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貿易型企業的資產特征和經營特點來看,流動資產在資產總額中占比較高,體現了“輕”資產的特點;在實際經營中,國際貿易周期長、環節多等使得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加,風險事項特點集中在業務運營、資金支付流動性風險、財務杠桿使用及經營規??刂频蕊L險:
(一)業務運營事項風險
一般而言,我們經常會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及其他等四個方面來度量企業的風險,而貿易型企業的特點是來自業務運營產生的風險事項較多,以某集團公司為例筆者統計了其控股范圍內企業自2004年至2012年風險事項的分類事項,其中與業務經營相關的事項占到60%左右,這一方面是貿易型企業作為“輕資產”公司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是近年來企業對重大投資、重大資金運作方面嚴格管控的結果。
(二)營運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管理風險
從總體情況看,貿易型企業在按照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的綜合要求對營運資金作出安排、加強管理控制,保證營運資金的安全性特別是保障應收賬款安全回籠,防止資產固化等方面,存在流動性管理風險的情形。
(三)資本結構、財務杠桿與業務規模風險
一般而言,企業的業務規模必須與其資本結構相適應,但在貿易型企業往往存在業務總量偏大,單項業務或單一客戶業務量偏大,和自身凈資產規模、資本結構不相匹配,客觀上造成財務杠桿過度使用,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造成“短債長用”的風險。
二、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設計思路
國外理論界對于財務風險預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財務指標的分析上面,通過建立一定的財務指標分析模型來對企業的財務風險作出預警,如比弗(Beaver,1966)提出的以盈利性、短期流動性風險以及長期償債風險為指標的單變量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奧爾特曼(Altman,1968)采用的以多變量(盈利性、流動性、償債能力等指標)為基礎的Z積分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以及奧爾森(Ohlson,1980)采用對數分析法的多變量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斯蒂克尼和布朗(Stickney,Brown,1990)則提出了財務危機預測要從投資(資產的相對流動性、資產周轉率)、融資(資本結構中債務、短期債務的相對比例)、經營(盈利性的相對水平、經營波動)以及其他解釋變量(規模、成長性、審計保留意見)等四大類九個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徐光華和沈弋(2012)則從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兩大系統的本質出發來研究影響企業風險的各個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策略,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應該統一于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之中,構建了兩者耦合的分析框架體系。基于以上理論研究,結合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我們提出了以下三個層次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設計思路:第一層次:指標預警。以通用的預警指標為基礎,結合企業內不同業態設計個性化的風險預警指標,以業內指標平均水平為基準,設定不同的區間提示不同程度的風險預警。第二層次:事項預警。按日常運營、投資、融資及其他等類別設定風險事項的基本標準,一旦發生符合該類情況即提示預警并上報。第三層次:制度防控。根據貿易型企業風險類型的具體特點,設計研究重點的業務流程內控建設,財務重點從流動性風險控制、償債能力風險控制以及防止過度使用財務杠桿等方面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這三個層面的關系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也是財務風險預警管控關口層層前移的關系:指標預警是通過財務指標的變化和波動情況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挖掘指標變化背后的具體因素并采取相關應對措施來控制風險;事項風險則是在具體風險事項發生時即行介入,及時應對,而此時反映到財務指標方面可能還不能看出財務指標的具體變化或向壞趨勢,在預警時間上會比指標預警更早提示;制度防控則更是從內部控制角度出發,確定企業風險控制重點環節和領域,從經營理念和風格、流程設計、授權制度、職責分離、信息處理、業績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布控,從源頭上進行風險防范,突出了“預”字,來避免或盡可能降低各類風險的發生。這三者之間又是相互協同的關系,制度防控越完善,內部控制各個方面(控制環境、風險評估、信息溝通、控制活動、監督)做得越到位,風險事項發生的幾率就越小,財務指標預警提示就越少;反過來,從財務指標的預警提示可以倒過來分析企業風險發生的具體原因,是哪些事項導致財務指標出現預警,從而來進一步完善風險防控制度。這三者之間的協同,形成企業風險管理的整合機制,將會有效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導致企業危機和經營失敗的發生。
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三個層次的具體內容
(一)指標預警主要內容
1.選用預警指標
根據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財務危機預測要從投資(資產的相對流動性、資產周轉率)、融資(資本結構中債務、短期債務的相對比例)、經營(盈利性的相對水平、經營波動)以及其他解釋變量(規模、成長性、審計保留意見)等四大類九個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其中涉及投資因素的指標包括現金總資產比、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凈營運資本占總資產比、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六項;涉及融資因素的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總負債權益比、流動負債占總資產比等三項;涉及經營因素的指標包括總資產收益率、息稅前收益占總資產比、營業利潤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占總資產比等四項;涉及成長性的指標包括銷售收入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凈收益增長率等三項。2010年上海市國資委推出了四大類(債務風險、現金流風險、盈利能力風險和投資風險)十四項反映企業生存性質的財務預警指標。主要包括債務風險指標四項:資產負債率、速動比例、擔保凈資產比、已獲利息倍數;現金流風險指標四項:現金總資產比、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盈利能力風險指標三項:凈資產收益率、經營性營業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主營業務利潤率;投資風險指標共三項:金融類投資收益率、資產類投資收益率、投資現金收益率。僅從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財務危機預測前三大類(投資、融資和經營)和上海市國資委財務風險預警前三大類(債務風險、現金流風險、盈利能力風險)指標來看,這些財務指標是高度重合的,都反映了流動性、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三方面的情形。根據實際情況,貿易型企業選用上海市國資委財務風險預警四大類十四項預警指標作為通用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也是可行的。
2.設計并優化個性化財務風險預警指標
由于不同類型的企業經營特點不同、風險防范的重點也不同,推行財務指標預警管理就不能搞“一刀切”,預警指標應更有針對性、更切合實際,這樣才更能發揮出有效的預警作用。因此,應根據企業內不同業務板塊的特點,研究設計個性化的分行業板塊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以某貿易型企業為例,其旗下有進口、出口、物流、資產管理等業務板塊,在基本指標外,分別增設了一些符合行業特點個性化的財務預警指標,例如:(1)對于以進口為主的外貿板塊,如主營進口業務以進口業務為主,則資產負債率一般較高,但并非就表示存在債務風險,如能利用好客戶的預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無息負債,對公司資金面是有利的;而真正會對此類公司造成債務風險的,則是有息負債,為此設置了“有息負債比率”這一指標(有息負債合計/負債合計×100%)。(2)對于以貨代業務為主的物流板塊,由于企業的業務操作特點決定了日常經營過程中的應收賬款規模較大,根據實際情況應重點控制的是現金流中的應收賬款風險,在已經設置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外,增設“應收賬款與月營業額比率”指標,以實施對應收賬款總量的控制;“應收、應付賬期差異”(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付賬款付賬天數)指標,以控制和減少墊付資金數額,降低資金成本,等。(3)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又另設了“銷售邊際利潤率”指標(營業利潤率-費用水平),來分析營業利潤整體覆蓋總費用情況的程度,通過該指標來更為實際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風險。
(二)事項預警主要內容
根據貿易型公司的運行特點,按照業務運營、投資管理、擔保管理、籌融資管理、其他預警事項分別設置預警項目。如業務運營設置呆滯存貨(賬齡6個月以上)、逾期應收款項(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重點客戶情況(占應收賬款總額10%以上單一客戶)等三項;投資管理設置風險投資(企業在報告期內從事股票、基金、債券、外匯買賣、期貨及委托理財等對外投資業務,且占本企業本期末凈資產5%以上的投資業務)、長期股權投資單位凈資產低于投資成本情形兩項;擔保管理則設置對集團外單位擔保和有跡象可能要承擔清償或損失的擔保等兩項;籌融資管理則設置逾期貸款及其他融資風險事項兩項;其他預警事項則設置反映應收款、被投資企業、擔保企業、資金運作有關方面的意外情況,包括破產、資不抵債、清算、重大資產損失、管理層非正常變動、出走、遭受司法調查、發生重大訴訟等影響持續正常經營的重大事項;以及進口墊付資金、貨物滅失等風險事項。一旦發生以上設定的風險事項,必須馬上采取應對措施,并報告上一級母公司,對預警事項實施全程跟蹤,持續上報預警事項的后續進展及處理情況,直至風險解除或處理完畢,全面反映和跟蹤預警事項的發生、進展及最終結果的全過程。
(三)制度防控的重點內容
根據貿易型企業的風險特征,著重加強業務流程控制制度、流動性風險控制制度、財務杠桿使用及償債能力等三方面的制度:一是重點建立完善以授權、審批、業務運作為主的ERP業務內控流程制度,特別加強對應收款的管控,嚴格評估客戶信用,加強放賬額度的控制,嚴密監控跟蹤逾期應收款,落實催收責任;二是建立流動性風險防范與預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切實提高資金周轉率,另一方面在籌資結構上要防止“短貸長投”的資本錯配,同時將遠期信用證等表外負債作為控制重點在內部管理時計入表內,提高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以流動資產清償流動負債的保證程度,避免企業債務和付現責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三是建立授信額度總量控制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合理運用財務杠桿,公司的業務規模必須與其資本結構、發展戰略、業務特點相匹配,切忌盲目擴張。
四、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治理層面重視,發揮各方合力
在公司治理層面上,應明確風險預警管理工作由董事會領導、董事會審計與風險控制委員會對財務風險預警管理制度及狀況進行定期評估、經營層組織落實、監事會定期監督檢查。在財務管控層面上,財務部門作為財務風險預警工作的責任部門,授權專人負責落實預警信息的匯總、分析、報告等工作,其他相關職能部門根據預警事項的不同性質配合做好預警應對等工作。在子公司層面上,子公司總經理對本公司風險預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財務總監負責組織并承擔監控職責,并層層監督、落實,確保財務風險預警的全覆蓋。
(二)對預警提示合理分析,落實好預警應對工作
對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中出現的預警提示信息應進行原因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哪些風險預警是屬于階段性的(如有些業務有季節性特點),短期內指標就可改善;哪些風險預警是屬于近期內比較難以改善的,需要通過中長期的行動規劃如業務結構的調整、盈利模式的改變等來進行逐步調整。哪些風險預警提示情況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如不采取措施將會影響到企業生存發展的;哪些風險預警指標雖然連續提示,但短期內可能對企業并不構成威脅的。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三)加強財務風險預警信息系統建設
信息系統建設不僅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控制手段,也是財務風險預警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如通過開發財務信息化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出各板塊企業的預警指標值、并顯示預警結果,一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流程設計,使得財務風險預警工作更規范、受控。
五、總結
國內外關于財務風險預警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通過設計合理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是可以預測和提示企業經營危機的,本文試圖在此基礎上,提出通過指標預警,結合事項預警,加上內部控制,三個層次的預警設計和防控思路,通過“防控制度預防在先、事項預警應對在先、指標預警提示在先”來有效應對企業風險。
作者:季勝君 單位: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