物流的全過程,運用低碳技術、低碳能源和低碳管理手段,有助于實現農產品冷鏈流通過程中環境影響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冷鏈整體效益最優化的目標。此外,農產品低碳物流也是保障農產品物流穩定且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在農產品冷鏈過程中貫徹低碳的思想,可以確保農場品冷鏈發展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提升農產品價值及市場競爭力,實現農產品冷鏈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1.我國低碳物流發展現狀自2010年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世界各國爭相提出低碳發展的實施方案與措施,我國政府更是對碳排放作出了重大承諾。物流業作為十大規劃振興產業之一,實施低碳發展是必然選擇。目前,低碳物流制度的正在不斷完善,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與規劃的出臺也為發展低碳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如2011年交通運輸業的122個節能減排項目獲得2.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其支持領域主要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領域、公路運輸裝備領域、港航領域、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能力建設領域及低碳試點城市和財政綜合示范城市領域?!笆濉碧岢隽艘涌斓吞技夹g研發應用,控制工業、建筑、交通和農業等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要積極探索建立低碳產品標準,標示和認證制度,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規劃,對低碳物流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部分物流企業購置符合歐Ⅲ排放標準的新型貨車,有效提高了冷凍冷藏設備節能減排技術。同時,大多物流企業通過運行組織方式的優化(如運輸路線的優化)、甩掛滾裝等運輸方式的應用、共同配送的實施等,有效實現了低碳排放。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低碳物流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低碳物流、綠色物流理念認識不足,低碳意識缺乏,發展低碳物流相關政策與規劃落實不到位,技術與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技術裝備普及率偏低等,使得低碳物流發展現狀與低碳經濟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2.低碳供應鏈模式分析低碳供應鏈是以低碳思想為主導,在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更加注重節能環保、節能減排、保證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低碳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相比是對產品原材料生產到產品被消費者購買的全過程的低碳管理,同時更注重資源的回收利用,實現了部分閉環發展,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根據低碳供應鏈的理念,可將農產品低碳冷鏈定義為:將低碳環保的思想融入到冷鏈的各個環節中,綜合考慮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過程,運用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管理手段,確保農產品冷鏈物流全過程低碳運行,實現節能減排,使得農產品冷鏈的發展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三、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分析
1.基礎設備設施匱乏技術水平低,資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設備設施還很欠缺。由于冷藏冷凍設備成本高,大多數供應商都選擇常溫運輸。農產品冷鏈運輸車輛數量少且密封式或廂式貨車不足貨運車輛的30%,農產品運輸主要靠中型卡車,能耗大、容量不足且大多是敞篷式的,缺乏對農產品的有效保護,運輸效率低。其次,新型低能耗、低排放、新能源汽車等新型交通工具也僅有少數企業采用。由于對產地、銷售網點、配送中心及相關配送路線缺乏合理布局與規劃,經常出現運輸里程延長或冷藏車輛空載而歸的現象,導致無效碳排放增多,資源浪費。現有冷庫中大多數采用以氨為制冷劑的集中式制冷系統,制冷方式落后,冷卻設備耗能大。
2.物流環節多,標準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流程不合理首先,由于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分散性,小規模性,造成農產品流通及其終端的小規模分散經營,使得物流輻射半徑少,物流過程環節多,信息流、商流、物流成本高。同時,農產品供應鏈參與者即農產品生產者、產地銷地批發市場、個體商販和最終消費,又各自為政,組織化程度低,協調性差,資源重復構建,進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導致能源消耗增大。其次,農產品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備設施操作標準沒有統一,冷鏈全程的溫度控制標準沒有確定,各類農產品冷鏈控制溫度區間也沒有具體安排,產品包裝從材料到包裝管理沒有統一標準,這些使得在農產品運輸、儲存、包裝、銷售過程中,供應商之間缺乏鏈接,對農產品溫控不統一,技術操作不規范,導致了產品受損,能源消耗大等問題。
3.冷鏈信息缺失不對稱,缺乏高效鏈接的信息網絡系統首先,農產品物流參與主體多、流通銷售渠道多,且相互之間關聯性不強,各主體之間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滯后、信息不暢,造成信息不對稱或信息的重復采集。有的環節甚至會因私利報告虛假信息,造成需求信息失真,使得農產品物流市場難以形成有效經營規模,這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費用以及能源的消耗,形成了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現象。其次,各物流企業獨立建立網絡系統,企業間缺乏網絡接口,溝通困難,資源的共享和設備的共享無法實現,導致企業“信息孤島”的形成,進而造成資源的浪費。此外,由于信息網絡覆蓋面窄,信息化標準不統一,成本高等原因,GIS、GPS、RFID等信息技術在農產品冷鏈中應用水平較低,對農產品全程監控力度不夠,使得物流低碳發展難以得到信息技術的支撐。
4.廢物回收利用率低,缺乏完善的循環利用物流系統農產品在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和裝卸搬運等一系列物流環節中,不同程度會產生各種廢棄物。如運輸過程中廢棄的機油、柴油,加工包裝過程中的農產品殘渣以及難降解的塑料類包裝材料,產品配送過程中農產品儲存保管不當將造成農產品腐爛。目前,農產品缺乏規范和完善的回收體系。對于大多數農產品廢棄物的處理主要是利用焚燒或填埋的手段,容易對環境造成二級污染。一些廢棄物雖然進行了集中收集和再加工,但供需很難實現匹配,其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各種物流分類及廢物產生時間的不確定性、回收物的質量差異、不同包裝和處理方式產異化等問題,使得廢棄物回收過程復雜,回收成本大。
四、低碳經濟下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化對策與建議
1.加強政府引導作用,實現資源有效整合政府要加強引導作用,通過低碳補貼、稅收扶持、貸款優惠等政策,鼓勵與支持物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低碳物流技術,加強低碳物流技術裝備的開發,使用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加大太陽能發電設備在小型預冷節點和冷庫的應用,從源頭解決物流運輸中的保溫、制冷和貨運車輛節能問題。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加強對運輸倉儲基礎設施設備的利用與改造,通過對其功能以及布局的有效整合,加大對倉儲管理系統軟件、現代網絡控制技術和信息識別技術的使用,減少差錯率,減少重復無用操作,提高現有設備設施的使用效率,發揮綜合效能。積極發展公路、鐵路、水路的聯合運輸網,實現多式聯運,優化運輸網絡,增強銜接性,提高物流效率。合理規劃配送路線,積極推動企業共同配送模式,實現拼裝集運、回程載貨,減少運輸里程。
2.優化冷鏈物流流程,實現供應鏈有效整合由于我國農產品物流處于初級階段,流通主體組織化程度低,缺乏物流組織上、功能上和流程上的整合,從而影響物流系統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使得物流活動作業分散,專業化程度低,難以獲得一體化物流或供應鏈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加強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提高物流運作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企業與農產品流通主體的共生關系,即物流企業與農產品企業在一定的共生環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相互依存的關系,實現供應鏈內部有效整合。例如,以農產品物流中心(加工、倉儲、配送類企業)為核心企業同其他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共同發展,共享資源及共擔風險,實現農產品快速高效運營,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要加大在低碳環境下農產品冷鏈標準化體系的建設,規范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包裝、銷售及回收過程的設備設施操作標準,溫度控制標準等,實現企業間運作的有效鏈接,優化物流流程。
3.完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信息透明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改變傳統的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縮短供應商之間的距離,減少信息重復采集,實現全鏈信息透明化,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便于提供適時物流服務,降低農產品因積圧、運輸存儲造成的損失,實現農產品低碳運行。目前,全國農產品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已于2014年6月初正式運行,該網站廣泛吸收和利用現有的農產品專業網站及信息服務資源,為客戶提供及時農產品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市場供需形勢分析月報、重要農產品市場及行業動態,同時還匯集目前社會上、行業內公認的知名農產品專業網站信息資源,通過鏈接的方式,為各專業網站提供權威窗口,實現共享信息、服務生產和市場的目的。但是,目前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薄弱,信息整合力度差,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要完善農產品信息網絡平臺,必須加快物流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農產品供應鏈信息一體化,確保流程有效銜接。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及各種追蹤反饋信息技術將農戶、供應商及批發商、消費者聯系起來,實現對農產品物流各個環節的實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達到資源共享、信息透明化的目的。此外,要大力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促進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的健康運行。
4.發展逆向物流系統,實現資源再利用農產品逆向物流是為了重新獲得在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運輸倉儲及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原料廢舊物資、各類包裝材料、廢棄產品以及退回品的價值,對以上物資實行封閉回收后再利用或使其得到正確處理,以減少環境污染從農產品供應鏈下游各節點企業向起始點移動的回流。發展農產品逆向物流,首先,政府應積極加強對農產品逆行物流的監督與扶持,對于回收網點的建設及相關的基礎設備設施,給予資金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其次,建立專業的農產品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可引入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利用專業與成本優勢,降低農產品回收成本,同時也加強農產品物流環節參與主體與回收中心、回收企業的相互銜接,促使廢棄物得到快速處理,避免污染擴大。此外,要加大對逆向物流技術開發與利用,實現資源再利用的最優化。
作者:同曉文單位:陜西省西安市交通運輸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