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商務風險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目前已成為一種廣泛采用的交易方式,而日益增加的對服務器性能要求等問題,制約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由于P2P技術適應電子商務對信息的搜索和協同能力,近年來,P2P電子商務正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起來,但信任風險仍是P2P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障礙。本文就P2P電子商務中的信任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P2P技術P2P電子商務信任風險
一、引言
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已成為開拓商務活動、降低企業銷售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新渠道。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我國國內網絡零售市場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間,2008年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將實現125.1%的高速增長,達到1263億元,2011年有望達到5690億元。數據也顯示在淘寶網等電子商務網站的培育下,我國已有高達1.2億的網絡購物人群。如此眾多的交易量和使用者,為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面對日益增加的網絡訪問流量和業務擴展帶來的大量處理要求,企業(個人)間信息系統相互孤立、不易擴展,數據傳輸速度和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網絡帶寬、安全性,以及服務器日益增加的性能要求等問題日益突現,制約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P2P電子商務正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起來。
二、P2P電子商務的研究現狀
我國的電子商務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從一開始的企業對個人(B2C),到后來的企業對企業(B2B)、個人對個人(C2C),電子商務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又出現了企業對政府(B2G)等一些新的商業形式。
這些電子商務運行模式,都要求集中存儲和相關的商務信息,以C/S的方式實現信息交互,完成交易過程,服務器的“瓶頸”問題制約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P2P技術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基于P2P技術建立的電子商務,可以較好的融合安全性和易用性,促進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
1.P2P網絡技術
P2P(Peer-to-Peer)即對等網絡,是一種獨特的網絡技術,由硬件連接后的信息控制技術,實現形式是軟件。在P2P網絡中,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中心服務器去瀏覽與下載。
P2P網絡徹底消除了對中央服務器的需求,它可以讓用戶彼此之間直接共享、搜索和交換數據,被認為是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技術。
2.P2P電子商務
將P2P技術應用于電子商務目前處于發展初期,很多人致力于此研究,在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基于P2P技術的電子商務系統,如Lightshare正在P2P網絡上開展電子商務。P2P電子商務的優勢主要體現為P2P在技術上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一些在C/S(Client/Server)模式下很難實現的功能變得容易,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原來不可能提供的服務。
P2P電子商務中,用戶擁有更為靈活的通信交易模式,在網絡中的每個用戶節點都可能相互訪問到彼此,并直接發生交易,它正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起來,但信任風險仍是P2P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障礙。
三、影響P2P電子商務信任問題分析
由于P2P電子商務處于研究探索階段,信任問題不論是在電子商務,還是在P2P技術本身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降低用戶的風險,幫助用戶選擇可信任的交易對象,是P2P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條件。
1.P2P網絡信任問題
P2P網絡是點對點的信息交換方式,缺少中心控制系統,會導致資源可信任性問題,并難于根據交易信息反映行業整體情況和進行決策。網絡的資源是系統中客戶的自發行為,但是P2P系統缺乏對這些資源共享的管理,即使在網絡中借助服務器實現目錄作用,還是無法有效地檢驗每個共享資源的正確性。有些資源的共享者可能會因為特定目的,在資源中加入其他信息,這些信息有可能是病毒、木馬、廣告或者其他的一些垃圾信息。
2.P2P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信任問題
P2P電子商務模式中,參與交易的用戶具有匿名性,在空間上具有分散性,這使得電子商務更加方便和靈活,但同時也加大了商務活動中的風險性。買賣雙方互不見面,當兩個用戶決定交易后,直接進行數據傳送或采取其他行動;自身交易中,節點的自私性、匿名性和身份的隨意性等隨時存在。
交易安全性信任程度不高,據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2008年7月的調查結果顯示,網上交易安全性可信度得分為2.92分,滿分為5分。網上交易安全性的可信度投票數據是:非??尚?.4%,可信20.7%,一般45.4%,不可信21.3%,非常不可信8.2%。認為網上交易安全性的可信度一般的網民達到45.4%。對網上交易不可信的比例達到29.5%,由此可見交易中的信任問題有待解決。
3.市場經濟發展中社會信任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還未普遍建立完善的社會信任體系,現金交易還占主導地位。有些企業不講誠信,利用不健全的社會信任體系鉆空子;社會監督機制不完善,非規范的經濟交換行為大量發生,追逐物質利益成為部分人的普遍價值。如我國電子商務的最大網站my8848的轟然倒閉,使人們對電子商務的信任降至極點,以致整個電子商務行業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場信任危機。
四、解決信任問題的途徑和措施
在P2P電子商務中,信任是一切商務活動的基礎,應采取一定措施解決P2P電子商務中的信任問題,解決途徑和措施有:
1.加強P2P網絡信任體系的開發和建設
信任體系是在人和人之間建立的信任關系,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P2P網絡信任體系就是建立一套在網絡上運行的系統和結構,其目標就是為網上業務的開展建立信任,明確責任,提供證據,簡化交易過程。該體系來解決網絡應用中的身份認證、授權管理和責任認定等問題。包括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等環節。
P2P網絡信任體系是開展P2P電子商務不可缺少的環境要素,信息安全技術又在該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安全技術中的加密技術、認證技術和VPN技術等是建立信任體系不可缺少的技術。
2.建立互相信任的市場運作機制
消費者如何對互不照面的網上交易進行信任,首要任務是人的基本素質教育,再是技術手段。建立以由政府各部門組成的監管機構,依據市場運行機制,來負責監管企業自身網站的產品信息的真偽;監管中介機構為各企業產品信息的真偽,審核各企業網上交易條款,并進行數字簽名;對企業網站和企業的產品信息進行嚴格監管,做到及時,處罰力度大,在監管中避免交易前的背信問題,形成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
3.建立我國電子商務法律環境
近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網絡安全立法工作。2005年4月1日,我國《電子簽名法》已經開始實施,以法律形式規范電子認證。今后要結合我國實際,吸取和借鑒國外網絡信息安全立法的先進經驗,對現行法律體系進行修改和補充,逐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從法律上保證交易雙方的權益,確保法律真正能夠成為電子商務活動所遵守的共同規則,確保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安全有效的實施。
4.采取行業或協會聯盟形式加強監管,建立信用評價機制
通過行業或協會聯盟建立并實施電子商務信用監督、失信懲戒制度、對企業電子商務評級制度,以及制定相關行業規范,監督電子商務領域的經營活動,使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誠信經營。電子商務協會自2005年9月1日開始已經著手對電子商務公司進行企業信用評價的評測工作。信用等級評價比以往誠信評價更規范、更突出企業運用信用資產,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5.加大誠信建設和教育,提高全民誠信素質
弘揚社會主義“八榮八恥”觀,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倡導誠信觀念,提高社會公德和全民誠信素質,利用媒體與教育表揚誠實經商、誠實消費、誠實做人,揭露不講誠信、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的丑惡現象,倡導誠信觀念,提高社會公德和全民誠信素質,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由于P2P電子商務正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起來,通過信任體系建立,法律法規的制定,誠信觀念的建立等措施實施,使用戶從信任產品到信任企業,由信任企業到信任企業的未來,從信任企業到信任整個電子商務,來保證P2P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促進P2P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巧枝:一種用于P2P電子商務的信任模型.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21
[2]羅金玲:對等網絡P2P系統安全問題的研究.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