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經濟下煤炭企業前進道路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發展低碳經濟要求煤炭開采企業有效利用創新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進行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開發,以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應圍繞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目標,結合煤炭資源安全清潔高效生產的實現方式,增加衡量其安全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程度的指標,重新構建戰略業績評價指標,以引導和激勵煤炭開采企業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生產。
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開始成為各國首腦關心的重要問題。發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的共識。本著對人類、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2009年11月26日,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并準備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將該減排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中。我國政府這一減排目標的提出,意味著我國未來十年將進入到一個發展低碳經濟,強制減排的十年。但是發展低碳經濟,并非意味著未來完全不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是利用創新的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將其進行清潔開發和高效利用,實現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低碳經濟模式下要求煤炭開采企業重新認識其戰略經營業績目標,并根據其戰略經營目標的實現方式,重新設置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指標。本文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一個粗淺探討。
一、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戰略經營業績目標
以戰略目標為中心進行管理是當前企業管理的主要特征。企業的一切工作和管理活動均應根據戰略管理的要求進行調整,企業戰略業績評價指標的設計也應圍繞企業戰略經營目標展開。
我國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國[①],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的69.3%,煤炭剩余可采儲量占常規能源的70%左右。可以預見,到2020年,在沒有重大能源技術變革和新的主體能源出現的前提下,煤炭資源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開采企業在為社會提供大量原煤的同時,也產生了煤矸石、礦井水、瓦斯煤氣[②]、洗矸、煤泥、廢水等廢棄物和土地塌陷、共伴生礦浪費等現象。如果不充分重視對這些現象的治理,將會導致水質污染、土地塌陷、空氣污染、噪聲污染、資源浪費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現象是否能得到重視和有效治理,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減排目標是否能實現。
現階段,我國不少煤炭企業為盲目追求煤炭產量和節約成本,不注重安全生產和資源的清潔高效開采,存在采厚棄薄、采易棄難、大量煤系共伴生礦物浪費[③],大量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隨意排放的行為,造成了煤炭開采企業安全事故居高不下、資源的嚴重浪費和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環境質量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問題,造成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顯尖銳,也與低碳經濟的要求背道而馳。發展低碳經濟要求煤炭開采企業利用創新技術進行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開采。為實現煤炭資源的安全清潔高效開采,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應摒棄傳統的單純追求企業短期利潤最大化的戰略目標,將可持續健康發展作為其戰略目標。
二、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戰略業績目標的實現
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目標的實現,必須以煤炭資源的安全清潔高效開采為基礎。安全問題是煤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煤炭開采企業存在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煤層結構條件復雜、單位領導過分追求煤炭產量、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工人超負荷生產現象嚴重等。低碳經濟下,煤炭企業應增加安全生產設施的投入,完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減少生產事故的發生。另外,在煤炭開采企業業績評價指標設計中應將安全性指標作為評價經營者業績和企業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增加管理層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責任,激勵管理層對安全生產問題的重視。
煤炭的清潔高效開采可采用循環經濟模式,對在煤炭采掘和洗選環節[④]產生的煤矸石、礦井水、瓦斯煤氣、共伴生礦、工業廢水、煤泥和洗矸等污染物和浪費現象,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利用低碳技術,通過物質的閉路循環流動,實現物料投入的減量化、中間產物和副產物的再利用以及廢棄物的資源化,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回收率,挖掘煤炭資源中的“附加值’,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大統一。
“減量化”是從煤炭開采的源頭貫徹低碳經濟的要求。“減量化”要求企業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消費目的和減少污染。煤炭開采企業減量化投入包括電力、燃油、設備設施等投入的減量化和煤矸石、工業廢水、粉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的減量化。煤炭開采企業應進一步推行以節約資源為中心的技術創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研究新技術并創新管理方法,減少礦用物資、設施、設備的占用量及使用量,減少閑置時間、提高利用率,延長礦用物資、設備、設施的生命周期,建立礦用物資、設施、設備等復用及循環利用機制,提高循環利用率,研究物資替代,盡可能用副產品、廢棄物、廢舊物資等替代其它“正常”的物資,以減少企業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購買設備的資金花費和污染物的排放。
“再利用”是通過生產過程的控制實現低碳經濟的要求。“再利用”原則要求煤炭開采企業對于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煤層氣、地熱、共伴生礦、礦井水、塌陷的土地等進行有效處理,以盡可能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延長物料的使用周期,防止物料過早地成為垃圾。煤層氣可進行煤化和氣化;地熱和共伴生礦產應綜合開采和利用;礦井水可用于洗煤,經深度處理后,煤化工用水甚至飲用水,以減少整個企業新鮮水的消耗量;塌陷的土地,可進行復墾和綠化,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大量土地,還可以形成新的土地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業和生態農業。
“資源化”是通過對最終廢棄物最大限度地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方式實現低碳經濟的要求。煤炭開采企業產生的最終廢棄物包括:煤矸石、煤泥、洗矸、污染的尾礦水、粉塵廢氣等。煤矸石可用于制磚、發電;煤泥和洗矸可替代水泥、黃沙,用于井下注漿、噴漿,制磚、筑路、回填塌陷,這樣既能解決煤泥占地以及環境污染問題,又可以替代粘土磚;污染的尾礦水可通過消毒凈化處理,實現水資源的閉路循環,減少水資源消耗,杜絕污水排放;粉塵煤氣可通過定期灑水、煤氣收集分離的方式進行氣化處理。資源化要求煤炭開采企業可以應以煤炭礦區為依托,延伸煤炭產業鏈,發展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優化煤炭企業內部的產品結構,擴大煤氣綜合利用途徑,力求使整個煤炭資源生產形成一個閉路循環,杜絕對環境產生的嚴重污染。
三、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指標的設計
卡普蘭和諾頓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基于平衡積分卡的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方法以企業戰略目標為核心,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利用財務和非財務數據,將結果考核與過程控制相結合,使企業戰略目標具體化,促進企業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均衡,對有效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引導企業有效實現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作用。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指標的重新設計應圍繞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目標,結合煤炭資源安全清潔高效生產的實現方式,在關注股東價值的同時,應增加衡量其安全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程度的指標,以有效引導和激勵企業管理層對煤炭資源清潔高效開采的重視。我們將根據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戰略經營業績目標及其實現方式,以平衡積分卡為基礎,以重要性、可操作性為原則,結合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具體評價指標設計如下:
1.財務層面評價指標
財務層面指標是衡量企業對股東貢獻的指標,是所有其他層面指標的目標,其最終結果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加強資產運用和減少風險是重要的財務主題,煤炭開采企業也不例外。因此,低碳經濟下,煤炭開采企業的財務層面指標應包括: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收入增值率、資產負債率、資產周轉率、經濟增加值(EVA)、盈余現金保障倍數。
2.顧客層面評價指標
顧客層面指標是衡量企業對顧客貢獻的指標。發展低碳經濟要求煤炭開采企業不僅應關注顧客的滿意度,也應關注政府和社會滿意度。因此,將顧客層面指標設計為:客戶保持率、合同履行率、周邊居民對礦區的滿意度。
3.內部業務流程評價指標
內部業務流程指標是衡量滿足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所需過程的指標。為保障煤炭開采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煤炭開采企業應以安全清潔高效為原則安排內部業務流程。而煤炭資源的安全清潔開采是通過安全生產、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實現的。因此,對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有效性的評價應從安全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四個層面進行。企業安全生產的實現必須以領導重視、經費投入、科技創新為保障,因此,我們可以用噸煤設備改造費、噸煤科技創新推廣費、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率、人均安全經費投資、生產事故發生率等指標衡量企業安全性程度。減量化包括物料投入的減量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減量化,因此,我們將企業減量化指標設計為:萬元產值新鮮水耗、萬元產值綜合能耗、萬元產值廢水排放量、萬元產值廢氣排放量、萬元產值固廢排放量。再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再利用程度的評價指標應包括: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煤層氣利用率、原煤入洗率、土地復墾率、煤炭回采率、共伴生礦開采率。資源化目的是將廢棄物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因此,資源化程度的評價指標應包括:固廢綜合利用率、礦井水綜合利用率、廢氣綜合利用率。超級秘書網
4.學習與成長評價指標
學習與成長指標是衡量企業現有和潛在能力的人力資源、系統建設的指標。該指標將為其他三個層面指標的實現提供基礎框架,是其他三個層面指標獲得卓越成果的驅動因素。學習與成長層面可分為:員工能力、信息系統建設。因此,我們將學習與成長層面評價指標設計為:人均產值、員工滿意度、工程技術人員比重、噸煤教育培訓費、信息系統覆蓋率。
參考文獻:
1.江濤張天柱: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指標體系研究,中國人口,2007年第6期
2.劉傳庚王發明: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以西山公司為例,生態學報,2009年12月
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深入持久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煤行〔2009〕117號),2009年06月12日
4.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09年12月26日
5.于增彪:管理會計研究,2007年6月,中國金融出版社
6.羅伯特.卡普蘭大衛.諾頓:平衡積分卡——化戰略為行動,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年6月
7.羅伯特.卡普蘭大衛.諾頓:平衡積分卡戰略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
[①]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原煤產量29.65億噸,同比增長12.7%。
[②]據統計,我國煤炭資源中大約有30%的煤為高硫煤,含硫量在2%以上。
[③]數據顯示,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利用率僅為30%,而發達國家為50%。全國可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400億元,每年約有200-300億元的再生資源流失浪費。
[④]煤炭開采企業的生產環節主要包括采掘和洗選兩部分。煤炭采掘是煤炭利用的起始端,也是整個煤炭產業鏈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煤炭開采企業對于采掘出的原煤,可直接銷售,也可根據需要進入洗選環節,將原煤加工為精煤后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